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6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524篇
安全科学   167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201篇
综合类   1015篇
基础理论   257篇
污染及防治   298篇
评价与监测   95篇
社会与环境   99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41.
南京一次典型雾霾天气气溶胶光学特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太阳光度计测得的直射太阳辐射和天空扫描数据,对南京北郊2010年冬季一次雾霾天气过程中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进行了反演研究.研究表明,雾霾影响期间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明显增加,在1020,870,675,440nm四个波段上,雾霾前AOD为0.16~0.43,雾霾影响期间为0.31~0.84,雾霾后为0.19~0.48;本次雾霾天气的局地气溶胶散射能力增强,单次散射反照率(SSA)由发生前的0.8~0.86增大到发生时的0.89~0.91,而复折射指数的虚部降低,气溶胶的吸收能力明显减弱;雾霾过程伴随了大尺度气溶胶的导入,同时也有人为排放的贡献.其中雾霾影响期间粗粒子模态的体积浓度是发生前的2.5倍,细粒子浓度也比发生前增长了90%.  相似文献   
842.
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及物流管理方案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广州市为例,运用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以层次分析法(AHP)进行综合效益的评估取值,经计算得出各个时期生活垃圾焚烧、制肥、资源化回收和填埋的比例与数量的优化方案,预测了各个规划期中设施的需求量,在此基础上运用最小费用规划模型,选取运输费用与处理费用为因子,同时把经济收入作为负费用从中扣除,计算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最低费用,市属八区到各处理设施的垃圾流量的优化方案,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3.
1株铁基质自养反硝化菌的脱氮特性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王弘宇  杨开  张倩  季斌  陈丹  孙宇翀  田俊 《环境科学》2014,35(4):1437-1442
从武汉市东湖深层底泥中分离得到1株铁基质自养反硝化细菌W5,对其自养反硝化脱氮性能进行了研究.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W5属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对其脱氮能力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W5菌株的最适脱氮培养条件为NO-3-N 40 mg·L-1,Fe2+500 mg·L-1,pH 6.8~7.0.在最适脱氮条件下培养一周,硝酸氮去除率可达到87.0%,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亚硝氮产生量很少,最高不超过0.31 mg·L-1.同时未见有氨氮生成,硝酸氮大部分转化成N2.作为电子供体的Fe2+的氧化率达到95.2%.  相似文献   
844.
2020年8月底至9月初,重庆市主城区发生了持续时间近2周的O3污染过程.期间,在主城区3个观测站点利用苏玛罐和DNPH采样柱采集的环境空气VOCs样品,研究了O3污染期间VOCs组分特征、光化学反应活性及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重庆市主城区T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45.08×10-9,各组分体积分数排序依次为OVOCs、烷烃、卤代烃、烯烃、芳香烃和炔烃.体积分数较高的VOCs物种是甲醛、乙烯和丙酮,三者之和占比TVOCs超过30%.OVOCs和烯烃对· OH消耗速率(Li·OH)和臭氧生成潜势(OFP)均具有较大的贡献,是生成O3的关键VOCs组分;其中,OVOCs组分中主要的活性物种为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烯烃组分中主要的活性物种为异戊二烯、乙烯和正丁烯.VOCs中二甲苯与乙苯的比值较低,并且两者呈现显著的相关性,表明主城区大气中VOCs气团老化程度高,同时还受到其他区域远距离传输的影响.PMF受体模型解析结果显示,主要有5种VOCs来源,依次为二次生成源(27.67%)、机动车尾气源(26.56%)、工业排放源(17.86%)、植物源(14.51%)和化石燃料燃烧源(13.4%).  相似文献   
845.
微污染水源水中毒害有机物的控制措施及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饮用水有机物污染日益加重,其危害性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随着科学发展,许多水处理方法不断开发。文中阐述了控制微污染水源水中毒害有机物的主要措施:强化混凝、吸附、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化学氧化、离子交换、膜技术等,不同的处理工艺对不同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不同,某些工艺本身亦存在着问题,如膜技术存在着膜污染问题等,目前的研究是将多个工艺组合起来,形成联合工艺,从而达到多种污染物同时去除的目的,获得较好的水质。  相似文献   
846.
两种城市污泥掺混水煤浆的成浆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两种高含水率城市污泥与煤粉混合研制水煤浆的可行性,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污泥掺混比例、分散剂用量、温度及剪切时间等对成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污泥在南京大学研制的亚甲基萘磺钠-苯乙烯磺酸钠-马来酸钠(NDF)分散剂配合下,掺混比例控制在10%以内,可以与煤粉顺利成浆.两种污泥掺混比例分别为5%、10%水煤浆的表观粘度随分散剂的增加而降低,浆体温度的提升有利于改善水煤浆的流动性,添加污泥的水煤浆在稳定性上好于未掺污泥的水煤浆.试验结果可为城市污泥掺制水煤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47.
环境工程在卫星研制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环境工程的应用角度,分析了卫星产品研制生产中环境工程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环境工程在卫星研制生产中的应用模式。指出环境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环境工程相关各方的通力合作,才能将环境工程工作落到实处,实现环境工程对卫星产品环境适应性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848.
为实现废粉末活性炭的循环利用,采用水热炭化对吸附处理染料废水产生的废粉末活性炭进行再生,考察了水热炭化再生温度、再生时间、初始pH和再生次数等因素对废粉末活性炭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320℃的水热条件下反应8 h得到的再生粉末活性炭用于吸附处理染料废水,色度去除率在95%左右,废粉末活性炭再生率可超过60%,且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活性炭再生.经过5次吸附再生循环,废粉末活性炭再生率为55.54%,再生率仅下降6.06%.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新粉末活性炭、废粉末活性炭和再生粉末活性炭的官能团种类基本一致;表面官能团Boehm滴定测定结果显示,再生粉末活性炭表面碱性基团含量降低、酸性基团含量增加.由于升温改变了废粉末活性炭的吸附平衡,有机物从其表面脱附,部分有机物在再生液中降解;此外,废粉末活性炭表面不易挥发和脱附的有机物在高温高压下炭化所得的产物能进一步吸附有机物,因此导致了废粉末活性炭的再生.研究显示,水热炭化对废粉末活性炭有较好的再生效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9.
通过磁化和添加溶解性锆盐,制成一种磁铁锆改性牡蛎壳粉材料,对其性质及除磷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磁铁锆改性,牡蛎壳具备磁性且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磷吸附量由4.5 mg·g-1提高到了46.5 mg·g-1,同时通过外加磁场可成功实现改性牡蛎壳粉的回收,而吸附动力学研究则证明整个磷吸附过程包括快速吸附和平衡吸附两个阶段.另外,改性牡蛎壳粉末对于水体中磷的吸附主要以溶解性磷酸盐(SRP)为主,相较于底泥间隙水,改性牡蛎壳粉对底泥上覆水的释磷行为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同时该材料还会促进底泥磷形态中易释放的铁结合态磷(Fe-P)向难释放的闭蓄态磷(Oc-P)转化,并降低易释放交换态磷(Ex-P)的含量.上述结果说明磁铁锆改性牡蛎壳适合作为一种高效除磷吸附剂用于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磷过量现象.  相似文献   
850.
The region along the Taihang Mountain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NCP) is characterized by serious fine particle pollution. To clarify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an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in Jiaozuo city, China. Mass concentrations of the water-soluble ions (WSIs) in PM2.5 and gaseous pollutant precursors were measured on an hourly basis from December 1, 2017, to February 27, 2018. The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PMF) method and the FLEXible PARTicle (FLEXPART) model were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sources of PM2.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mass concentration of PM2.5 was 111 μg/m3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Among the major WSIs, sulfate, nitrate, and ammonium (SNA) constituted 62% of the total PM2.5 mass, and NO3? ranked the highest with an average contribution of 24.6%. NH4+ was abundant in most cases in Jiaozuo. According to chemical balance analysis, SO42?, NO3?, and Cl? might be present in the form of (NH4)2SO4, NH4NO3, NH4Cl, and KCl. The liquid-phase oxidation of SO2 and NO2 was severe during the haze period. The relative humidity and pH were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SO42- formation. We found that NO3? mainly stemmed from homogeneous gas-phase reactions in the daytime and originated from the hydrolysis of N2O5 in the nighttime, which was in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The PMF model identified five sources of PM2.5: secondary origin (37.8%), vehicular emissions (34.7%), biomass burning (11.5%), coal combustion (9.4%), and crustal dust (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