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92篇 |
免费 | 315篇 |
国内免费 | 103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00篇 |
废物处理 | 144篇 |
环保管理 | 210篇 |
综合类 | 1677篇 |
基础理论 | 515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034篇 |
评价与监测 | 124篇 |
社会与环境 | 107篇 |
灾害及防治 | 1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87篇 |
2022年 | 183篇 |
2021年 | 136篇 |
2020年 | 124篇 |
2019年 | 119篇 |
2018年 | 108篇 |
2017年 | 139篇 |
2016年 | 194篇 |
2015年 | 216篇 |
2014年 | 198篇 |
2013年 | 260篇 |
2012年 | 246篇 |
2011年 | 254篇 |
2010年 | 222篇 |
2009年 | 199篇 |
2008年 | 180篇 |
2007年 | 170篇 |
2006年 | 155篇 |
2005年 | 76篇 |
2004年 | 70篇 |
2003年 | 89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1918年 | 1篇 |
1917年 | 1篇 |
191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研究高含硫气田钻井完井后套管保护液对钻井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可知:采用混凝/二次絮凝/吸附工艺处理不含套管保护液的钻井废水时,出水COD<150 mg/L;当套管保护液加量>0.5 mL/L时,出水中COD随套管保护液用量增加而急剧升高,远大于150 mg/L;采用混凝/吸附/微电解组合工艺处理含套管保护液的完井钻井废水,出水COD<150 mg/L,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2.
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在纸类上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序批式实验,考察了报纸对双酚A(BPA)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nBP)的吸附能力,用Freundlich、Langmuir、Dubinin-Radushkevich(D-R)、Flory-Huggins(F-H)、BET、Temkin 6种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并选择了回归系数(R2)、均方根差(RMSE)和卡方检验(X2检验)3种非线性回归方法评价了模型拟合度.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Temkin吸附等温线模型能很好地描述BPA和DnBP在纸类表面的吸附,BPA和DnBP的R2均大于0.95(P<0.01),RMSE和X2分别小于0.05和0.02;吸附能力与吸附质的疏水性呈正相关.由D-R和F-H吸附等温线模型拟合结果可知,BPA和DnBP的吸附平均自由能分别为1.484和1.609 kJ/mol;Gibbs自由能分别为-6.559和-7.021 kJ/mol.说明BPA和DnBP在纸类上的吸附为自发的物理吸附.BPA和DnBP在纸类上的Freundlich吸附常数k分别为0.147和0.502 mg(1-n)·L"·g-1,均高于文献报道的底泥等的吸附常数,说明生活垃圾填埋场中纸类会阻碍BPA和DnBP的迁移和生物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93.
Duan Zhong-Hua Quan Xiao-Long Qiao You-Ming Li Xiao-Qing Pei Hai-Kun He Gui-Fang 《Russian Journal of Ecology》2019,50(1):20-26
Russian Journal of Ecology -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n-alkane composition of typical alpine meadows. Plant and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o characterize... 相似文献
94.
在室温条件下,分别选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及三氯化铁(FeCl3)对玉米深加工废水进行混凝实验。综合考虑各种混凝剂对磷、COD以及SS的去除效果,最终选取PAC作为混凝剂。采用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作为复合混凝剂,对其去除效果做进一步研究,并确定了最佳投加量及pH值。实验结果表明,在PAC投加量25mg/L,PAM投加量0.5 mg/L,pH为8条件下,混凝效果最佳。磷、COD、SS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1%、53.3%和88.2%,对应的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0.41、26.8和2 mg/L。 相似文献
95.
96.
High nitrate(NO_3~-)loading in water bodies is a crucial factor inducing the eutrophication of lakes.We tried to enhance NO_3~-reduction in overlying water by coupling 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s(SMFCs)with submerged aquatic plant Ceratophyllum demersum.A compara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by setting four treatments:open-circuit SMFC(Control),closed-circuit SMFC(SMFC-c),open-circuit SMFC with C.demersum(Plant),and closed-circuit SMFC with C.demersum(P-SMFC-c).The electr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documented to illustrate the bio-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MFC-c and P-SMFC-c.Removal pathways of NO_3~-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studied by adding quantitative~(15)NO_3~- to water colum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thodic reaction in SMFC-c was mainly catalyzed by aerobic organisms attached on the cathode,including algae,Pseudomonas,Bacillus,and Albidiferax.The oxygen secreted by plant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ower generation of SMFC-c.Both electrogenesis and plants enhanced the complete removal of NO_3~- from the sediment–water system.The complete removal rates of added~(15)N increased by 17.6% and 10.2% for SMFC-c and plant,respectively,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 at the end of experiment.The electrochemical/heterotrophic and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on cathodes mainly drove the higher reduction of NO_3~- in SMFC-c and plant,respectively.The coexistence of electrogenesis and plants further increased the complete removal of NO_3~- with a rate of 23.1%.The heterotrophic and aerobic denitrifications were simultaneously promoted with a highest abundance of Flavobacterium,Bacillus,Geobacter,Pseudomonas,Rhodobacter,and Arenimonas on the cathode.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对单晶高温合金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为热障涂层在涡轮叶片上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真空电弧镀和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制备YSZ热障涂层,进行900℃条件下高周疲劳性能测试,采用扫描电镜对测试后的试样表面、断口形貌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在900℃、380 MPa条件下,带涂层的DD6单晶试棒循环次数(Nf)超过了107,420 MPa条件下超过了106。通过对DD6单晶试棒断口分析,失效后的带涂层试棒仍以DD6单晶常见滑移解离形式发生破坏。结论高周疲劳性能测试条件下,带YSZ热障涂层的试棒中粘结层率先产生垂直微裂纹,但是裂纹扩展延伸中发生氧化钝化,之后DD6基体沿正常的滑移方向从表面向内部疲劳扩展,带涂层的试棒疲劳裂纹并非由涂层微裂纹直接扩展形成,热障涂层对DD6单晶高温合金高周疲劳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8.
99.
在自制电化学反应器中,以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研究了影响阴阳极同时作用电化学法处理染料废水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实验得出各因素对废水脱色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电流密度> Fe3+浓度>Cl-浓度。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废水脱色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电流密度和Fe3+浓度>电流密度和Cl-浓度>Fe3+浓度和Cl-浓度。优化结果表明:Fe3+浓度为1.02 mmol/L、Cl-浓度为10.96 mmol/L、电流密度为11.52 mA/cm2时,最佳脱色率为94.67%。阴阳极同时作用电化学法对甲基橙去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0.
镍渣的重金属浸出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镍渣的矿物相组成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基础上,鉴定了镍渣样品的浸出毒性,并考察了pH、液固比和浸出时间等条件对镍渣样中铬、铅、铜和锌等重金属浸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镍渣中的重金属总量约为渣样的0.9%,且铬、铜和锌的含量较高,需进行安全管理。实验所用镍渣样品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在强酸条件下镍渣中重金属浸出浓度较大,pH3后浸出浓度显著降低;液固比40 L/kg时,镍渣中重金属不断溶出,液固比40 L/kg后,浸出达到饱和,浸出浓度趋于平衡;随着浸出时间的增加,重金属离子的浸出浓度先增加后减少,但由于各重金属性质不同,各重金属达到最大浸出浓度的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