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8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673篇
安全科学   126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120篇
综合类   1069篇
基础理论   247篇
污染及防治   362篇
评价与监测   88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6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01.
● Emotional responses to visibility-reducing haze was assessed in a controlled lab. ● Valence and arousal have non-linear responses to pollution-caused low visibility. ● Repetitive exposure aggravates negative emotions in severely polluted conditions. ● Emotional bias to pollution relates with gender, decisiveness, attitude to clean air. A growing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mpaired visibility caused by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influences emotional wellbeing. However, evidence is still scant on how this effect varies across individuals and over repetitive visual exposure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Herein, we designed a lab-based experiment (41 subjects, 6 blocks) where participants were presented with real-scene images of 12 different PM2.5 concentrations in each block. Emotional valence (negative to positive) and arousal (calm to excited) were self-rated by participants per image, and the response time for each rating was recorded. We find that as pollution level increases from 10 to 260 µg/m3, valence scores decrease, whereas arousal scores decline first and then bounce back, following a U-shaped trend. When air quality deteriorates, individual variability decreases in hedonic valence but increases in arousal. Over blocks, repetitive visual exposure increases valence at a moderate pollution level but aggravates negative emotions in severely polluted conditions (> 150 µg/m3). Finally, we find females, people who are slow in making responses, and those who are highly aroused by clean air tend to express more negative responses (so-called negativity bias) to ambient pollution than their respective counterparts. These results provide deeper insights into individual-level emotional responses to dirty air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Although the findings in our pilot study should only be directly applied to the conditions assessed herein, we introduce a framework that can be replicated in different region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air pollution on local emotional wellbeing.  相似文献   
802.
为满足新时期土壤污染防治管理要求,掌握海南省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海南省亟需加强省控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网。通过梳理海南省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基础和监测网络构建情况,形成了省控基础点位布设思路、原则和方法,并应用GIS技术完成点位布设。海南省省控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基本覆盖了海南省农用地主要土壤类型和成土母岩,监测结果可以反映海南省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803.
城市污水超滤再生处理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考察超滤工艺再生城市污水的可行性 ,对超滤膜处理城市污水的再生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超滤对某些指标处理效果明显 ,但是单一的超滤工艺不能完全保证再生回用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04.
张中欣  罗腾  陈正山  陈刚  杨晨  肖吉 《环境化学》2022,41(2):643-652
贵州息烽温泉被誉为"亚洲第一氡泉",富含多种有益元素.选取息烽地热水和与其有关的地表径流水及岩溶泉水为研究对象,利用水文地球化学、δ34SSO2-、δ13CHco3-同位素等方法对区内富氡地热水中硫、碳元素来源及水-岩作用过程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型,pH呈弱碱性,其阴离子...  相似文献   
805.
高碘酸钾氧化中性红测定间苯二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酸性和75℃条件下,微量的间苯二酚对高碘酸钾氧化中性红褪色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间苯二酚的新的动力学光度法。该方法灵敏、快速、操作简便,此法的线性范围为0.1~3.0μg/mL,检出限为0.082μg/mL,对1.0μg/mL的间苯二酚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26%。  相似文献   
806.
污水生物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体富营养化是世界性难题,其中磷通常是主要限制因子.生物除磷工艺简单,污泥产量少,可节约能源,运行费用也较低,便于操作和磷的回收.在介绍水体中磷的来源、污染特点及其造成危害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国内外生物除磷的研究进展,并对生物除磷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07.
聚丙烯、聚乙烯苯和丁苯橡胶粗粒化法处理模拟含油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聚乙烯苯和丁苯橡胶粗粒化法对模拟含油废水进行处理,研究发现,用聚丙烯作为填充材料时,除油效果最好,最高可达86.3%;聚乙烯苯除油效果比前者略低,但在处理低浓度含油废水时,除油率可达到95%以上;相比前两种,丁苯橡胶的处理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808.
污染河流中Cr(Ⅵ)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污染河流中Cr(Ⅵ)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选用3种天然砂土作为渗透介质进行室内试验,以生活污水模拟污染河水,发现铬在粗砂中第13d发生穿透,此后粗砂对铬的去除率为77%~99%;2种中砂对铬的去除率始终大于91%和96%,铬很难进入地下水.凉水河野外试验表明,凉水河沿岸的1#、2#、3#采样点和煤厂井中Cr(Ⅵ)浓度均不大于地下水中Cr(Ⅵ)的背景浓度,凉水河中的Cr(Ⅵ)对地下水影响较小.还原和沉淀反应是Cr(Ⅵ)去除的主要机理,由于长期污染河流下部渗透介质始终处于厌氧环境,其中富含还原性物质,Cr(Ⅵ)可以通过沉淀反应大部分得以去除,本次试验研究表明污染河流不是地下水铬污染的来源.  相似文献   
809.
海藻提取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素循环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国外引进的海藻提取物EClean制剂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处理试验,经过定量测定处理和对照水体中氮循环细菌数量的变化,得出EClean制剂能够促进水体的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的生长,并维持了曝气条件下一定数量的反硝化细菌,通过此处理使得在同一反应器中、同一条件下完成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成为可能,加速了水体的氮素循环,使水体总氮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810.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以普通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物时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以及细胞表面较高的疏水性,基质中适当的Ca2+浓度,反应器内较高的水流剪切力和较短的沉降时间对这一过程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