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9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672篇
安全科学   126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120篇
综合类   1068篇
基础理论   247篇
污染及防治   362篇
评价与监测   88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6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粘土颗粒吸附直接染料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土颗粒对直接耐晒黑和直接大红染料的吸附均可分为快速的边缘覆盖和慢速的晶层吸附2个过程,整个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除了伊利土-直接耐晒黑染料的吸附体系之外,其它体系的吸附过程中以晶层吸附为主的阶段均具有类分形特征.体系的非线性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型吸附等温模式,并且除了蒙脱土吸附直接大红染料之外,也可以用分形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获得较好的模拟效果.在不同原始浓度下直接大红染料在粘土颗粒表面发生的边缘覆盖和晶层吸附这2个过程的程度是不同的,从而导致了吸附等温线在原始染料为150mg·L-1时出现最大的吸附量,而且颗粒边缘覆盖的直接大红染料的比例较高.染料进入粘土颗粒的晶层后,扩大了晶层间距,改变了其表面微孔几何结构.颗粒表面棱角变得光滑,结构疏松,片层结构逐渐减少,上述效果在蒙脱土颗粒上或直接耐晒黑染料吸附时表现地更为显著.而且吸附染料后蒙脱土颗粒对N2的吸附量比伊利土下降的幅度小,其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平均孔径的下降比例也比伊利土小,其中平均孔径的差异比较明显.吸附染料之后粘土颗粒表面分形维数Ds均升高了,晶层膨胀和开孔作用抵消了"表面粗糙度屏蔽"、"孔阻塞效应"机理降低Ds的影响.增加了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952.
控制BNR工艺好氧、反硝化除磷效果因素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晓地  戴吉  兰荔  张璐平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1):2186-2191
以实验室动态生物营养物去除(BNR)工艺(BCFS)运行实验为基础,采用静态实验,研究了厌氧初始COD、碳源种类和反应时间对好氧吸磷和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同时将二者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好氧吸磷效果随厌氧初始COD升高而增加.厌氧初始COD相同时,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实验吸磷速率最快,4 h好氧反应后残余PO34-浓度最低;但以乙酸和丙酸为碳源的实验表现出更强的超量吸磷能力.缺氧条件下,常规反硝化细菌(OHO)引起的常规反硝化限制了本来就速率较低的反硝化除磷过程.当厌氧初始COD为400 mg·L-1时,以葡萄糖、乙酸和丙酸为碳源的实验中反硝化除磷占总除磷量的比例分别为46.12%、32.03%和21.96%.  相似文献   
953.
在中温(35±1)℃厌氧条件下,以葡萄糖为共基质,采用间歇试验方法,首先,研究了3-硝基酚(3-NP)的厌氧产甲烷毒性。试验以累计产甲烷量和相对活性(RA)为指标,评价了不同浓度3-NP对产甲烷菌的抑制程度,结果表明,3-NP浓度<40 mg/L时,对产甲烷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浓度为80 mg/L时产生轻度抑制,浓度为160 mg/L时产生中度抑制,浓度为320~800 mg/L时产生重度抑制。然后,分别用未驯化污泥和经3-NP驯化的污泥研究了3-硝基酚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驯化后污泥比未驯化污泥对3-NP的降解能力提高了很多;驯化污泥的3-NP动力学可用方程R=SRm/Ks++SS2/Ki来描述,并利用非线性拟合求得动力学参数Ks、Rm、Ki分别为52.4 mg/L,1.70 mg/(g.h),87.9 mg/L,方差R2=0.99,拟合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54.
Nitrobenzene (NB) pollution of the Songhua River caused by an explosion at a petrochemical plant in Jilin City,Jilin Province, China,attracted public concern over the fate of NB in the river.As one of the efforts to predict the fate of residual NB in the river,the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phototransformation of NB in natural water from four sections of the Songhua River were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at photodegradation of NB in water proceeded via pseudo-first-order reaction kinetics under simulated ...  相似文献   
955.
医院污水深度(中水)处理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先进的纤维过滤手段解决悬浮的SS的彻底净化问题,该技术的特点是过滤材料特制高分子纤维,采用压缩空纤维间空隙实现过滤,疏松纤维间空隙实现反冲洗,所以效率高、滤速大、占地小、滤料轻、寿命长、反冲洗时间短,出水水质佳.来自污水处理站达标排放水流入储存池暂存,用泵将其提升打入一级PCF滤罐进一步去除水中SS,再由一级PCF进入生物活性炭反应器进一步去除可溶性有机物质,水再由活性炭反应器流入二级PCF滤罐进一步去除由生物活性炭反应器排出的SS(含细微炭粉),最后将由臭氧发生器排出的臭氧吸入污水中再共同进入接触罐中用臭氧消毒水质乙全部达到中水要求.每年节约自来水费用10.46万元.  相似文献   
956.
火电厂循环冷却水阻垢处理以往一般采用一些含磷的阻垢剂和加酸处理,阻垢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较大,不稳定,并且废水外排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环境污染。文章对聚环氧琥珀酸(PEsA)应用于火电厂循环冷却水进行研究,其不但投加量少、阻垢效果好、受碱度影响小,并且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能力,不含磷,外排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PESA对火电厂循环冷却水换热铜管有较好的缓蚀作用,减少换热面的腐蚀。  相似文献   
957.
958.
过热蒸汽法再生活性炭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冷凝废水,为去除冷凝废水中难降解COD,提高可生化性,采用紫外/臭氧活化过硫酸盐(UV/O3-Na2S2O8)氧化体系对活性炭再生冷凝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O3投加量、初始pH和Na2S2O8投加量等因素对有机物处理效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等表征手段探究了冷凝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当O3投加量为30 mg/L,pH值为9.0,Na2S2O8投加量为0.4 g/L时,在120 min内对冷凝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82.1%,色度(CN)去除率达到86.3%。冷凝废水可生化性得到提高,BOD5/COD值由0.17提升至0.46。由冷凝废水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表征可知,DOM中的腐殖质和发色基团被持续氧化,芳构化程度降低,色氨酸类有机物得到有效去除。结论表明,UV/O3-Na2S2O8氧化体系可有效去除冷凝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  相似文献   
959.
Phytoremediation is a cost-effective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trategy for decontaminating heavy-metal-contaminated soil. However, the practical use of phytoremediation is constrained by the low biomass of plants and low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metal chelator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EDTA) and EDTA in combination with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Burkholderia sp. D54 or Burkholderia sp. D416) on the growth and metal uptake of the hyperaccumulator Sedum alfredii Hanc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EDTA application decreased shoot and root biomass by 50% and 43%, respectively. The soil respiration and Cd, Pb, Zn uptake were depressed, while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glutathione and phytochelatin (PC) contents were increased by EDTA application. Interestingly, Burkholderia sp. D54 and Burkholderia sp. D416 inoculation significantly relieved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EDTA on plant growth and soil respi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EDTA + D416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Cd concentration in shoots and decreased the Pb concentration in shoots and roots, but did not change the Zn concentration in S. alfredii plants. Furthermore, EDTA, EDTA + D54 and EDTA + D416 application increased the cysteine and PC contents in S. alfredii (p < 0.05); among all tested PCs, the most abundant species was PC2,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PC2 content was increased by 371.0%, 1158.6% and 815.6%,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will provide some insights into the practical use of EDTA and PGPR in the phytoremediation of heavy-metal-contaminated soil by S. alfredii.  相似文献   
960.
生态模型在水体富营养化研究领域的应用拥有巨大潜力,为帮助初学者尽快掌握近年来生态模型在水体富营养化领域的研究成果,运用CiteSpace梳理了2008-2018年生态模型在水体富营养化领域的应用进展,以期为生态模型在水环境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以WoS(Web of Science)核心库收录1 523篇文献和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3 779篇文献为样本数据源,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进行相应的数据挖掘和计量分析,提炼出生态模型在水体富营养化领域应用进展、前沿热点、演化路径和未来趋势.采用文献调研、分类梳理的方法,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EFDC系列模型、CE-QUAL-W2模型、DYRESM-CAEDYM模型、AQUATOX模型、Vollenweider(VOL)模型、PCLake模型、MIKE系列模型、WASP模型在水体富营养化领域应用现状、局限性、不确定性来源及注意事项.结果表明:2008-2018年国外研究应用热点主要涉及富营养化、营养盐循环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及富营养化水体的管理等领域;国内热点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相关领域应用.研究显示,新型试验数据的采集与获取(遥感数据、高频传感器)、大数据、数据-模型耦合及数据同化、生态建模之间耦合等应用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