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18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541篇
基础理论   188篇
污染及防治   326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蔡莹  吴蕾  陈云峰 《环境工程学报》2012,6(4):1215-1219
以巢湖湖岸上富含铁、铝、锰等元素的砂石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对水体中磷的吸附效果。实验表明:在砂石对磷的吸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且以化学吸附作用为主,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砂石对磷的作用与溶液初始磷浓度有关,磷释放与吸附的临界浓度点约为0.04 mg/L;砂石对磷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最大吸附量约为1 428.57 mg/kg,对磷的吸附效果比普通沙石要好,且经济易得。  相似文献   
972.
磷酸活化石墨的氧还原特性以及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磷酸活化对石墨电极上氧还原反应的影响,并考察了磷酸活化石墨材料应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的可行性。首先以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方法考察了经磷酸活化的石墨材料的氧还原能力,发现经质量分数为85%磷酸活化12 h后其氧还原能力最强;然后将活化石墨材料应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进行极化曲线和功率密度曲线的测定。结果表明,磷酸活化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可达7.92 W/m3,为未活化石墨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的3.4倍;同时进行了电化学比表面积的测定及FTIR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磷酸活化石墨颗粒的比表面积(7.716m2/g)较未活化颗粒(10.940 m2/g)略有减小,但其表面官能团的数量和种类发生了很大变化。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可能是导致石墨材料氧还原能力增强及MFCs产电性能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3.
铁炭微电解预处理高浓度高盐制药废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铁炭微电解法预处理高浓度高盐制药废水,并对反应条件、处理效果、反应动力学和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研究进水pH、铁用量、反应时间和铁炭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表明进水pH对处理效果影响最大,并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进水pH为4.5,铁投加量40 g/L,铁炭质量比1∶1,反应时间4 h,COD去除率可达40%以上,并可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后续通过厌氧生物处理出水可达二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通过对各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微电解处理制药废水基本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铁炭微电解处理制药废水效果好,并可以提高可生化性,同时具有操作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为制药废水的预处理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4.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由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依靠知识与监测无法完全认识其复杂的演变机制,是一种典型的"灰色系统"。基于灰色理论的模型在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地质灾害的复杂性,这种以模型为核心的评价方法难以抽象或概化出模型所需的条件,因此出现了评价方与评价对象之间的"不兼容"现象。传统的方法是利用人为的主观判断来获取评价模型所需的条件,不可避免地带来评价的随意性与主观性。通过引入信息熵理论,对传统的灰色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基于信息熵的灰色模型,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四川青川县为例,对该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5.
The effects and associated toxicological mechanisms of five phthalate esters (PAEs) on abalone embryonic development were investigated by exposing the embryos to a range of PAEs concentrations (0.05, 0.2, 2 and 10 μg/m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Es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embryo hatchability, increase developmental malformations, and suppress the metamorphosis of abalone larvae. The possible toxicological mechanisms of PAEs to abalone embryos included, affecting the Na+-K+-pump and Ca2+-Mg2+-pump activities, altering the peroxidase (POD) level and the malondialdehyde (MDA) production, damaging the extraembryonic membranes structure, as well as disrupting endocrine-related genes (gpx, cyp3a, and 17β-hsd 12) expression properties. Taken together, this work showed that PAEs adversely affected the embryonic ontogeny of abalone. The abilities of PAEs affecting the osmoregulation, inducing oxidative stress, damaging embryo envelope structure, and causing physiological homeostasis disorder, are likely to be a part of the common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ir embryonic toxicity.  相似文献   
976.
7种水生植物去除城市生活污水氮磷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南方地区水生植物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凤眼莲、长鬃蓼、美人蕉、短叶茳芏、鸭趾草、空心莲子草和风车草7种南方地区最常见的水生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7种水生植物对城市生活污水中NH3-N、TN和TP等污染的净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种植物对生活污水中的NH3-N、TN和TP等污染成分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凤眼莲...  相似文献   
977.
催化型微粒捕集器的再生与压降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的再生机理对催化型微粒捕集器(CPF)深床捕集微粒的氧化再生过程进行了建模,并将微粒捕集器中的压降分成5个部分分别计算,对其压降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新模型对深床捕集微粒的氧化再生计算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比原模型更能反映微粒沉积的实际过程,深床捕集微粒的压降计算值也更精确。在排气流量大、温度高的工况下,深床捕集微粒的压降先迅速增大再减小的现象明显。研究结果能为工程应用提供验证手段,为CPF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8.
采用固体废物磷化渣配制成复合磷化液,并用所配制的复合磷化液对A3钢试件进行磷化处理,形成磷化膜。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配制复合磷化液的较佳配方为:磷化液基础液加入量0.2L/L、氧化锌加入量5g/L、碳酸钠加入量6g/L、硝酸加入量12.5mL/L、浓磷酸加入量2.5mL/L、硫酸铜加入量0.3g/L。复合磷化液为浅绿色透明溶液,pH为4.0,总酸度为40,游离酸度为10,磷化温度为65℃,磷化时间为300~600s。所形成的磷化膜厚度为16.0μm,单位质量为26.875g/m^2,粗糙度为1.425μm,维氏硬度为124.27kgf/mm^2。磷化膜硫酸铜点滴时间为35s,耐盐水时间为8h,耐盐雾时间为4h,其物理性质和耐蚀性能均较佳。  相似文献   
979.
980.
采用L-精氨酸对传统均苯三甲酸(BTC)溶剂热法合成的Cu基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Cu-BTC)进行改性,得到新型化合物(Cu-BTC-Arg),并通过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Cu-BTC-Arg和Cu-BTC吸附CO2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L-精氨酸只是辅助化溶剂,并未配位至Cu2+上;Cu-BTC-Arg比Cu-BTC具有更小的晶粒尺寸、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实验结果表明,两种不同L-精氨酸加入量合成的Cu-BTC-Arg均在室温、烟气中无水蒸气、烟气流量80 mL/min的条件下CO2吸附量最大,吸附接近饱和时的CO2吸附量均为4.9 mmol/g,远高于Cu-BTC的CO2吸附量。Cu-BTC-Arg对CO2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