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05篇 |
免费 | 654篇 |
国内免费 | 39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51篇 |
废物处理 | 278篇 |
环保管理 | 298篇 |
综合类 | 2233篇 |
基础理论 | 709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555篇 |
评价与监测 | 135篇 |
社会与环境 | 118篇 |
灾害及防治 | 17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97篇 |
2022年 | 181篇 |
2021年 | 155篇 |
2020年 | 118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124篇 |
2017年 | 189篇 |
2016年 | 211篇 |
2015年 | 270篇 |
2014年 | 269篇 |
2013年 | 401篇 |
2012年 | 331篇 |
2011年 | 339篇 |
2010年 | 261篇 |
2009年 | 269篇 |
2008年 | 291篇 |
2007年 | 247篇 |
2006年 | 216篇 |
2005年 | 169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142篇 |
2002年 | 153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140篇 |
1998年 | 116篇 |
1997年 | 104篇 |
1996年 | 101篇 |
1995年 | 112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931.
932.
为改善聚合物材料的火灾安全性,利用二硫化钼(MoS2)的独特性能,结合纳米复合、催化成炭等设计思路,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eMnOx-MoS2和CeFeOx-MoS2双金属氧化物-MoS2纳米杂化物,并将其分别应用到2种典型聚合物(聚氨酯和环氧树脂)中。结果表明:2种杂化物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可有效延缓聚合物材料的热降解速率、提高残炭率,复合材料燃烧时释放的可燃性气体以及CO等毒性气体和烟密度明显降低,火灾安全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33.
934.
935.
936.
洗毛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含固率高,主要成分是羊毛脂、羧酸盐和土杂,由于强极性物质的存在和胶体强的负电性,导致洗毛废水形成稳定的乳化体系.本试验通过加入硫酸改变洗毛废水的有机组成,降低体系的Zeta电位,破坏体系的稳定性,从而使得有机物发生凝聚沉降,达到去除COD的目的.硫酸加入量达到0.2%或以上时对洗毛废水中SS的自然沉降性、絮凝性和极性有很大影响,比阻从远大于9.81×1013m/kg,下降为5.54×1010m/kg,COD去除率达到86.8%,SS去除率达到98%.因此,洗毛废水加酸处理后通过机械脱水,实现固液分离,以降低原废水的色度和大幅降低COD的方式,是可供考虑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37.
城市污水厂出水直接进入天然水体、或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灌溉、补充景观水体和回灌地下水,均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针对北京市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出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奥运公园的安全性,比较了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对营养盐(氮、磷)总量和不同形态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二级处理本身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十分有限,回用水需经过深度处理.在所研究的生物活性炭吸附、微滤、超滤、反渗透以及上述技术的组合工艺中,使用超滤和反渗透联用的工艺路线对脱氮除磷的效果较为理想,其他工艺对去除氮磷的效果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938.
利用UV/Fenton工艺对模拟间-甲苯酚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了H2O2加入量、FeSO4加入量、pH、原水初始COD值、环境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表明:间-甲苯酚浓度为100mg/L、初始COD值251 mg/L的废水,在30℃下,pH为4.Q,[H2O2]/[Fe2 ]=15(质量浓度比),紫外灯照射3 h后,COD去除率达86.3%,若再经Ca(OH)2絮凝沉降,则COD去除率提高到92.6%.同时,对Fenton及UV/Fenton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UV/Fenton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Fenton法. 相似文献
939.
940.
丁草胺是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酰胺类除草剂之一。目前丁草胺对非目标生物的潜在毒性研究较多,但有关丁草胺对近海鱼类生殖毒性的研究鲜有报道。以近海鱼类褐菖鮋为研究对象,探讨丁草胺对海洋鱼类精细胞发育的影响及机制。以环境浓度(2、20和200 ng·L-1)的丁草胺对雄性褐菖鮋暴露50 d后,其精巢成熟精细胞数量下降,发育早期阶段的精原细胞与精母细胞数量上升,精巢雄激素睾酮(T)水平下降,Caspase-3活性上升,γ-谷酰胺转移酶(γ-GT)活性下降。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促卵泡激素受体基因(FSHRβ)与促黄体生成激素受体基因(LHRβ)mRNA表达量被抑制。这表明,丁草胺对雄性褐菖鮋有明显的生殖毒性,精巢支持细胞功能被抑制引起睾酮水平降低,进而导致精子发生被抑制。精巢细胞凋亡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