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2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2001篇
安全科学   453篇
废物处理   329篇
环保管理   387篇
综合类   3380篇
基础理论   81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657篇
评价与监测   233篇
社会与环境   194篇
灾害及防治   24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550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对江汉平原水文地质调查发现,该地区地下水砷含量已远超国家饮用水标准。以沉积物培养的土著细菌混合液为生物材料,以江汉平原高砷含水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内模拟地下水系统,研究厌氧环境条件下,不同生物量土著细菌和pH值对沉积物中砷迁移转化的影响,以及土著细菌活动下砷在不同沉积物中的迁移转化。结果表明,不同生物量菌悬液都能促进沉积物中As的释放,增加总As和As(III)的浓度,但150mL处理组,在研究后期,总As和As(III)的浓度呈现减缓趋势;在初始生物量一定的条件下,沉积物中As含量越高,细菌活动下总As相对释出量就越低,而且As(III)占所释出总As的比值就越高,但两个高砷含量沉积物组的差异较小;在初始pH值为5、7和9的培养条件下,细菌都能加速砷的迁移,但pH值为5的处理组(简称pH5处理组)最弱,在前8天,pH9处理组较pH7处理组的低,随后超过pH7处理组。研究表明,土著细菌悬液能加速As从沉积物中释出,并且释出的As以As(III)为主;在耐受的弱碱性环境条件下,细菌对砷的迁移和转化随环境的pH值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932.
缺氧对贝类的胁迫效应及对其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缺氧对贝类养殖的危害,从贝类免疫系统角度总结了近年来围绕缺氧胁迫对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系统的相关因子影响的研究。从缺氧对与细胞免疫功能相关的血细胞总数(THC)、吞噬活性和细胞活性氧(ROS)含量、以及参与体液免疫的溶酶体酶、抗氧化物酶、抗氧化因子、酚氧化酶等多种免疫因子的影响,概括了缺氧对贝类免疫系统影响的一般规律。本文不仅能为衡量贝类所在水域的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还能为围绕贝类在缺氧胁迫下生理适应性机制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33.
太湖水体中5种有机磷农药混合物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磷农药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即使在水体中的污染水平处于规定“安全标准”之下,其联合暴露产生的风险仍有可能威胁水生生态安全。采用基于浓度加和模型与生物敏感度分布曲线的混合物风险商法,评价了太湖水体中敌敌畏、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和乐果5种有机磷农药混合物产生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2003~2004年期间3个不同时期太湖水体中5种有机磷农药的混合物生态风险商(RQm )均大于1,有机磷农药混合物在2003~2004年期间对太湖水生生物构成了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934.
A simple solvothermal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monodisperse magnetite (Fe3O4) nanoparticles attached onto graphene oxide (GO) sheets as adsorbents to remove tetrabromobisphenol A (TBBPA) from an aqueous solution. These Fe3O4/GO (MGO) nano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at different initial pH, contact duration, and temperature were evaluated. The kinetics of adsorption was found to fit the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perfectly.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well fitted the Langmuir model, and the theoretical maximum of adsorption capacity calculated by the Langmuir model was 27.26 mg?g-1. The adsorption thermodynamics of TBBPA on the MGO nanocomposites was determined at 303 K, 313 K, and 323 K,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dsorption was spontaneous and endothermic. The MGO nanocomposites were conveniently separated from the media by a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within several seconds, and then regenerated in 0.2 M NaOH solution. Thus, the MGO nanocomposites are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TBBPA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935.
Mesoporous silicas such as MCM-41 and SBA-15 possess high surface areas, ordered nanopores, and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and have been often used as catalyst supports. Although mesoporous metal oxides have lower surface areas compared to mesoporous silicas, they generally have more diversified functionalities. Mesoporous metal oxides can be synthesized via a soft-templating or hard-templating approach, and these materials have recently found some applications in environmental catalysis, such as CO oxidation, N2O decomposition, and elimin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synthesis of mesoporous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using mesoporous silicas as hard templates, highlight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materials in environmental catalysis, and furnish some prospect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36.
基于GIS的区域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子系统选取指标,建立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模型,结合GIS中自然断点分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全面综合地分析各地区相关性和差异性.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实例,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区划方法,将淮河流域分为6个旱灾风险分区,并对区划结果进行分析,为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和非工程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7.
近年来,全球受严重灾害影响的国家和地区频繁出现,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巨灾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各国政府以及科技、产业与社会各界人士予以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对巨灾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于巨灾保险,虽有部分研究涉及到巨灾定义及划分标准,但因研究目的与学术背景不同,至今尚无相对公认的、统一的巨灾定义。对巨灾概念的由来和国内外目前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论述了突发性与渐发性巨灾的差异,结合近年来全球典型灾害案例,总结给出巨灾定义、划分指标与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巨灾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提出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并建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旨在为完善区域灾害系统原理,进一步推动巨灾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8.
针对国电宁夏石嘴山发电有限公司一次调频响应缓慢、调频幅度与设定值偏差较大等问题,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DigitalElectronic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DEH)一次调频存在滞后环节,严重影响调频速率及调频幅度,经过参数优化后,一次调频功能满足了电网调频要求。  相似文献   
939.
传统的计量周转柜由于硬件设施和相关业务应用系统没有形成统一的接入标准和规范,无法进行统一监控和实时分析,导致计量周转柜的实际管理水平与日益提升的管理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电网公司集约化、标准化管理的发展目标。通过开发新的计量周转柜应用程序并与计量服务总线建立连接,进一步规范各省公司计量周转柜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实现与计量生产调度平台、营销业务应用等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对接。  相似文献   
940.
袁睿  谭克俊 《环境化学》2012,(6):885-889
在pH 6.8 Britton-Robinson(BR)缓冲介质中,镉(Ⅱ)与1,10-菲啰啉(Phen)作用后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形成离子缔合物,使体系的共振光散射信号显著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307.0 nm处,其增强散射信号强度与镉(Ⅱ)的浓度在6.0—342.5 n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镉(Ⅱ)含量的共振光散射分析方法,检出限(3!)为0.6 ng·mL-1,研究了反应产物的RLS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该方法用于自来水和实验室废水样中镉(Ⅱ)的测定,RSD≤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