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9篇
  免费   1195篇
  国内免费   394篇
安全科学   276篇
废物处理   279篇
环保管理   300篇
综合类   2297篇
基础理论   75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585篇
评价与监测   138篇
社会与环境   120篇
灾害及防治   182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近地层O3污染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加,近地层臭氧(O3)污染的环境生态效应备受人们关注.现有研究表明,陆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NOx和CH4释放、矿质能源消耗和机动车辆尾气排放量的增加将加剧近地层O3污染.O3污染通过降低植物叶片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净同化作用,改变同化物的分配,进而抑制植物生长和加速植物老化,导致作物和林木减产.O3污染导致植物-土壤系统碳积累和周定降低势必影响未来全球碳动力学和碳预算,而植物和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则不利于土壤养分、水分的吸收进而影响植物-土壤系统养分循环,但目前报导极少,尚无法准确判断对全球碳和养分循环的影响,亟待深入研究.由于环境因素间具有互作效应,目前模拟研究过多集中O3与CO2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复合效应方面,而与其它环境因子(如O3与NO、SO2、水分、温度等)的复合效应研究偏少,不利于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深入了解与预测O3污染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与趋势.基于研究现状,未来应加强:(1)地表O3监测网络建设和监测,结合田间试验和建模加强草地、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对O3污染的响应研究;(2)长期定位研究,侧重陆地生态系统对O3污染连合其它温室气体、温度增加等模拟未来气候情景下的环境响应研究;(3)O3污染下土壤.植物系统碳循环和固定研究;(4)O3污染条件下优势植物和农作物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土壤.植物系统养分利用研究;以期为判断和预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对近地层O3污染加剧的响应程度与趋势提供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2.
利用电感耦合空气等离子体对涂覆法制备的CNT/TiO2复合电极进行射频放电改性处理.复合电极的表面形貌、润湿性及元素成分分别通过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试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有利于苯酚吸附,电极比表面孔隙、亲水性、TiO2及含氧官能团均得以增加;循环伏安测试(CV)表明改性后电极比电容提高54%;改性后复合电极对苯酚的吸附量较改性前提高了45%.且等离子改性CNT/TiO2电极对苯酚的去除量随电压、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943.
System theory,pressure-state-response and 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 model have been applied to establishing China's dynamic track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natural resources security in this article.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Delphi methods,the natural resources security situation has been evaluated systematically from 1991 to 2007.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China's natural resources security presented a downtrend from 1991 to 2007.The basic reasons are the pressure indicators such as population,GDP,natural resources trade increased gradually,resulting in tension and fragil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security.  相似文献   
944.
发光细菌生物毒对水生生态环境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为保护水体环境,提出发光细菌生物毒性抑制率优化研究。完成测试样品调制;设置菌悬液特征参数,利用pH、RLU及D600进行同步检测,完成发光细菌生物毒性重现;分析磺胺类药品于根际土壤的形态分布和生态毒性,完成发光细菌生物毒性抑制率优化研究。实验证明,三种磺胺类药品对发光细菌生物毒性的相对抑制率都小于30%,为低毒性;其中有机溶剂对发光细菌生物毒性的抑制率最大,水溶态较大,结合态最小。  相似文献   
945.
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渗滤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矿化垃圾筛分后<15mm组分性质进行研究,并以该组分为填料设计制造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渗滤液,研究表明,矿化垃圾具有较大的吸附比表面积,较强的离子交换容量,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含有种类和数量可观的微生物种群可供生物降解作用,是很好的污水处理生物介质。工程应用表明:渗滤液经过三级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串联处理后,CODCr和NH4+-N的总去除率达到90%和95%以上,可稳定达到国家二、三级渗滤液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46.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urban plant leaves can capture airborne particles.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particle capture capacity of plant leaves have mostly focused on particle mass and/or size distribution. Fewer studies, however, have examined the particle density, and the size and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which ma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evaluating the particle capture efficiency of plants, and identifying the particle sources. In addition, the role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is as yet unclear. Here, we chose three specie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and firstly applied an object-based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to automatically identify the particles fr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micrographs. We then quantified the particle capture efficiency, and the major sources of particles were identified. We found(1) Rosa xanthina Lindl(shrub species) had greater retention efficiency than Broussonetia papyrifera(broadleaf species) and Pinus bungeana Zucc.(coniferous species), in terms of particle number and particle area cover.(2) 97.9% of the identified particles had diameter ≤10 μm, and 67.1% of them had diameter ≤2.5 μm. 89.8% of the particles had smooth boundaries, with 23.4% of them being nearly spherical.(3) 32.4%–74.1% of the particles were generated from bare soil and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nd 15.5%–23.0% were mainly from vehicle exhaust and cooking fumes.  相似文献   
947.
多管文丘里烟气除尘脱硫装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引射扩散原理,对文丘里洗涤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了新型多管文丘里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并用于燃煤锅炉烟气的净化。实际运行表明,该装置的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948.
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启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ZBAF),对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的挂膜启动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挂膜过程中CODMn和氨氮的去除率提高不同步,好氧异养菌的增殖速度较快,硝化菌增殖较慢;ZBAF对氨氮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高达90%以上。启动初期对氨氮的去除以离子交换作用为主,末期以硝化作用为主,CODMn的去除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故对于ZBAF应以氨氮的硝化去除率达到稳定作为挂膜成熟的标志,而不以氨氮总去除率及CODMn去除率作为标志。  相似文献   
949.
La对Cd伤害大豆幼苗的生态生理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盆载法研究了Cd对大豆幼苗的伤害及La对Cd伤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500mg/L CdCl2严重抑制大豆幼苗的代谢与生长,叶面喷布30mg/LLaCl3一次,能缓解Cd毒造成的伤害。实验证明,这与La能增加大豆幼苗光合速率,提高叶绿素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细胞质膜透性与植株体内Cd含量、维持TTC还原力等多重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950.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絮凝剂,高岭土和铁盐(FeCl3)为助凝剂,研究去除水中铜绿微囊藻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高岭上作前助凝剂、氯化铁作后助凝剂时,可显著提高PAC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效果.PAC投加前将高岭土混匀在原水中,在絮凝阶段投加氯化铁后絮凝体体积增大,沉降速度明显加快.实验室条件下,氰化铁宜在絮凝开始后第3 min投加,适宜投加量为1 ms/L.研究表明,氯化铁作后助凝可使叶绿告素a的去除率达94.07%.而且去除效果受水体PH值的影响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