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150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0篇
  1989年   8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6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1篇
  193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酸雨可引起土壤中铝离子的活化而造成铝毒问题,因此酸雨及其活化的金属铝离子势必造成对土壤中小型动物的复合污染与影响。为此,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3种优势土壤动物直接暴露在4种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雨和4种不同铝离子浓度梯度组合而构成的复合污染处理条件下的死亡率,以探明酸雨通过降低土壤酸度同时活化Al3+对土壤动物的叠加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弹尾目、线虫、蜱螨目等土壤动物直接暴露在酸水和铝离子的复合溶液中,其死亡率总体上均会随着酸水pH值的降低和Al3+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通过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还发现,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对模拟酸雨pH和溶液中Al3+含量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其中酸水和铝离子复合胁迫对线虫和蜱螨目动物死亡率的影响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但对弹尾目土壤动物死亡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73.
蓝藻暴发引发的水华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和健康危害,蓝藻水华污染因其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受到关注。蓝藻产生的藻毒素具有潜在致癌作用,与多种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升高相关,其毒理学效应及其健康危害性更是学术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水华蓝藻细胞提取物较之纯藻毒素的毒理学效应有很大不同,研究水华蓝藻细胞提取物对哺乳动物的毒理学效应能为蓝藻水华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水华蓝藻细胞提取物对实验鼠产生的毒理学效应,如脏器细胞凋亡和对各脏器抗氧化酶防御系统的损害;水华蓝藻细胞提取物对实验鼠遗传毒性和促癌或致癌作用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4.
城市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分析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已经成为非点源污染的一个新生点,通过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概念、污染物来源及成分分析,系统地整理了有关国内外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研究的资料,为我国的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5.
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试验)研究了苯并[a]芘(B[a]P)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结果显示,在相同暴露时间内,不同质量浓度的B[a]P均能引起马氏珠母贝血淋巴细胞DNA损伤。4μg.L-1 B[a]P处理组DNA含量、彗尾长度和Olive尾矩均最大,分别为34.39%、281.73和60.31μm。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彗星尾长明显增加,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而DNA含量和Olive尾矩没有呈现出规律性变化。此外,在不同的染毒时间内,对照组和各处理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指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彗星试验是检测B[a]P对马氏珠母贝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一种有效手段,马氏珠母贝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可作为指示B[a]P污染的一种有效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预警监测。  相似文献   
176.
将地质统计学理论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对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指标、有机污染指标和盐化污染指标进行了kriging空间插值,结果表明:从时间角度分析,冬季总氮浓度、总磷浓度、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叶绿素a质量浓度浓度冬季最低;时空电导率平均值在4.0 ms.cm-1左右波动。从空间角度分析,总氮浓度、总磷浓度、叶绿素a质量浓度呈现出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夏秋季化学需氧量空间分布与春冬季节相反;冬季电导率空间分布与其他季节明显不同。从浓度大小分析,乌梁素海复合污染已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77.
了解北京市城区和郊区大气细颗粒物中的四种水溶性阴离子F-、Cl-、SO42-、NO3-的浓度水平,并分析影响其水平高低的因素。使用聚四氟乙烯滤膜分别采集北京市城区和郊区大气中的PM2.5,用纯水提取后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溶性阴离子质量浓度。采样期间北京市大气PM2.5、F-、Cl-、SO42-和NO3-质量浓度几何均数分别为55.36、0.02、0.46、6.72和1.09μg·m-3,四种水溶性阴离子质量浓度总和占PM2.5质量浓度的19.14%;同一季节(春季)郊区监测点大气PM2.5、SO42-和NO3-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城区监测点;城区大气PM2.5与四种水溶性阴离子质量浓度秋季高于春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气PM2.5与Cl-、SO42-和NO3-质量浓度均高度相关。Cl-、SO42-、NO3-是北京市大气PM2.5的重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78.
Th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imed to review the optimal timing of delivery at term for neonates with prenatally diagnosed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CDH). We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up to December 19, 2022 using MEDLINE and the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original articles, comparative studies of CDH neonates delivered at an early term (37–38 weeks of gestation) and at full term (39 weeks of gestation or later),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investigating outcomes of CDH neonates. Six studie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including 985 neonates delivered at an early term and 629 delivered at full term. The cumulative rate of survival to discharge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DH neonates delivered at an early term (395/515; 76.7%) or at full term (345/467; 73.9%) (risk ratio [RR] 1.0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89–1.16; p = 0.85). Furthermore, the number of neonates requiring oxygen therapy at discharg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CDH neonates delivered at an early term (32/370; 8.6%) and at full term (14/154; 9.1%) (RR, 0.99; 95% CI, 0.36–2.70; p = 0.99). Therefore, the optimal timing of delivery at term for neonates with CDH remains unclear.  相似文献   
179.
人工神经网络在沿海区域环境复杂系统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复杂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分析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预测的可能性,并以上海市和崇明县为例建立沿海区域预测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的预测研究探索了一种新的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180.
沙漠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土地退化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有效控制土地退化,迅速恢复和提高退化土地生产力,寻求一条可持久发展的土地利用途径,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当今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阐述了中国土地退化的现状、治理土地退化的成就及今后治理的对策和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