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威海市属于我国北方典型沿海城市,近年来的持续观测发现夏季易出现臭氧(O3)污染。以2023年夏季观测数据为约束,利用零维盒子模式分析威海市夏季O3及大气氧化性特征,给出O3污染防治的建议。2023年5月30日—6月30日,威海市污染天的首要污染物是O3,烷烃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中浓度占比最高的组分,烯烃则是活性占比最高的组分。从清洁日到污染日烯烃活性增强最显著,O3的化学生成和大气氧化性在污染日均有增加,促进了二次污染过程的发生。威海夏季大气氧化性水平较强,O3对前体物的敏感区处于氮氧化物(NO x )和VOCs的过渡区,O3污染防控需结合NO x 和VOCs进行协同防控。O3对前体物烯烃减排的变化最敏感,因此其污染防控过程需结合VOCs反应活性开展。基于威海市夏季观测数据分析O3及大气氧化性特征,从O3敏感性区域变化及VOCs反应活性角度为O3污染防治策略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不同形态有机物对自我造粒流化床中颗粒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溶解态、胶体态及颗粒态有机物对自我造粒流化床中颗粒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有机物的形态对颗粒粒径和有效密度有较大影响,即溶解态有机物形成的颗粒粒径最小,胶体态有机物形成的颗粒粒径次之,颗粒态有机物形成的颗粒粒径最大;有效密度规律则相反.此外,颗粒的平均粒径、平均有效密度沿床层高度的变化有不同分布,即自我造粒流化床底部形成的颗粒有效密度最大,但同种原水水质条件下颗粒粒径没有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了系统研究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对生物造粒流化床颗粒污泥生理生态的影响,对投加PAC或PAM后活性污泥的特性和硝化菌群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考察了投加混凝剂后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与不投加混凝剂相比,投加PAC后,运行60 d时反应器中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浓度分别提高了73%、29%;通过平板计数法计算结果可知,未投加混凝剂、投加PAC、投加PAM的反应器中微生物的增长是非常稳定的,投加PAC或PAM都促进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荧光原位杂交鉴定结果表明,各个反应器中亚硝化菌(AOB)或硝化菌(NOB)所占比例均基本相当,且AOB数量均略高于NOB数量;投加PAC或PAM都能够提高COD的去除率;投加PAC可大大提高TP的去除率;3个反应器中各种形态氮的去除效果非常接近,脱氮主要靠硝化菌群的生物降解作用,投加PAC或PAM对微生物的硝化作用没有抑制.  相似文献   
4.
威海市是山东省东部最典型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国、日本、韩国大气污染相互传输影响的重要通道.虽然威海市大气质量已连续4年达标,但其污染仍时有反弹.2019年1-2月威海市大气N02和PM2.5浓度反弹率分别达48.5%和35.O%,明显高于山东省内陆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平均水平.通过对同期空气质量例行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5.
氮肥施用对紫色土-玉米根系系统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不同施氮水平与不同氮肥品种2个田间试验,结合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川中丘陵区2005年5~9月石灰性紫色土-玉米根系系统的N2O排放变化.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显著地增加了N2O排放,在3个施氮水平下(0、150和250 kg·hm-2),N2O排放总量分别为0.88、2.19和2.52 kg·hm-2;施氮量越高,N2O排放量也越高.当施氮量超过一定水平后,施肥量高低对N2O排放总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由氮肥施用引起的N2O排放量占施氮量的0.87%(150 kg·hm-2)和0.66%(250 kg·hm-2).2)氮肥品种显著影响N2O排放,尿素(酰胺态氮肥)和硫酸铵(铵态氮肥)处理的N2O排放量分别为2.09和1.80 kg·hm-2,显著高于硝酸钾(硝态氮肥)处理(1.27 kg·hm-2),三者排放量分别占施氮量的0·80%、0.60%和0.27%.3)降雨是玉米生长季N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而无机氮则是影响N2O排放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6.
徐鑫  李侃  阳陈  王亚林  贾金平 《环境化学》2012,31(10):1597-1603
在转盘式光电液膜反应器(RPEC)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外加偏压(0—0.4 V)、转盘转速(0—90 r.min-1)、初始浓度(0—100 mg.L-1)、转盘半径(37.5 mm)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运用MATLAB软件对转盘转动的反应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和推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吻合,数据误差在10%以内.从而建立了一种不同条件下转盘式光电催化降解废水的降解模型,对实际工业应用具有一定的预测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赤泥作为堆肥添加剂进行鸡粪好氧堆肥试验,分析了堆肥过程中赤泥对温度、pH值、电导率(EC)及种子发芽指数(GI)的影响.通过三维荧光与紫外-可见光光谱特征解析堆肥过程中腐殖酸(HA)组分的演变特征.并利用盆栽实验探索堆肥产品对矿区土壤中稻米镉的阻隔效果.结果表明,赤泥的添加提高了堆体高温期的温度.EC较堆肥前均显著降低,但赤泥堆肥EC (4.29mS/cm)显著高于鸡粪堆肥EC (3.59mS/cm).鸡粪堆肥与赤泥堆肥的GI随着堆肥时间的增长而升高,在堆肥结束时分别达到100.2%和96.44%,说明2种堆肥产品均未表现出植物毒性.2种堆肥HA中类蛋白质等物在堆肥过程中均转化为较为稳定的类腐殖质物质,HA的SUVA254、SUVA280和A226~400在堆肥结束后也显著提高,表明堆肥的腐殖化程度升高.此外,赤泥的添加提高了腐殖化参数数值,证明赤泥的加入能够加速堆肥腐殖化进程.在盆栽实验中,鸡粪堆肥与赤泥堆肥均提高了土壤的pH值,降低了土壤中DTPA-Cd和糙米中Cd的含量.其中,施用2g/kg赤泥堆肥后,糙米Cd含量降低幅度最大,为58.68%,水稻糙米中Cd的含量由未施用堆肥的0.42mg/kg降低至0.17mg/kg.因此,赤泥的添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堆肥效率,同时施加堆肥产品对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及水稻植株内Cd起到抑制与阻隔作用,且施加赤泥堆肥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室人工配水试验,考察了生物造拉流化床的徽生物群落分布和污染物去除特性.通过原水预曝气,可保持流化床底部进水溶解氧(DO)浓度达到8mg/L左右.在1mm/s的上升流速下,通过PAC和PAM的化学强化,流化床内可形成良好的颗粒污泥,在稳定运行的条件下,床内污泥的生物量可达到108个/g的数量级.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硝化菌和亚硝化菌在总细菌中的含量分别达到13.7%和17.7%.流化床下部50cm高度的比耗氧速率(SOUR)明显高于上部,表明DO主要消耗于流化床下部.COD在流化床中的去除符合一级反应的规律.沿流化床高度,水中氨氮浓度呈沿程降低的趋势,而硝态氮浓度呈增大趋势,表明硝化作用比较明显.实验结果可为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TiO2半导体光催化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催化氧化作为一种高级氧化技术,在环境污染控制方面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光催化反应中其反应器的设计与研究进展情况,按催化剂在反应器中的存在状态分类论述了各种反应器的结构原理和主要特点,以及反应器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造粒流化床颗粒污泥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粒流化床对污染物的去除是由混凝沉淀和物理吸附协同作用完成的,然而对于溶解性污染物,混凝沉淀的效果不明显,根据作者的实验分析,物理吸附在溶解性污染的去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者利用静态实验的方法对流化床颗粒对葡萄糖的吸附和扩散传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采用Langmuir方程、Freudlich方程和Weber-Morris颗粒扩散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颗粒对葡萄糖的吸附等温过程与Langmuir方程有很好的吻合性;颗粒对葡萄糖的吸附速度与颗粒内部的扩散过程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