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69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342.
美国斯坦福等大学在当地学科汇聚形成的IT专业优势,引领美国硅谷成为全球最大最有活力的IT产业集群;同样,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研究机构和学府汇聚形成的专业优势孕育了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硅谷与我国中关村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也为斯坦福大学、中科院等知识创新机构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二者相辅相成,协同创新,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343.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空心化日益加剧,以空心村整治为重点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势在必行。科学评估和测算整治潜力,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首要任务。论文通过梳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旨在为推进我国空心村整治实践提供技术参考。首先,文章简要回顾了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闲置土地抽样调查法等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的基本方法及其优缺点;其次,详细介绍了多因素综合潜力测算法、遥感判读法等潜力测算的新方法。论文认为,未来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研究需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加强遥感技术的应用;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体现综合性和地域差异性的统一;3)以乡村空间重构和村镇建设格局为导向,加强整治潜力评价指标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344.
喀斯特地区坡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西喀斯特地区2个不同退化程度的典型坡地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坡地表层和不同地形部位(坡肩、坡背、坡腰和坡脚)剖面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δ13CDOC值,分析了土壤中DOC的迁移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DOC含量主要受到有机质输入?地形和土壤质量等因素影响.灌丛坡地表层土壤中DOC含量要高于草丛坡地,2个坡地表层土壤中DOC含量均随坡面向下而升高,与土壤有机碳(SOC)变化呈相反趋势.而在坡地各个地形剖面中,除灌丛坡地的坡肩和坡背2个剖面土壤中DOC含量随土层深度表现出一定的升高趋势,其他剖面中DOC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灌丛坡地表层土壤中δ13CDOC值变化幅度明显高于草丛坡地,范围在-15.1‰~-22.1‰,与坡地植被和δ13CSOC值变化密切相关;而草丛坡地表层土壤δ13CDOC值范围在-19.98‰~-20.96‰,其变化幅度很小,与土壤δ13CSOC值变化相似,但与地表植被变化关系不明显,表明了DOC来源主要受到SOC的影响;而各个地形剖面中δ13CDOC值变化较为复杂,但灌丛坡地各剖面变化幅度明显高于草丛坡地相应剖面.剖面中有机质分解程度和输入量决定了δ13CDOC值变幅大小,因此土壤剖面中δ13CDOC值随深度变化的趋势,能够很好地反映剖面土壤中DOC迁移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345.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含不同乙烯氧基重复单元数n的烯丙基聚乙烯氧基硫酸铵(ASn,n=5,10,15,20)和马来酸酐(MA)为单体在水溶液中聚合,合成对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磷酸钙垢有显著阻垢效果的共聚物MSn(n=5,10,15,20),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聚合物MS10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阻垢方法探讨了共聚物MSn中n值以及聚合物用量、溶液中Fe2+、Ca2+、杀生剂和溶液pH值、溶液温度对共聚物阻磷酸钙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Sn用量存在临界值效应,MS10阻磷酸钙垢性能最好,在投加量为6 mg/L时MS10阻磷酸钙垢率达92%,且在高Fe2+浓度、高Ca2+浓度、高pH值以及高温条件下具有优异的阻磷酸钙垢性能,与异噻唑啉酮杀生剂和含氯含溴杀生剂有很好的配伍性。实验表明MS10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循环水用阻磷酸钙阻垢剂。  相似文献   
346.
为了研究煤矿瓦斯抽采过程中钻孔瓦斯浓度衰减的问题,提出了动态漏气圈的概念,通过建立动态漏气圈数学模型,采用理论推导,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瓦斯抽采钻孔漏气圈的变化特性,并采用三囊袋封堵器在义安煤矿进行瓦斯抽采封孔及漏气处置工业性试验。研究表明,漏气圈半径随时间呈现动态变化,在瓦斯抽采初期急剧增大,随着抽采持续漏气半径增大趋势逐渐降低;煤体强度及钻孔所处的应力是影响漏气圈半径的重要因素,地应力越大漏气圈半径越大而煤体强度越大漏气圈半径越小;在整个抽采过程中漏气圈半径存在一个稳定值,在达到稳定值以前漏气圈半径呈现增加大趋势,研究得出了地应力及煤体强度影响下的该种趋势的特性;采用三囊袋封堵器对瓦斯抽采钻孔进行漏气处置可以有效改善瓦斯抽采效果,并且测得的瓦斯浓度变化曲线也证实抽采钻孔漏气圈的动态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347.
为保障油气管道运行安全,将投影寻踪聚类的方法引入油气管道失效可能性评价中,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将油气管道失效分为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和应对能力脆弱性3个子系统,据此建立油气管道失效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基于投影寻踪聚类的失效可能性评价模型,对油气管道失效可能性进行量化分析,从而确定其失效可能性等级。实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失效可能性评价模型能对油气管道失效可能性进行评价,可为管道的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48.
通过对天津市冬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的各个部位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分析,评价了污灌区农田土壤-植被系统的污染状况,运用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表征了重金属元素在作物中迁移和积累的能力.结果表明,冬小麦田土壤质量属2级尚清洁标准,土壤中Cd污染最严重,Hg污染次之.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同一时期冬小麦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整体呈现自下至上递减的趋势,即根>茎>叶>果实,而同一部位冬小麦的不同时期的重金属含量各有特点.从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上看,根富集重金属的能力要大于茎、叶和果实;重金属由土壤向根迁移的过程中,迁移能力顺序为:Pb>Cd>Hg>Cr>As,Pb迁移能力最强.冬小麦果实中As,Cd,Cr,Hg,Pb和Se含量均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的限值,说明研究区域目前已经不宜再种植冬小麦.  相似文献   
349.
黑龙江省各级劳动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一些厂矿企业,在企业全面整顿和对职工进行“双补”中,大力开展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已初见成效。 自1979年以来,国家和黑龙江省共拨出专项教育措施经费 280多万元,在省以及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安达等市、县建立六所劳动保护教育中心,有三所已投入使用。同时,在71个大、中型企业中组建了劳动保护教育室,目前已有42处投入使用。 这些宣传教育机构的建立,大大加强了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促进了安全工作的开展。省劳动保护教育中心建立后,举办了工业噪声控…  相似文献   
350.
本文介绍了粉状绝热材料的传热原理,护热圆筒稳态热流法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及其方法,并在常压、低真空、-80℃到+70℃条件下对粉煤灰漂珠和膨胀珍珠岩粉的表观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比较,测试结果表明,在低温和低真空下粉煤灰漂珠导热系数显著低于膨胀珍珠岩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