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68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二维指向机构是卫星上关键活动部件之一,高低温循环试验是活动部件普遍开展的研制试验项目,本文对适用于高低温度场下评估活动部件寿命的加速模型进行了研究,阐述了Coffin-Masson模型的理论依据和工程应用方法,并利用轴承组件试验数据给出了一个二维指向机构寿命评估示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高低温度场下评估活动部件寿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2.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社会、环境和经济价值。湿地退化往往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系统研究山西历史名泉——水神堂泉及其周边湿地的变化过程,基于历史开放卫星数据,使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最小距离、分类回归树算法和GEE深度神经网络对1984—2020年每隔5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湿地提取,分析水神堂泉周边湿地的历史变化趋势。采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水神堂泉水流量和湿地分布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1958年至今,区域内年降水量呈总体下降趋势,降幅为1.12 mm/a;泉水流量持续下降,全县湿地面积总体呈萎缩趋势,由1984年的59.82 km2衰减到2020年的14.11 km2,萎缩速率为1.27 km2/a。水神堂泉水与周边湿地呈现同存共生的关系,泉水流量和降水量是影响湿地面积的主要因素,泉水流量的减少是湿地面积衰减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3.
探究4种改良剂施用对酸性紫色土土壤肥力及活性碳组分特征影响,为紫色土养分管理及稳固碳库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F)、石灰+化肥(SF)、有机肥+化肥(OM)、生物炭+化肥(BF)及酒糟灰渣+化肥(JZ)这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pH、速效养分、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及各组分有效率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阐明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施用改良剂显著提高了土壤pH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P<0.05),有机肥+化肥(OM)和酒糟灰渣+化肥(JZ)处理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提高最为显著(P<0.05),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96和0.77,增幅分别为170.43%和66.96%.②酒糟灰渣+化肥(JZ)和有机肥+化肥(OM)处理土壤POC、MBC和DOC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了110.30%和84.81%、61.08%和46.56%、195.87%和141.67%;改良剂的施用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碳库指数(CPI)和碳库管理指数(CMPI)(P<0.05),其中以有机肥+化肥(OM)处理提高最为显著,土壤CPI值和CMPI值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07.34%和90.75%.③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施用改良剂各处理间分异性显著,土壤IFI、pH和速效钾对有机碳及其组分的解释率均达到显著水平,解释率顺序分别为:IFI(74.6%)>pH(11.7%)>AK(6.5%).酸性紫色土施用酒糟灰渣和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质量效果最显著,同时有利于促进土壤碳组分的积累和活化.  相似文献   
74.
微塑料(MPs)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有关微塑料的人体健康风险和危害效应机制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微塑料不断地从环境中迁移并在人体内积累,其对人群暴露的3个主要途径为经口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主要暴露介质为食品、饮用水、灰尘和个人护理品.目前已在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器官、体液及排泄物中检出微塑料,丰度范围为0~1 206.94 n·g-1.现有的检测分析技术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优势和不足,针对实验过程中可能污染样品的问题列举了实验室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操作方法.基于动物实验、人体细胞和器官模型的研究阐述了微塑料对人体5大系统造成的潜在健康影响和作用机制,进入人体后,微塑料可能通过诱发细胞毒性、线粒体毒性、DNA损伤和细胞膜损伤等效应过程,进而在人体各系统中引发器官的局部炎症、菌群失调和代谢紊乱等严重后果,来危害各系统及相关器官的正常功能.最后,提出了现有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可为未来微/纳米塑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75.
76.
77.
78.
东江下游典型饮用水源地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sResistanceGenes,ARGs)是环境中的一类新型污染物。为了解东江下游地区水源地中ARGs的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东江下游地区9个河流型饮用水源地和5个湖泊型饮用水源地8种ARGs[sul1、sul2、sul3、tet(M)、tet(O)、tet(Q)、tet(G)、ermB]的绝对丰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东江下游饮用水源地总ARGs绝对丰度水平偏低,ARGs总丰度范围为2.37×10~7-4.80×10~8 copies?L~(-1),其中抗性基因sul1的丰度相对较高,这可能与磺胺类药品是常用药品有关。磺胺类ARGs(sul1、sul2)在所有饮用水源地中均有检出,而sul3的检出率为85.7%;四环素类ARGs[tet(M)、tet(O)、tet(Q)、tet(G)]的检出率较高,为64.3%-100%;大环内酯类ARGs检出率最低。河流型水源地上游点位ARGs绝对丰度为1.03×108 copies?L~(-1),下游点位绝对丰度为2.89×10~8 copies?L~(-1),因此河流型饮用水源地的ARGs绝对丰度水平随着河流方向呈现逐渐升高趋势。除了一处曾为水产养殖的备用湖泊型水源地外,河流型水源地除sul1外的抗性基因丰度(3.25×10~5 copies?L~(-1))明显高于湖泊型饮用水源地(1.14×10~5 copies?L~(-1))。通过对东江下游典型饮用水源地ARGs进行研究,为该地区ARGs污染现状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水环境中ARGs污染整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不同Cl-浓度对高浓度氨氮垃圾渗滤液的电化学氧化效率,重点考察了Cl-质量浓度(2 450、5 000、7 000、9 000mg/L)对电解过程中的电解速率、电流效率、氨氮能耗以及三氯甲烷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l-质量浓度为5 000 mg/L时,电解6h,氨氮平均电解速率为7.0 mg/(L·min),COD平均电解速率为4.4mg/(L·min),氨氮的氧化去除要先于COD的氧化去除;随着Cl-浓度增加,电流效率逐渐增加,但Cl-质量浓度大于5 000 mg/L时,电流效率开始减缓,在Cl-质量浓度为5 000 mg/L时,电流效率为45.23%.能耗分析表明,随着Cl-浓度增加,氨氮能耗逐渐降低,在Cl-质量浓度为5 000 mg/L提高到9 000 mg/L时,氨氮能耗从0.09 (kW· h)/g左右降低到0.075 (kW· h)/g.考察不同Cl-浓度下三氯甲烷生成情况表明,随着Cl-浓度增加,三氯甲烷浓度逐渐增加,在Cl-质量浓度为9 000 mg/L时,电解6h后三氯甲烷质量浓度增加至0.722 mg/L,生成速率为2.0μg/(L·min),且三氯甲烷生成速率随着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0.
油气开采钻井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分析了我国部分地区油气开采钻井固体废物的污染特征,对普通钻井固体废物和含油钻井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分别进行梳理和分析,主要包括固化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不落地处理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萃取技术、热解析技术和组合处理技术等。结合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4条对策建议:加强源头控制,减少钻井固体废物产生量;对钻井固体废物进行分质分级区别处理和利用;开发高效、低成本、低能耗的钻井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发展联合处理工艺;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加强油气田污染治理的事中事后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