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56篇
安全科学   166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591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符连社  任慧娟 《环境化学》1996,15(4):371-373
本文研究了在稀磷酸介质中,亚硝酸根对溴酸钾氧化中笥红的反应,建立了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方法,实验表明,亚硝酸根在0.05-0.40μg.25ml^-1范围内与ΔF成线性关系,大多数常见的共存离子不影响其测定。本法用于水样中亚硝酸根的测定,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2.
基于Meta分析的土壤呼吸对凋落物输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凋落物输入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从国内外目前研究结果来看,土壤呼吸响应凋落物输入的影响因素尚不清楚。利用国内外已发表的30篇研究论文共1393对有效数据,通过Meta分析,从凋落物管理措施、气候、植被、地形、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揭示凋落物输入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与清除凋落物处理相比较而言,(1)凋落物输入后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且土壤呼吸的增加程度呈现出倍增凋落物处理是自然凋落物处理的1.33倍;(2)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土壤呼吸增加程度呈现出强降雨(>1000 mm)是微弱降雨(<1000 mm)的1.34倍,以及高温气候(>20℃)是低温气候(<20℃)的1.7倍;(3)土壤呼吸的增加程度在不同植被带下呈现出针叶林带(34.1%)>阔叶林带(28%)>混交林带(22%)>草地(17.3%)的趋势;(4)不同海拔梯度条件下土壤呼吸的增加程度呈现出高海拔(59.6%)>中海拔(34.2%)>低海拔(26.7%)的趋势;(5)不同土壤理化性质条件下的土壤呼吸增量呈现出低容重(77.5%)分别是中容重(26.9%)和高容重(18.0%)的2.9倍和4.3倍,同时中性土壤(79.6%)的呼吸增量远远大于酸性(28.2%)和碱性(24.1%)土壤的呼吸增量,以及高土壤碳氮比(81.2%)的土壤呼吸增量远远大于低土壤碳氮比(19.4%)和中土壤碳氮比(29.6%)的土壤呼吸增量。由此可见,凋落物输入后会导致土壤呼吸的显著增加,但是不同气候、不同植被、不同地形、不同土壤理化性质等条件下其土壤呼吸增加的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3.
沈阳市区大气颗粒物元素组分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采用美国安德逊五段冲击式采样器进行大气颗粒物采样,用中子活化法进行分析,获得43种元素质量浓度,并求得各种元素的质量中值直径和几何标准差。  相似文献   
134.
为提高梯级水库群环境风险管理水平,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以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和系统动力学,对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库环境风险进行了系统梳理,辨识了梯级水库环境风险承载体、风险源、风险诱因,分析了环境风险传递机理,采用贝叶斯理论进行库区水体藻类爆发概率计算。结果表明: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库环境风险通过水流、电流、系统动力学流进行传播,并会影响到电站机组和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由于水动力减弱和库区污染物排放,导致库区水体藻类爆发概率为2.42%,死鱼概率为1.21%,在此基础上,绘制环境风险传递拓扑图,并提出相应的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5.
中国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近年来,世界各地气候异常现象突显,使得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升温,已跃升为国际政治、经济等议题的榜首。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到“G8+5”领导人对话会议等,都将气候变化问题作为核心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6.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国内外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分析了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对城市垃圾处理技术与经济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国内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技术应用中存在的缺点,并从环保、节能角度对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提出一些新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7.
为研究渭南市区2014?—?2016年的冬春季雾霾天气的特点,选取覆盖渭南市区的4个监测站点,分析渭南市区PM_(10)和PM_(2.5)污染时间分布特征;同时选取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等气象因素,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各个气象因素同大气中PM_(10)和PM_(2.5)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三年来冬季PM_(10)和PM_(2.5)的日变化的峰值主要出现在12月—?次年1月;春季PM_(10)和PM_(2.5)的逐日变化的峰值主要出现在3月;日内的周期变化趋势呈多次波动。渭南市区冬春PM_(10)和PM_(2.5)的质量浓度与风速、气温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为雾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冬季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以及相对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应加强防范。在冬季12月—?次年1月和春季3月应注意雾霾的防范和治理,燃煤企业要安装脱硫脱硝装置,居民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生物燃料的燃烧,同时政府应根据污染物排放量征税,用制度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38.
生物法合成纳米金是一种环境友好且经济高效的合成途径,受到广泛关注.普遍认为微生物合成纳米金是通过胞外分泌生物大分子而实现的一种自发脱毒过程.同时,相关研究表明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对菌株胞外酶的活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会对菌株合成纳米金的能力产生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一株前期筛选得到的真菌Trichoderma sp. WL-Go,探究不同金属离子诱导菌株对其合成的纳米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Co~(2+)、Al~(3+)、Zn~(2+)、Sn~(2+)、Ni~(2+)等金属离子诱导后,菌株WL-Go合成纳米金的能力均有所提升,而Pb~(2+)、Cu~(2+)、Fe~(3+)与对照组相比,其合成的纳米金浓度及转化率都无明显变化.此外,Co~(2+)诱导菌株合成的纳米金呈现肉眼可见的团簇状,发生明显的团聚现象.本实验还考察了生物合成纳米金对4-硝基苯酚还原的催化特性,结果表明,Sn~(2+)和Pb~(2+)的诱导使菌株WL-Go合成的纳米金催化速率得到明显提升,而其他金属离子均有所抑制.最后选取革兰氏阳性菌Arthrobacter sp. W1和革兰氏阴性菌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验证了不同金属离子诱导后合成的纳米金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综上,本研究为对于拓宽纳米金的工业化应用前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9.
汞(Hg)是人们持续关注的全球环境污染物之一,其对地下水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与地下水相关的生态环境系统.汞在地下水系统中的物理与地球化学反应过程的准确刻画是研究汞迁移转化规律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某工业场地汞污染数据,首先采用PHREEQC研究地下水中无机二价汞的存在形态,然后利用PHT3D程序建立汞污染物反应性溶质运移二维剖面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汞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对流、弥散过程及地球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水相络合作用、表面络合吸附作用及受动力学控制的氧化还原作用).结果表明,无机二价汞的存在形态以HgCl2和Hg(OH)Cl占主导地位,氧化还原作用是影响地下水中汞污染反应性运移的主要控制因素;另一方面,水合氧化铁HFO对汞迁移的阻滞影响较小,而溶解性有机质对汞较强的络合作用不能忽视.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预测与评估特定污染场地地下水汞污染的变化趋势及制定相应的修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0.
遥感能够直接反映植被生长信息,但目前观测时间较短;树轮资料可以弥补遥感手段的不足,但往往缺乏与植被生长状况(如植被生产力)的直接关联。已有研究往往计算不同植被指数指标和树轮指数的相关性,并基于此来重建长时间尺度的植被动态信息。但基于相关性所选取的指标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空间对比研究。以沂蒙山区为研究区,选取能够有效表征植被年初级生产力的生长季NDVI累积值指标,利用Bootstrap法建立了其与树轮宽度的关系,重建了20世纪初期以来植被动态时间序列,并分析了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沂山地区生长季NDVI累积值的多年平均值为7.36,低于蒙山和塔山地区;蒙山地区植被状况呈现好转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植被好转趋势更加明显,而塔山和沂山地区植被无显著变化。小波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动态存在较显著的2 a、4 a或8 a尺度的周期变化,与生长季帕尔默干旱指数及平均温度的周期变化相一致,但干旱指数与植被动态具有更高的相关性。本研究综合运用树轮与遥感技术发展了长时间尺度植被动态时间序列重建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被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