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UASB和EGSB反应器中厌氧颗粒污泥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了实验室规模的2L EGSB和UASB反应器中培养的厌氧颗粒污泥在不同基质中的比产甲烷活性、辅酶F420含量和胞外多聚酶物含量,结果表明,EGSB反应器颗粒污泥在葡萄糖上的比产甲烷活性、利用乙酸的甲烷菌和产氢产乙酸菌的活怀和胞外多聚物/含量高于UASB反应器颗粒污泥,而UASB反应器颗粒污泥中利用甲酸和氢的甲烷菌的活性以及辅酶F420的含量较EGSB反应器颗粒污泥更高,辅酶F420可以指示同种  相似文献   
62.
通过现场实验研究了6-APA制药厂生化处理出水的臭氧氧化特性及其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当臭氧浓度为27.5mg/L,气水接触时间为80min时,COD、UV254、NH3-N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2.95%、73.28%、72%和96.25%,达到《发酵类制药废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3—2008)排放控制要求。拟合结果表明,在0~10、10~30和30~90min时段内,臭氧氧化过程遵循拟一级反应,但反应速率逐渐降低。当气水接触时间为30min时,废水可生化性可由0.1提高至0.35,采用臭氧/生物处理的联合工艺也有望使出水达到相同的排放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3.
印染废水中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onylphnol polyethylene ether, NPEO)在生化处理过程中会产生雌激素活性更强的壬基酚(NP)等中间产物,导致处理后印染废水内分泌干扰毒性升高.为探索以NPEO和NP为降解靶点进行菌群生物强化脱毒的可行性,分别以NPEO和NP驯化富集印染活性污泥,并将得到的降解菌群以单独和组合投加方式进行生物强化试验,考察强化控毒效果.结果表明:(1)NPEO降解菌群(NPEB)和NP降解菌群(NPB)中的优势菌均为Proteobacteria,二者对10 mg/L NPEO和NP的48 h去除率均高于98%.(2)单独或组合投加5 mg/L的NPEB和NPB至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为500 mg/L的活性污泥体系,均能显著提升活性污泥对不同浓度(10和1 mg/L) NPEO的降解性能,大幅缩短NPEO降解过程中雌激素活性的变化周期,并使体系的雌激素活性维持在较低水平.(3)当降解体系中加入1 000 mg/L葡萄糖作为额外碳源时,NPB的强化性能被完全抑制,而NPEB在降解性能受抑的情况下仍能增强活性污泥的NPEO降解速率并缩短控...  相似文献   
64.
非均相钴活化过氧乙酸(PAA)是一种有前景的杂环类药物去除技术,然而目前报道的钴基催化剂通常为粉末状,难以回收,因此,构建可循环利用的非均相钴基催化剂及其活化PAA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浸渍煅烧法制备负载型钴基催化剂(载钴陶粒),系统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下载钴陶粒活化PAA体系降解水中典型杂环类药物(磺胺甲恶唑(SMX)、磺胺嘧啶(SDZ)、卡马西平(CBZ)和甲氧苄啶(TMP))的性能.结果表明,其最优反应条件为:载钴陶粒投加体积比(载钴陶粒/反应溶液)为1∶20 (V/V),PAA浓度为150 mg·L-1.当杂环类药物初始浓度为20mg·L-1时,反应30 min后SMX、SDZ、CBZ、TMP的降解率分别为96.42%、99.63%、96.74%和89.93%.溶液中的共存离子对杂环类药物的降解存在抑制作用,其影响为:HCO3->NO3-≈SO42-≈Cl-.反应结束后钴溶出浓度均低于1 mg·L-1,符合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但溶液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均升高.经5次循环使用后,载钴陶粒/PAA体系对除TM...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探究了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沿程溶解性有机氮(DON)浓度分布及其分子转化规律,并运用多种方法表征了各单元污水DON的生物有效性特征.结果表明,DON浓度由进水(5.3±0.3)mg/L沿厌氧池、缺氧池分别下降至(2.0±0.1),(1.8±0.2)mg/L,而有意思的是好氧池中DON浓度反而升高至(1.9±0.1)mg/L,去除率竟为(-5.6±0.6)%.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分析DON分子组成特征显示,各单元活性DON分子(H/C≥1.5)占比为:厌氧池(38%)<缺氧池(41%)<好氧池(42%),表明好氧池出水DON最不稳定,易被受纳水体中藻类微生物摄取利用.同时在各单元产生的DON分子中,以蛋白/氨基糖类化合物为特征的微生物源DON占比沿程上升,由厌氧池24.77%分别上升至缺氧池29.12%、好氧池33.11%,表明微生物源DON分子是导致好氧池出水DON生物有效性升高的原因.进一步地,采用藻类生物测定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沿程DON生物有效性,分别为(33.2±3.0)%、(34.9±7.0)%...  相似文献   
66.
溶解性有机硫(DOS)是市政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污水处理厂出水 DOS对受纳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与生物有效性以及污水回用与深度处理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缺乏对污水处理过程中 DOS浓度和转化特征的认识 .采用高分辨率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考察了 DOS在某实际污水处理厂(厌氧/缺氧/好氧+混凝沉淀+反硝化滤池+次氯酸钠消毒)中的沿程浓度分布和分子转化特征 .结果表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 DOS平均浓度为 42.2~167.9 μg·L-1,是受纳水体中 DOS的重要来源;混凝沉淀 池 对 DOS 的 平 均 去 除 贡 献 率 最 高(101.4%),其 次 为 厌 氧 池(65.0%),而 好 氧 池 和 反 硝 化 滤 池 对 DOS 的 平 均 去 除 贡 献 率 分 别为-53.1% 和-56.7%;厌氧池主要去除 CHOS 类物质,并将不饱和脂肪类 CHOS 类物质转化成高度不饱和 CHOS 类物质,同时产生高分子量的CHONS(P)类物质;多肽类 CHONS(P)类物质在好氧池...  相似文献   
67.
以溶剂热法制备Fe_3O_4磁性粒子,通过改良的St?ber法在其上包覆Si O_2,并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表面进行氨基修饰,制得Si O_2-NH_2/Fe_3O_4磁性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制药废水二级出水的吸附处理(吸附剂投加量1 g/L、吸附时间120 min)。表征结果显示:Si O_2-NH_2/Fe_3O_4为粒径(510.0±3.6)nm的球形粒子。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p H为5时,Si O_2-NH_2/Fe_3O_4对TOC、蛋白质、腐殖酸的吸附效果最佳,三者的去除率分别达44.14%,35.58%,33.07%,与Fe_3O_4相比分别提高了25.27,21.76,21.05百分点;废水p H为6时,Si O_2-NH_2/Fe_3O_4对多糖和色度的去除效果最佳,二者的去除率分别达26.03%和62.94%,与Fe_3O_4的最高去除率(p H=5时)相比分别提高了17.84百分点和22.45百分点;Si O_2-NH_2/Fe_3O_4重复使用4次,TOC和色度去除率均达初次使用时的87%以上。  相似文献   
68.
采用批式实验,以葡萄糖和乙酸钠为基质,研究投加不同浓度稀土Ce3+对稳定驯化和长期贮存的厌氧颗粒污泥消化产VFA的影响.结果表明,Ce3+浓度<1 mg/L时可降低消化过程中的VFA浓度,促进丁酸向乙酸的转化以及乙酸转化为甲烷;Ce3+浓度为1~10 mg/L时则抑制细菌活性,不利于乙酸和丁酸的降解.稀土Ce的投加对以葡萄糖为基质的厌氧颗粒污泥消化产VFA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影响较小,厌氧消化前期和中期VFA产物主要为丁酸和乙酸,两者含量之和约为96%,丙酸含量<3%.以乙酸钠为唯一基质厌氧消化时,0.05 mg/L Ce3+的投加对乙酸钠降解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可提高反应速率和去除率.污泥经过长期贮存活性降低,但含稀土Ce的厌氧颗粒污泥活性高于不含稀土的污泥,利用含稀土Ce的污泥有利于反应器再启动.  相似文献   
69.
以太湖梅梁湾湖区为研究对象,考察水面上空磷化氢浓度和水-气界面磷化氢释放通量的习变化.结果表明,白天大气中磷化氢浓度(7.39±7.00)ng·m-3显著低于夜间(37.05±22.74)ng·m-3,光照是影响大气中磷化氢浓度的主要因素.磷化氢通量全天正负交替,白天平均通量(11.41±23.76)ng·m-2·h-1,水体为磷化氢的释放源;夜间平均通量为(-37.62±26.45)ng·m-2·h-1,水体表现为磷化氢的汇;一天内平均日变化为(-13.11±35.04)ng·m-2·h-1,磷化氢总体为从大气向水体迁移的过程.磷化氢通量与水温显著正相关,而与大气中磷化氢浓度显著负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磷化氢与温室气体(甲烷、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均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70.
EG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床工作状况及污泥性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EG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床状况及颗粒污泥的性质,结果表明,液体表面上升流速(Vup)是影响EGSB反应器效能的重要参数,当进水COD为600~800mg/L时,较佳的液体表面上升流速(Vup)为1.5~4.5m/h,在此条件下,EGSB反应器COD负荷为24.5~25.7kg/(m3·d),COD去除率大于85%;同时还发现,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后,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粒径分布、沉降速度、胞外聚合物(ECP)等性质都发生了明显变化,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由0.85mm增加到1.78mm,平均沉降速度由41.2m/h提高到83.2m/h,而胞外聚合物(ECP)的含量则由接种污泥的32.5mg/g增加到57.8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