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安全科学   245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452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温排水污染     
在产业化社会里,动力的使用非常迅速的增加着。所利用的各种动力装置的大部分,是用地表水冷却,它们在温度上升以后再归还给外界。温排水的问题,由于比具有同样能力的非原子能发电厂还要多50%以上冷却水的原子能发电厂的数目的增加而恶化起来。在美国,假如按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那么到1980年的动力工  相似文献   
92.
为了研究BPA(bisphenol A,双酚A)对豚鼠的免疫毒性,经口灌服,以不同剂量(500、1 000 mg/kg)染毒14 d后接种O型口蹄疫疫苗,通过分析脏器系数、淋巴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特异性抗体水平以及细胞免疫水平,评价BPA染毒剂量对豚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BPA染毒后豚鼠体质量增加,心脏、肝脏、肾脏、脑、脾脏和卵巢体质量也增加,相应脏器系数升高;而胸腺、睾丸和附睾萎缩,相应脏器系数降低.NK细胞数量虽有增加,但变化不显著;BPA染毒引起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显著下降,并且随着BPA染毒剂量的增加,其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显著下降;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显著升高,并与染毒剂量呈正相关.BPA对豚鼠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该抑制作用愈发显著.IL-2(白介素2,interleukin-2)和IFN-γ(干扰素-γ,interferon)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而IL-4(白介素4,interleukin-4)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IL-2和IFN-γ水平显著降低,而IL-4水平显著升高.研究显示,BPA会损伤豚鼠的免疫器官,抑制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93.
<正> 1.前言菱刈金矿床是1981年3月在鹿儿岛县西北部的北萨地区发现的,并在1985年11月建立了企业进行开采。菱刈金矿床为含金银-冰长石-石英脉型矿床。虽然这种矿床类型在我国很多,但一般开采的矿石的金平均品位都在6ppm以下,而现在的菱刈金矿床却具有80ppm的超高品位(近藤,1986),真是令人感到惊异,因而成了本世纪80年代前半期世界矿业界谈论的  相似文献   
94.
我国早期有些关于环境电磁场的监测方法和控制限值的国家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存在诸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国家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发布了《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 681-2013)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结束了在工频电磁场环境监测中无明确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可依的历史,对高频电磁场的限值也给出了更详细的规定。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环境电磁场的监测方法和限值标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5.
于2020年12月1日~2021年12月1日分别在深圳市大学城和路边站两点位对大气CO2和CO浓度进行了为期1a的观测.本次观测期间内两点位大气CO2平均浓度分别为432×10-6和439×10-6,均呈现了“秋冬季高、春夏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与“昼低夜高”日变化特征,且日变化特征在早晚高峰期受到交通源排放的显著影响.此外,通过引入CO2和CO的净变化值得到大学城和路边站两点位的ΔCO2/ΔCO值分别为136.8~184.8、59.0~119.3,结果表明机动车排放对深圳市大气CO2贡献突出.  相似文献   
96.
科学地进行海洋承灾体灾害脆弱性评价,是完善海洋灾害监测、预警、防控体系的基础,是海洋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海洋动力灾害多发的海口市为例,在系统开展承灾体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自然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对该市进行了脆弱性分析和评价。利用GIS技术,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标准化制图。结果表明,海拔较低的港湾地区、人口密集区更易受到海洋动力灾害的影响。海口市极高脆弱性区域共439 km2, 主要集中在人口和重要承灾体较密集的市中心秀英区、龙华区、美兰区北部沿海区域和西秀镇西部等区域。本文关于海洋动力灾害承灾体脆弱性的评价结果属于海口市专题海洋灾害风险调查和评价结果,可为海口市规划布局、海洋动力灾害风险防范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7.
98.
本文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临夏盆地13.0~4.3 Ma沉积地层剖面样品进行检测,根据样品中正构烷烃、正构脂肪酮-2和正构脂肪酮-3的分布特征,揭示了正构脂肪酮对环境气候的指示意义。正构脂肪酮-2、正构脂肪酮-3与正构烷烃具有相同的有机质来源。其中正构脂肪酮-2的C21-/C22+及正构脂肪-3-酮的C21-/C23+比值变化与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与环境条件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环境温度及湿度等变化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正构脂肪酮-2、正构脂肪酮-3的高、低碳数优势的转化指示研究区在13.0~4.3 Ma间的古气候具有四个较为明显的变化阶段,其中10.77~9.42 Ma、7.17~6.92 Ma气候由干冷变为暖湿,9.42~7.17 Ma、6.92~6.45 Ma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临夏盆地的干旱化事件指示了我国西北内陆现代干旱气候可能从8 Ma左右开始。  相似文献   
99.
苏晓雪  李希来  李成一  孙华方 《环境科学》2022,43(11):5286-5293
为明确不同坡度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真菌多样性对外源氮添加的响应规律,选取三江源区果洛州不同坡度退化程度相近的高寒草甸,进行外源氮添加试验,探讨不同氮添加水平:低等量氮添加(LN,2 g ·m-2)、中等量氮添加(MN,5 g ·m-2)和高等量氮添加(HN,10 g ·m-2)对不同坡度退化草地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中真菌分布类群集中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其中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子囊菌门、根肿黑粉门和油壶菌门等相对丰度在不同坡度间差异显著(P<0.05).而同一坡度不同氮添加处理下真菌各门丰度变化差异均不显著.②优势属为被孢霉属和Archaeorhizomyces,它们对不同坡度和不同氮添加水平的响应无差异性.③已鉴定95个菌属在不同坡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④一些相对丰度<1%的属在同一坡度不同水平氮添加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5 αβ多样性分析整体表现为在不同坡度和不同氮添加水平下土壤真菌群落无差异性.表明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真菌对外源氮添加的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海拔变化和退化过程中高寒草甸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海拔活动斑块、非活动斑块、恢复斑块和高寒草甸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利用冗余分析对细菌多样性和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发现,3种类型斑块中主要的土壤细菌门均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细菌优势属为RB 41 、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RB 41 和慢生根瘤菌属相对丰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随斑块演替而增加,但3种类型退化斑块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高寒草甸(P<0.05).退化斑块土壤碳固定功能的细菌丰度,大于健康高寒草甸.不同斑块的细菌Chao1指数和物种数显著高于高寒草甸(P<0.05).冗余分析发现,生物结皮盖度和全氮是海拔4013 m处细菌优势门的主要影响因子;生物量、全氮和pH对高海拔4224 m细菌优势门影响较大.生物量和全钾显著影响海拔4013 m的细菌属分布,海拔4224 m地区莎草科盖度和速效氮为细菌优势属的主要影响因子.生物结皮和pH对细菌多样性影响较大.不同海拔地区细菌的影响因子发生着较大变化,在研究细菌多样性变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高寒草地退化的影响,还应考虑海拔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