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51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富硒土壤硒生物有效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恩施是典型的富硒土壤分布区,在恩施市沙地乡采集了199件表层土壤样品以及60件玉米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旨在查明研究区硒元素含量特征,并分析硒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中硒含量的平均值为188 mg/kg,同时土壤中水溶态硒含量只占到总硒含量的004%~291%,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研究区内,有机碳含量对硒生物有效性影响很小,影响硒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总硒含量和土壤pH值,碱性土壤中硒生物有效性更高。由于该区土壤主要呈酸性,且水溶态硒含量较少,导致玉米中硒含量整体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可以通过人为手段适当调控土壤酸碱性,提高硒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92.
基于AnnAGNPS模型的灞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灞河流域下属子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AnnAGNPS模型对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以非点源污染严重的灞河中游子流域为例,提出不同的非点源污染控制方案。结果表明:AnnAGNPS模型对径流模拟效果总体良好,率定期模拟相对误差(Re)基本在-10%~0,模拟效率系数(Ens)为0.65,相关系数(R~2)为0.81,验证期模拟Re基本在-50%~0,Ens为0.68,R~2为0.71。利用5次降雨事件数据考察AnnAGNPS模型对TN、TP污染负荷的拟合精度,AnnAGNPS模型对4次降雨的TN污染负荷模拟Re控制在-13%~5%,3次TP污染负荷模拟Re维持在-12%~40%;在非点源污染控制方案中,耕地变换成林地对TN、TP污染负荷的削减效果非常显著,假设灞河中游小流域耕地变为林地的转变率分别为30%、50%、100%时,TN污染负荷削减28.20%、43.01%、78.23%,TP污染负荷分别削减33.55%、53.94%、66.81%。  相似文献   
93.
长江流域中上游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地形分异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植被NDVI的时空演变及其地形分异效应,对于深入理解植被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揭示区域环境变迁,指导区域生态环境科学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流域中上游作为研究区,基于1998~2015年SPOT-VEGETATION NDVI年度数据、DEM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运用RS、GIS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植被NDVI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地形分异效应,并对其影响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1998~2015年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植被年均NDVI在时间上由1998年0.67增长至2015年0.75,年均增长率为0.57%。(2)植被NDVI在空间上的改善区域(48.58%)明显大于退化区域(11.1%),改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中东部地区。(3)植被NDVI在海拔500~1 000、1 000~1 500 m及坡度8°~15°、15°~25°区域改善趋势最大,在5 000 m和坡度0°~5°区域退化趋势最大;坡向对植被NDVI变化影响不显著。(4)18年间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植被NDVI变化可能是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实施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该文能为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提供科学依据,进而筑牢长江中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4.
通过中试实验研究了钢铁废水再生过程中pH变化对微滤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pH的升高增加了微滤膜对UV254、Ca2+和总铁的去除,同时引起了有机物以及无机沉淀物在膜面的吸附。铁锰无机沉淀物在膜面的吸附和对膜孔的堵塞是引起膜污染的主要因素。降低pH有助于控制无机沉淀在膜面和膜孔内的形成,抑制膜污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5.
基于S-A模型的气田井喷失控射流数值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气田井喷失控污染物扩散规律,建立了井喷失控射流的Spalart Allmaras(S-A)湍流模型,应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以"12·23"井喷失控事故案例进行验证,与实际情况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
纳米材料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使其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其生态环境效应受到广泛关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纳米材料和另一类新污染物——耐药细菌及其基因充分接触和相互作用,但对纳米材料如何影响耐药细菌的研究却十分有限。该研究考察了4种纳米氧化物(n Ti O2、n Cu O、n Zn O和n Al2O3)对污水中耐四环素屎肠球菌的耐受抗生素能力的影响,并探索了纳米氧化物浓度、粒径和赋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所有纳米氧化物均造成耐四环素屎肠球菌EC50(四环素的耐受能力)显著下降,其中n Ti O2(100 mg/L)、n Cu O(100 mg/L)对耐四环素屎肠球菌耐药能力的影响较大,使EC50下降44.1%和41.6%,而n Zn O(10 mg/L)、n Al2O3(10 mg/L)使EC50下降较小(36.9%和24.8%);纳米氧化物浓度越高,颗粒粒径越大,在污水中赋存时间越长,对耐四环...  相似文献   
97.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大大降低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创造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们认识到,把事故带来的损失投入到安全预防上,从长远考虑不但没有增加成本,而且还挽救了生命,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社会责任形象,有助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而安全发展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结构、速度和方式及其与此相关的社会和谐进步。因此,我们一定要以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推动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9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然而我们在看到各种有利条件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存在的不足和任务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100.
“安全发展,国泰民安”是今年安全月的主题。这一主题揭示了人们对安全认识的深化和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令人欢欣和鼓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