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探究控释掺混肥一次性施肥对华北平原麦玉(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于2020~2022年在德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开展田间试验.冬小麦和夏玉米均设不施氮对照(CK)、农户习惯施氮(FFP)、优化施氮(OPT)、CRU1(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5∶5和3∶7)、CRU2(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7∶3和5∶5)共5个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的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施肥经济效益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提高麦玉轮作系统单季和周年作物产量(P<0.05).与FFP相比,CRU1和CRU2处理的夏玉米、冬小麦和周年产量分别提高了0.4%~5.6%、-5.4%~4.1%和-1.1%~3.9%(P>0.05);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8.6%~43.4%、2.05~6.24 kg·kg-1和4.24~10.13 kg·kg-1;周年净收益提高了0.2%~6.3%.施氮显著增加了麦玉轮作体系的土壤N2O和CO2的周年排放(P<0.05),但对CH4周年排放没有影响(第1年FFP处理除外).CRU1和CRU2处理的土壤N2O周年排放总量较FFP处理显著降低了23.4%~30.2%(P<0.05).施氮显著增加了麦玉轮作体系的周年全球增温潜势(GWP)(P<0.05),但各施氮处理通过提高作物产量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与FFP相比,CRU1和CRU2处理的周年GWP降低了9.6%~11.5%(P<0.05),周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降低了11.2%~13.8%(P>0.05).综上所述,一次性减量施用控释掺混肥在减少氮肥和人工投入、提高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是促进华北平原粮食作物清洁生产的有效氮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2.
中国西南岩溶山区土地利用的基底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岩溶山区的水文地质-地貌基底,塑造独特的驱动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的流水-斑块自然营力,如水土资源组合、小生境结构形成、化学元素富集、特定作物指示等,控制着人们如何才能重建该区健康生态-经济范型的根本过程,以获得清晰的基底环境与土地利用间效应与响应的科学认识。为更好做好岩溶山区生态完整性的恢复与人们福祉的提高,本区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为:①认识基底环境与土地利用间的相互关系,重建重要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格局,开展合适土地利用实践的选择为适宜性手段,重建岩溶景观生态完整性;②理解基底环境内的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过程,分析它们的不同健康程度,整体认识岩溶景观格局的形成与演化,为合适生态-经济范型的厘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成功途径;③理解认识基底选择合适的利用行为与违背基底受到惩罚这一规律,构建西南岩溶山区水-土资源脆弱性成因的解释框架,找出未来该区土地利用与基底环境间的效应互馈关系。  相似文献   
103.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繁荣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政府部门十分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并将环境治理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境监测工作是开展环境治理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因此只有不断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才能推动我国环境治理工作的科学高效开展。本文就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意义及价值进行全面探讨和分析,希望为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4.
农用地流转是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效益,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一种积极探索,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法,以重庆市典型区(县)为例,对农用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缺乏规范的操作程序与农用地流转中介组织、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区位条件的差异是影响重庆地区农用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建立健全农用地流转相关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速城镇化进程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重庆地区的农用地流转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认知过程中交通标志视认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及方法,对驾驶员感知交通标志的心理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将驾驶员的直觉、分析和推理三者相结合的驾驶员信息处理模型。从标志和驾驶员特征出发对影响标志视认性的因素给出基于心理感知的理论分析。该分析结果为驾驶员认知过程研究、标志视认有效性的评价指标选取和相关系统开发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6.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本文主要在最优增长理论的框架下研究老龄经济,首先从学术角度给出老龄化率的定义,讨论老龄化率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建立含老龄化率的RCK模型。此时平衡增长路径出现三种基本情形:老龄经济、常态经济与娃娃经济,但老龄经济情形会导致经济萎缩。为了使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中的经济系统能够容许老龄经济存在,本文引入技术进步率。在修正的RCK模型中,即使老龄化率存在,只要技术进步率高于老龄化率,老龄化带来的额外负担就能够被技术进步吸收,经济系统能够容许老龄经济存在,但与不考虑老龄化率的经济系统相比,平衡增长路径中的人均产出增长率相对较低。解决老龄化问题离不开政府的参与,政府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本文最后讨论政府对老龄经济的影响。政府应积极发展老龄经济服务业,使得政府支出对家庭的效用函数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发展老龄经济产业,使得政府支出对厂商的生产函数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努力使得政府支出对技术进步发挥积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与无政府的经济系统相比,平衡增长路径中的人均产出增长率与社会福利可能会更高。  相似文献   
107.
<正>1、首先要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自己所处巷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2、撤退时不要惊慌,不能狂奔乱跑,应在现场负责人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组织地撤离。  相似文献   
108.
三峡生态屏障区的建设是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重要内容,能够起到保护三峡水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作用。然而,库区内过度的人类活动和尖锐的人地矛盾给生态屏障区的建设任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本文在分析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人口转移必要性的基础上,从"迁-安-融"三个方面建立了人口转移的运行机制,并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探讨了实施保障的构建。研究表明:迁移阶段主要是权益折算、差额置换构建补偿机制以及重点推进机制;安置阶段主要以货币化等住房方式和就业方式进行安置;融合阶段要从产业化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工业园等方面推动产业发展,以及从户籍改革等方面加快城镇建设,同时从就业培训等方面培育安置人口,从而保证生态屏障区人口转移工作的公平性和效率性,最终实现转移工作对"生态-发展"的同促进。  相似文献   
109.
5月10日,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带领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金振吉,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房俐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省安监局调研。孙政才实地查看了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建设情况,认真听取了省安监局工作情况汇报,并通过应急指挥平台,与正在九台市宏达采石场现  相似文献   
110.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流域污染的主要来源,并已威胁到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峡库区是生态脆弱区,水资源安全对促进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尤为重要.为探明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面源污染与流域水资源安全演进变化的过程与内在机制,根据DPSIR框架原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并评价了2000-2011年流域水资源安全程度.结果表明:流域水资源安全程度分为两个阶段,2000-2005年水资源安全等级从一般安全下降到很不安全,2005-2011年水资源安全等级从很不安全上升到安全,出现阶段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从2006年开始,政府认识到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力度,加强了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因此,为有效地减缓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流域水体质量,需要调整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用化学药品的投入,推广有机农业、改善耕地质量;加强水资源监督管理,实施农业生产节水措施;进一步加强面源污染控制投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程度以减缓面源污染,实现流域水资源安全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