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11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76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复杂景观中营养型非点源污染物时空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非点源污染的形成不仅受到地表物质来源、景观格局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土壤侵蚀过程、降雨过程、灌溉过程、地表和地下水文过程的影响.由于影响非点源污染的因子复杂多样,从而导致它的时空变化较大.正确认识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变异特征对于科学布设监测点和研究它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定点监测,研究了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变异.结果发现:①干旱年份各种污染物空间变异小于降雨正常年份.②对于不同污染物,无论在干旱年份还是正常年份,地表水中固体悬浮颗粒物的空间变异均较大,其他污染物的空间变异相对较小.③对于固体悬浮颗粒物,干旱年份不同水文期之间的空间变异比较接近,而正常年份的空间变异不同水文期之间差异较大.④非点源污染季节变异较小的监测点主要出现在具有稳定水源和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较小的地区;而非点源污染空间变异较大的监测点主要出现在山区河流上游地表径流季节变化明显、农业用地面积较大且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较大和明显受到点源污染影响的地区.  相似文献   
422.
应用PART5模式计算机动车尾气管的颗粒物排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修正的PART5模式获得了北京市机动车尾气管的颗粒物(PM10和PM2.5)排放因子.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北京市1995和1998年机动车PM10和PM2.5的排放总量,并确定了分车型的排放分担率和颗粒物中各组分(铅、硫酸盐、可溶性有机物和残余碳等)的比例.结果表明,北京市机动车PM10和PM2.5的平均排放因子很高,其中汽油车、摩托车和重型柴油车的排放因子分别是美国同期水平的1.7~8.6倍、2.1~3.5倍和1.3~1.5倍.1995年北京市机动车尾气管排放的PM10和PM2.5分别为2445t和1890t,1998年则分别增至3359t和2694t,增加的幅度为37.4%和42.5%.  相似文献   
423.
南方典型水稻土镉(Cd)累积规律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模拟分析稻田系统镉(Cd)迁移途径和土壤Cd累积趋势有助于风险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以湖南省攸县为研究区,在多环境介质采样的基础上,构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累积(PAM)模型,预测区域稻田土壤Cd累积趋势,结合Monte Carlo随机模拟方法评估不同修复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结果表明在当前Cd输入模式下连续耕作50 a后,攸县稻田土壤Cd含量处于轻度污染的概率高达82.1%,平均累加量达到4.28 μg·(kg·a)-1.敏感性分析显示大气沉降和水稻吸收是影响攸县水稻土Cd累积的关键输入和输出过程.多情景模拟结果显示减少秸秆还田、优化工矿企业布局(减少大气沉降)和清洁灌溉水的综合措施可使区域土壤Cd含量在50 a降低43.7%,轻度污染概率降低了80.6%,是稻田Cd污染风险防控的长期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24.
随着连续油管的大规模投入使用,油管损伤引起的安全事故与日俱增。为了及时对油管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进行检测、识别及定位,基于磁记忆检测方法,对连续油管进行管壁刻伤试验,结合workbench有限元方法模拟刻伤处的应力分布,对比分析不同刻伤类型产生的典型信号特征及信号特征值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刻伤部位的磁记忆信号曲线与应力分布曲线的特征及峰值变化趋势一致,随着刻伤宽度的增加,磁记忆信号曲线及应力分布曲线由单峰向双峰过渡,磁记忆信号峰值及应力峰值呈降低趋势;随着刻伤深度的增加,磁记忆信号曲线及应力分布曲线峰峰值增加,磁记忆信号峰值及应力峰值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425.
基于GIS格网模型的银川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为探索市域范围内土地生态安全的粒度特性及其空间效应,论文结合PSR理论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公里格网为评价单元,采用熵权法计算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银川市的实证分析表明,2014年整个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为0.488 2,市域范围内土地生态安全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和结构功能分化的双重特征。从宏观行政区划层面来看,3个中心辖区表现相对较为均衡,2个郊区县差异性较大,仅有贺兰县(0.557 7)高于全市均值;从微观格网尺度来看,北部和城市中心的综合指数较高且呈离散分布,城市边缘区较低且呈集聚分布;从土地利用功能区的角度来看,农业区、城市建城区、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综合指数较高,而功能边缘区与交叉区较低,土地生态安全和土地利用方式存在耦合关系。通过ESDA空间分析表明,格网尺度下土地生态安全全局Moran’s I指数为0.780 4,生态安全的空间格局表现出空间连续性和聚集效应。因此,从空间建构的视角来看,应充分利用“高高聚集”区的空间扩散和溢出效益,并通过逐步改善影响“低低聚集”区的限制性因子,实现区域内部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426.
随着近海油气勘探技术体系趋于成熟,远海油气田的勘探开发逐渐受到关注。远海作业面临的威胁主要包括外方渔船干扰、海盗和恐怖主义活动。基于STAMP模型,构建针对已有远海勘探作业反恐应急响应流程的分层安全控制结构。从系统论出发,将安全视为控制问题,从物理层、基础层和运营层分别分析了应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失效因素、不安全控制、安全需求和心理致因。同时,使用事故树模型和FRAM模型对应急流程的失效致因进行了分析。将3种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STAMP模型对反恐应急流程中失效致因的识别能力相较于事故树法提高了133.3%;和FRAM模型相比,其在人员心理致因方面的分析结果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427.
浮式码头是深远海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保障,为了提高深远海勘探作业的应急保障效率,对浮式码头的应急物资储备优先级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事故应急响应过程进行应急物资需求分析,得到海上作业事故应急所需的10个类型的物资。其次,运用模糊支持向量机方法,结合重要度、时效性、需求度3个评价指标,对不同类型的应急物资进行储备优先级划分。最后,根据储备优先级的不同对应急物资在浮式码头的储备管理方式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深远海应急物资优先级为Ⅰ级的物资有4类,优先级为Ⅱ级的物资有4类,优先级为Ⅲ级的物资有2类。研究了深远海应急物资的分类方法,并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对应急物资进行了分级,为实现科学、高效的深远海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428.
南海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属高风险作业。由于复杂的作业环境,现有研究成果无法满足南海探区的应急保障。因此,如何解决南海作业的应急工作问题是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考虑南海特有的作业环境影响,以应急响应时间最小化及调度资源满意度最优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一种基于浮式码头的多作业点、多供应点、多需求点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设计的混合启发式算法对其求解。以油气泄漏为例,定量分析了南海特有土台风在不同季节的影响权重,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外部环境具有显著差异的情况下,资源存储地选址-调度的应急决策方案不同。所选择的目标探区中夏季和秋季更适合进行南海勘探作业。此外,根据不同季节应急点资源需求量的变化,同一锚泊点在不同季节具有不同的资源储备数量,决策者需根据作业时间窗按照应急需求合理配置应急资源。所得结果证实了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29.
在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协调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以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将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划分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分析了2005—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在一体化进程中各系统的协调水平,并运用GM(1,1)灰色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05—2019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在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系统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水平最高,社会次之,经济发展最后。(2)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系统间交互作用逐渐增强,耦合协调关系不断趋于优化。7个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类别呈现出“过渡发展类—协调发展类”的改变,制约各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滞后型和社会滞后型两大类。(3)2020—2025年,各城市群协调度将稳步提升,但仍不会达到优质协调,实现高水平的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仍需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430.
选取2016—2022年攀枝花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基于年度、季度、月度、小时时间尺度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贡献率。结果表明,攀枝花市污染类型已由传统的单一工业型污染转变为复合型污染,且污染物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分布特征明显。从季度尺度来看,第一季度细颗粒物(PM2.5)综合指数贡献率较大,第二和第三季度臭氧(O3)综合指数贡献率较大,第四季度二氧化氮(NO2)及PM2.5综合指数贡献率较大。从月度尺度来看,O3在3—8月的贡献较大,PM2.5、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在1—2月及11—12月的贡献较大。从小时尺度来看,O3在13—19点贡献较大,PM10、PM2.5、CO在8—13点贡献较大,SO2在9—13点贡献较大,NO2在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