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3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1.
纳米复合ZnO-TiO2晶体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纳米复合半导体ZnO—TiO2薄膜,并进行了结构和光电催化性能的测试。TiO2薄膜对五氯酚溶液的光电催化降解结果表明:当输入正向偏压后,其光催化性能有较大提高。由于ZnO的掺入,半导体薄膜电极的光吸收能力增强;同时,Zn^2 可能作为光生载流子的浅俘获中心,导致表面界面电荷转移加速,从而延长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寿命并抑制其复合,有效地提高了TiO2薄膜光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2.
A2N系统中低碳污水的反硝化除磷优化及运行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耀斌  邢亚彬  秦四飞  全燮  陈硕 《环境科学》2011,32(4):1020-1026
采用序批式生物移动床(SBMBBR),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可以取得较高的聚-β-羟基丁酸盐(PHB)富集效率,通过双泥系统的操作,可以实现低碳下的高效反硝化除磷.在进水COD 200 mg/L、pH为中性的生活污水中,并在搅拌速度为80 r/min下,磷的去除率达到83.7%,NO-3-N的去除率达到81.4%,NO-2-N的去除率接近100%,取得较好的反硝化除磷作用.较大的生物量是保证较高效率的反硝化除磷的关键之一.采用双泥系统运行SBMBBR,可以获得稳定的、较高效率的脱氮除磷.在COD为140~170 mg/L, TN为34~42 mg/L低碳氮比的实际废水处理中,磷的去除率达到89.2%,TN的去除率达到84.5%.在处理过程中,排泥中的磷量基本与进水中磷的量一致,未发现磷的其它去除路径.  相似文献   
73.
熟化对PAC样品聚合形态及絮凝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微量加碱法合成的聚合氯化铝(PAC)液体产品进行程序升温熟化,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证明,可生成新的聚合形态--Al30.对 Al-Ferron 络合比色法的动力学常数的分析结果表明,熟化能使 Alb1减少且聚合度降低,而使 Alb2增多且聚合度增大;熟化有利于Al30的形成,从而提高PAC的絮凝效果.絮凝效果受熟化时间和温度的影响,95℃下熟化8 h的样品絮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4.
原油污染土壤的颗粒活性炭增强微波热修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微波加热技术的加热速度快、内外同时加热及选择性加热特点,快速修复原油污染土壤并将污染油有效回收.在污染土壤中加入一定量的强微波吸收体——颗粒活性炭,提高土壤体系利用微波的能力,使土壤在微波场中加热到较高温度,从而去除污染油并将其在冷凝装置中冷凝回收.考察了相关参数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及污染油的回收情况.结果表明,在颗粒活性炭剂量(质量分数)为10.0%、微波功率为800 W、系统压力为0.08 MPa、载气流速为150 mL·min-1条件下,该修复方法可在15 min内将土壤中污染油去除99%以上;同时将91%左右的污染油回收,与初始污染油相比,回收油的化学组成没有明显变化.此外,研究结果显示,颗粒活性炭可重复用于增强微波热修复污染土壤且重复使用中其增强能力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75.
低有机碳含量表层土中Fe2O3γ-666光解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考察5种低有机碳含量天然土中Fe2O3光催化降解γ-666的光解动力学,γ-666的光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从所得的γ-666光解动力学常数可知,随Fe2O3质量分数从0.40%增加到5.40%,γ-666的一级光解动力学常数也增大,且两者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52,其在5种天然土中的半衰期随Fe2O3含量的增加依次为133.3h,82.5h,44.1h,28.5h,20.4h.由此可见,低有机碳含量天然土中Fe2O3γ-666的光解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6.
环境中有害金属植物修复的生理机制及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是污染土壤和水体的两大类有害金属,有关它们的传统治理方法不太理想。依赖于植物的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污染治理技术,笔者就其修复有害金属污染土壤和水体的生理机制、研究方向及进展、合适植物的选取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77.
含羧甲基淀粉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酸性铝盐和碱式铝盐为基本原料,引入羧甲基淀粉,制备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PASC).分别对硅藻土悬浮液和染料溶液进行絮凝实验,并与传统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进行对比实验.对于不同初始浊度的硅藻土悬浮液,当剩余浊度达1 NTU时,PASC加入量较PAC分别减少57.56%~75.31%.PASC加入量为12 mg/L时,分散橙染料溶液色度去除率达98.14%;PASC加入量为18 mg/L时,活性红染料溶液色度去除率达81.18%.  相似文献   
78.
研究白洋淀表层水(白洋淀原水)、无机盐培养基、无机盐培养基强化的白洋淀原水中双酚A在白腐真菌作用下的生物降解规律,同时考察了细菌及pH等因素对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白洋淀原水中双酚A在白腐真菌作用下的降解率很高.甚至高于最适营养条件(无机盐培养基)下双酚A的降解率.在6 d达到完全降解.但是无机盐培养基强化的白洋淀原水抑制了白腐真菌对双酚A的降解;当细菌存在时.白腐真菌与细菌对碳源和能源等形成了竞争关系,抑制了白腐真菌的生长.不利于白腐真菌对双酚A的降解;无机盐培养基强化的白洋淀原水在初始pH-6.00时双酚A的降解率高于初始pH=7.00时双酚A的降解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白腐真菌降解双酚A的中间产物包括2-对羟苯基-2-酮基-1-乙醇、2-羟基苯乙酸和丙二酸等小分子酸.  相似文献   
79.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用于苯酚废水处理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应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人工配制的苯酚废水,研究了在不同的苯酚进水浓度和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时苯酚的去除效率,以及反应器对冲击负荷的承受能力.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苯酚进水浓度从200 mg·L-逐渐上升至1400 mg·L-1以及苯酚进水浓度1000 mg·L-1、水力停留时间从32 h逐渐降至16 h的条件下,苯酚均能够被完全去除.对冲击负荷,MBBR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由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可知,酵母菌和真细菌是反应器中降解苯酚的主要微生物.说明移动床生物膜工艺能够高效地用于苯酚废水处理之中.  相似文献   
80.
有机锡的生物富集作用与生物效应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作为船只防污漆有效成分的有机锡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港口、海洋中,而生物富集是其迁移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有机锡特别是毒性最强的三丁基锡化合物在一些生物体内的检出水平、富集系数以及可能对生物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