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化工行业是一个环境风险比较大的行业.由于化工企业经营内容、生产工艺、使用的原材料不同。潜在的环境风险也有很大的差异。为了区别对待合理选址,对化工类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后果进行环境风险评价与分类。再结合周围环境对环境风险的承我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环境优先的原则,可以合理的确定化工类项目的选址。  相似文献   
32.
亚硝酸盐氮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氮可由氨氮氧化产生,也可由硝酸盐氮还原产生,随水环境不同而异。亚硝酸盐氮在水系中不稳定,在含氧和微生物作用下,可氧化为硝酸盐氮,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可被还原为氨氮。目前尚未见有关自来水中亚硝酸盐氮的形成与归趋方面的文献报道。S水库是某市的主要饮用水源,近几年来由于上游水下断受到含氮有机物污染,导致春夏之际水库水氨氮浓度升高,有时高达2.5mg/L,亚硝酸盐氮在自来水中的浓度也相应提高,且亚硝酸盐氮浓度随水样放置时间而变化,这一点对凡能引起自来水停留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33.
为探索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采用实验法对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进行了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分析了制约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提出了要从营造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和环境、加快教学内容与考试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建立科学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和创新保障机制等方面建立起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4.
氨基酸是天然水体中含氮有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明晰氨基酸在水库原水中的浓度变化及去除情况,于2015年5~10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我国南方某市3个主要水库原水中20种常见氨基酸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分析该市水库原水中氨基酸的空间分布与变化趋势,同时研究了不同处理工艺对氨基酸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水库原水中氨基酸组成有所差异,但主要氨基酸为天冬氨酸、半胱氨酸、亮氨酸.水库C原水中各氨基酸含量没有明显季节性变化趋势,但夏季含量相对较低,秋季相对较高.此外,常规工艺与BAC-UF工艺对氨基酸的主要去除单元为混凝沉淀单元,O_3-BAC工艺对氨基酸的主要去除单元为主臭氧.常规工艺、BAC-UF工艺、O_3-BAC工艺对氨基酸总量的总去除率分别为94.42%、66.04%、49.75%.  相似文献   
35.
壬基酚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中具有代表性的物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在环境中的降解产物,对生物体造成很大危害。目前检测水样中壬基酚的主要方法是采用GC—MS和HPLC,预处理主要采用固相萃取和液一液萃取。研究表明自来水厂的常规处理工艺对于水中壬基酚的去除有限;近年来倍受关注的深度处理工艺如活性炭吸附等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36.
南方某水厂处理工艺过程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南方某水厂处理工艺过程中内分泌干扰效应进行了研究.将水源水和各处理工艺的出水用固相萃取方法富集后,按不同极性洗脱,得到从非极性到极性3个组分,对总提取物和各分级富集组分分别进行重组基因酵母检测.探讨了该水厂不同处理工艺过程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源水中该类污染物浓度最高,相当于0.25 pmol/L雌二醇当量,主要存在于非极性组分(正己烷洗脱组分)中.各处理工艺段水样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分泌干扰物效应.经处理后,非极性组分内分泌干扰物效应降低,极性组分内分泌干扰物效应逐渐增加,但总地内分泌干扰物效应逐渐递减,现有工艺对雌激素类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达到83%.研究表明,重组基因酵母检测技术结合水样的固相萃取、三步纯化分级前处理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筛选和定量分析水样中未知内分泌干扰物及其总体效应.  相似文献   
37.
水体中摇蚊幼虫的孳生规律及其控制途径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摇蚊幼虫污染是给水处理中出现的新问题 ,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与控制方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分析了摇蚊幼虫的污染现状、污染产生原因 ,并介绍了摇蚊的生活史以及空间和季节分布规律 ,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摇蚊幼虫孳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因素 ;指出了摇蚊的自身特性和现有的研究手段 ;目前对摇蚊幼虫污染进行综合防治所采用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操纵法。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此类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以我国南方某活性炭-超滤深度处理工艺水厂为研究对象,对工艺过程中三氯乙醛生成潜能(CHFP)及相关有机物指标进行为期1年每月1次的监测,以明晰活性炭-超滤深度处理工艺对CHFP及有机物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原水CHFP均呈现一定的季节性变化趋势,高温季节(5—9月)相对较高,范围为15.50~64.00μg·L~(-1),活性炭-超滤深度处理工艺对CHFP、TOC、CODMn和UV254去除率范围分别为37.42%~69.12%、25.25%~66.71%、27.33%~61.25%和21.80%~72.46%,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4.51%、39.21%、45.04%和42.91%;混凝沉淀单元在CHFP和有机物指标去除中均起主要作用,炭滤单元对TOC有较好的去除作用,超滤单元对CHFP和CODMn有较好的去除作用。建议水厂设计与运行中将臭氧与活性炭滤池联合使用,以协同去除CHFP和有机物,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