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39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4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以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和颤藻(Oscillatoria sp.)等蓝藻(Cyanobacteria sp.)为优势藻群的深圳石岩水库水样为对象,研究高锰酸钾在氧化过程中藻细胞活性、胞外有机物DOC浓度、胞外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荧光特性变化,以及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除藻和去除有机物的效果。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低浓度(0~1.5 mg·L~(-1))高锰酸钾对藻细胞的灭杀效果并不明显。较高浓度(5 mg·L~(-1))高锰酸钾则对藻细胞结构有一定程度的破坏,藻细胞的总数减少了28%。研究发现,高锰酸钾能够氧化藻细胞使其释放胞内物质,投加1.5mg·L~(-1)后胞外2-甲基异莰醇(2-MIB)与土臭素(GSM)浓度均有所升高。在高锰酸钾氧化过程中,胞外DOC和DOM荧光总量随氧化时间的延长均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5 mg·L~(-1)的高锰酸钾氧化10 min时就会引起芳香性蛋白质类物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物质的升高。高锰酸钾能够有效强化混凝去除藻类和有机物,聚合氯化铝(PAC)最优投加量为3 mg·L~(-1),高锰酸钾最优投加量为0.6 mg·L~(-1)。  相似文献   
122.
2014年7月~2015年6月对五里湖浮游植物开展了逐月调查,以研究综合治理后五里湖沿岸带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特征。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96种,绿藻门物种最多(74种),硅藻门次之(57种)。优势种共6门30种,其中2014年7、8、9、10月和2015年6月的第一优势种均为蓝藻门的小颤藻,其优势度范围为0.567~0.879。时间上,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月均值变幅分别为1.07×106~2.18×108 ind./L,0.32~50.52 mg/L,其中由于蓝藻的大量增殖,夏和秋初密度、生物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空间上,A区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余3个湖区。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藻类密度、生物量和物种数与水体浊度(Tur)、pH和水温(WT)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RDA分析表明,WT、DO和Tur是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关性较强的环境因子(p<0.01),其中相关性最强的为WT(r=0.8982)。依据浮游植物物种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水质的分析表明:五里湖沿岸带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3.
生物质能电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占禄  张金良  张晗  邹天森  刘凯  王慢想 《环境化学》2020,39(12):3480-3494
  相似文献   
124.
去污洗消是核泄漏应急撤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我国在相关规定中主要明确的是人员洗消的适用时段以及原则,各拥有核电的省份在省级核电站场外应急程序中,设定了人员洗消站点的配置方案,但对方案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进一步研究。根据某核电站场外应急撤离程序中的居民数量、撤离路线、风向风力等信息,构建3种污染场景,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按照洗消站点建设方案,对公众洗消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现有洗消站点设备配置进行人员洗消,时间过长,不利于稳定撤离群众的情绪;同时,需要重新审视现有洗消站点的选址及设备配置数量的合理性。因此,建议开展应急撤离程序的洗消站配置方案风险性评估,并进一步制定我国公众洗消站的配置标准。  相似文献   
125.
通过熏气的方法,比较了在硫氧化物混合污染气体的作用下,木本花卉(月季Rosa chinensis,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茉莉花Jasminum sambac),一、二年生花卉(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宿根花卉(君子兰Clivia miniata),室内观叶植物(文竹Asparagus setacens,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吊竹梅Zebrina pendula,白斑万年青Dieffenbachia bowmannii)中13种花卉植物的叶片伤害症状及植物抗性表现,并对植物受害后的恢复情况进行了追踪观察。发现在同种污染气体的作用下,不同种类的植物表现出不同的伤害症状。植株不同叶龄的叶片对污染气体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幼龄叶不一定比中老龄叶敏感性强。当污染浓度不超过一定阈值时,花卉植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能力。利用“花卉植物叶片伤害评价系统”对试验植物叶片伤害症状进行了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试验植物进行了抗性分级。为保证对植物抗性等级划分的准确性,建议制定统一的熏气浓度标准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