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4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516篇
安全科学   501篇
废物处理   65篇
环保管理   271篇
综合类   1513篇
基础理论   298篇
污染及防治   228篇
评价与监测   91篇
社会与环境   106篇
灾害及防治   14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渗滤液污染羽中沉积物氧化还原缓冲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董军  赵勇胜  王翊虹  陈忠荣  刘莹莹  韩融 《环境科学》2006,27(12):2558-2563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含水层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缓冲能力及其在不同氧化还原带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污染的加重,沉积物的氧化容量(OXC)减小,而还原容量(RDC)升高.在未受污染的沉积物中,Fe3+是OXC的主要组成,约占OXC的70.5%;TOC是RDC的主要组成,约占RDC的98.7%.在厌氧环境中大部分无定型态和部分晶体态Fe3+被还原,还原产物主要以FeCO3和FeS形式沉淀;在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和铁还原带中,Fe2+的沉积使得可离子交换态Fe2+含量由原样中的0.5%分别升高至3%和1.84%.因此Fe3+是含水层中主要的氧化还原缓冲剂,Fe3+还原、Fe2+沉淀和Fe2+的离子交换等作用大大减小了厌氧渗滤液污染羽的扩展,对进入含水层的还原性污染物有重要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952.
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高异质性背景条件下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在6类典型人为活动方式石灰岩坡地针对4类主要生境类型(土面、土石面、石沟、石缝)开展生境空间分布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并利用Guelph入渗仪进行稳渗率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各生境土壤性质和土壤稳渗率关系,结合人为作用方式探讨各生境土壤性质和稳渗率空间变化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普遍高于非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受土壤孔隙和岩石裂隙耦合作用影响。2)各生境条件下土壤稳渗率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呈现"斑块状"空间分布特征。3)坡地人为作用方式变化将改变原有生境的土壤性质,进而导致各生境土壤稳渗率随人为活动进程发生相应变化。人为踩踏作用影响较小的原生林、次生林和乔灌林坡地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稳渗率普遍高于石沟和石缝生境,但转变为人为踩踏作用强烈的放牧灌草地或火烧人为干扰地后,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退化严重,土壤容重和粘粒含量增大,稳渗率显著降低。而石沟和石缝生境土壤性质和稳渗率受影响程度明显小于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稳渗率仍可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53.
粉煤灰利用的最佳方式-粉煤灰半钢性路面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粉煤灰半钢性路面结构研究和技术性能分析,可以证明修路是利用粉煤灰的最佳方式之一,粉煤灰半钢性路面有资源充足,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经济等特点,既节省了投资、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又保护了环境.  相似文献   
954.
开展实验室自配标准溶液与国家有证标准溶液比对试验,通过适当的统计检验方法,确定实验室自配标准溶液是否可以接受.这样以自配标准溶液代替国家有证标准溶液,既满足实验室认可的要求,又节约经费.  相似文献   
955.
阿波普卡(Apopka)湖位于佛罗里达中北部,是一个富营养化的浅水湖泊.1947年,湖泊的初级生产群落结构(PPCS)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1947年,水下的水生植物被飓风连根拔起,并在数周之内被浮游植物所替代,初级生产群落结构发生了突然演替.在此我们提出两个假设解释群落结构向浮游植物的突然演替.首先,流域在19世纪初后期的水文变化使湖泊的水位大约下降了1.0 m,从而使生态系统通过大型植物群落生产力提高适应了中等的、人为的营养物质富集的环境.第二,开始于1942年的泛滥平原湿地的水文变化和大规模的农业发展,改变了湖泊中磷载荷的模式和规模,引起了1947年浮游植物占优势的突然变化.历史上土地利用变化和古湖泊在营养物的生物响应数据方面也支持这些假设.  相似文献   
956.
海水养殖场底泥中转化硫和磷化合物的微生物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某近海养虾场底泥环境中硫和磷2种元素的微生物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菌代谢有机硫和无机硫产H2S是养殖过程中造成H2S污染的主要因素,利用半胱氨酸和硫代硫酸钠产生硫化氢的细菌数量分别为 1.6×106和4.35×103 个·g-1底泥;进一步研究发现,芽孢杆菌属、盐芽孢杆菌属和微杆菌属等细菌是产H2S的优势菌群,而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较少,仅为25个·g-1,其产H2S的作用不明显.研究还发现,转化有机磷和无机磷酸盐的优势菌群属于好氧细菌,其中分解卵磷脂的细菌和产磷酸酯酶细菌的数量分别为2.17×105和 1.21×106个·g-1,转化磷酸钙的细菌数量为6.96×103个·g-1.本文从微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养殖环境中硫、磷化合物的转化,提出细菌好氧代谢产H2S是养殖环境潜在的污染因素,给出了一些改善和修复养殖环境生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7.
为探究金佛山不同高程的表层岩溶泉入春时期溶解有机质的来源和转化特点,于2017年1、2和4月分别在水房泉(2045 m)和碧潭泉(730 m)进行采样,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样品中脂类生物标志物(溶解态正构烷烃、脂肪酸)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房泉和碧潭泉溶解态正构烷烃(T-ALK)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546~19314 ng·L~(-1)和1089~12234 ng·L~(-1),平均含量分别为8036、5553ng·L~(-1);脂肪酸变化范围分别为4163~13048 ng·L~(-1)和5519~10079 ng·L~(-1),平均含量分别为8039和8421 ng·L~(-1).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和降水增多,正构烷烃和脂肪酸含量总体均处于上升趋势.同时,基于正构烷烃分子参数CPI、OEP、TAR、L/H发现,溶解态正构烷烃以细菌源为主,高等植物源输入逐月升高,以低海拔处的碧潭泉变化更为显著.溶解态脂肪酸1、2月以细菌源为主,4月以真菌源和高等植物源脂肪酸为主,细菌源比重依然较高,且因不同海拔的生境不同导致碧潭泉的水生生物输入较水房泉更稳定.  相似文献   
958.
为揭示湖泊沉积物有机磷释放特征及对水质影响,选取我国云南高原及长江中下游6个湖泊沉积物,研究了溶解态有机磷(DOP)和溶解态无机磷(SRP)释放动力学差异及有机磷形态与溶解性有机质(DOM)特征对沉积物磷释放影响,并探讨了沉积物DOP释放的水质风险.结果表明:(1)沉积物DOP和SRP释放动力学过程相似,均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首先是快速释放阶段,随后慢速释放,释放曲线逐渐平缓并达到最大释放量.(2)沉积物有机磷释放与有机磷形态和有机质有关.活性有机磷(LOP)和中活性有机磷(MLOP)是快速释放阶段主要向上覆水释放的DOP形态.释放后期LOP和MLOP占总有机磷(DTP)比例下降,而非活性有机磷(NLOP)比例增加;同时DOM腐殖化程度和芳香性随磷释放过程逐渐升高,DOM活性不断降低,导致DOP释放速率呈先快后慢趋势.(3)与SRP相比,DOP释放量较大,占DTP总释放量的47%~77%,释放风险较高;湖泊营养水平较高,沉积物DOP释放量较大,水质下降风险也较高.因此,湖泊沉积物磷释放不仅应关注无机磷释放,也应关注有机磷释放,否则会低估沉积物磷释放量及水质风险.  相似文献   
959.
合流制管网溢流(Combined Sewer Overflows,CSOs)是我国城镇地表水环境日益突出的瞬时污染源,明确其重要污染物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组分和来源对CSOs污染控制具有导向性意义.本研究以北运河上游沙河水库流域为对象,连续采集CSOs过程的样品,通过峰值法、特征参数法和平行因子法等解析CSOs中DOM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发现CSOs中DOM主要有类色氨酸(S、T)、类富里酸(A)和类酪氨酸(D),代表内源输入的类色氨酸(S、T)和类酪氨酸(D)占比超过4/5.特征参数法和平行因子法的结果均表明DOM的腐殖化程度较低,生物活性较强,主要为微生物降解生成的和沉积物自身在冲刷和水力输运作用下释放的内源污染,建议CSOs污染控制主要应从内源输入的角度进行,着重控制管道沉积物中污染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960.
为了解决长庆油田长期使用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造成破乳剂不断调整配方、药剂成本高以及加药量难以控制等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高压脉冲破乳装置,该装置基于常规电脱水方法,将研制的高频脉冲供电装置与三相分离器巧妙结合实现油水分离。结果表明:在无需加药和加热的情况下,单井来油经过处理后,净化油含水0.11%,污水含油14.5mg/L。该技术不仅节约原油处理成本,且控制化学药剂的使用,减轻了环保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