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艾老的墨宝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帧墨宝,是环境卫士路易·艾黎书写的。路易·艾黎“是新中国的一位诚实、忠诚、不屈不挠的朋友” (宋庆龄语)。1987年12月初,当我国领导人和许多知名人士为庆祝他的90大寿,著文称颂他的业绩时,我想起了《艾黎的春秋》一书中介绍他关心生态环境的往事。于是拜托该书著者田森教授,请求艾老为中国环境战略研究中心题词。12月14日,艾老不顾自己身染沉疴,欣然命笔。题词译意为:“研究环境和生态问题,对我们和子孙后代至关重要。”当时我正在准备赴曼谷出席以“对未来几代人及其环境的责任”为主题的国际  相似文献   
142.
产油微生物及其发酵原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能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正面临着传统化石能源减少、环境恶化的挑战,寻求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替代资源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物能源因其可再生、环境友好、性能优良,可直接替代化石能源而备受关注。结合国内外产油微生物的研究现状,从产油微生物的种类、作用机理以及发酵过程可利用的原料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3.
双碱法烟气脱硫浆液中累积的重金属对SO23-有强烈的催化氧化作用,导致有效脱硫组分损耗.投加Na2S去除浆液中的重金属离子,研究不同重金属离子浓度下SO23-的氧化速率,以揭示Na2S沉淀法对重金属催化氧化SO32-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Mn2+对SO32-氧化的催化作用很显著,1.0 mmol/L Mn2+可使SO32-的初始氧化速率提高2.0倍,达0.65mmol/(L.min);SO23-的催化氧化在前60 min内快速进行,Mn2+的反应级数为0.169,故此时段内控制Mn2+浓度对抑制其催化作用尤为重要.初始pH6.50~8.50时,Na2S能有效去除浆液中重金属离子,且碱性条件更有利于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初始pH为8.50、Na2S投加量为240.0 mg/L时,脱硫浆液中Mn2+、Zn2+、Ni2+、Cd2+的去除率分别为91.0%、88.1%、85.5%和>99.9%.Mn2+对脱硫浆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具有指示作用.投加Na2S将Mn2+浓度由1.0 mmol/L降为5.0×10-3mmol/L,SO32-的初始氧化速率降低64.6%,为0.23 mmol/(L.min).在双碱法烟气脱硫中试...  相似文献   
144.
2009年以来,中国石化巴陵分公司动力事业部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安全管理,以建立"个人安全账户"为突破口,持续强化全员安全意识,规范职工安全行为,深入开展"我要安全"主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5.
Q235钢在模拟自然环境下失效行为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阴极极化曲线研究了Q235钢在薄液膜条件下的大气腐蚀过程,探讨了液膜厚度、Cl-和腐蚀产物对Q235钢失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液膜厚度会影响O2的扩散过程,并进一步影响腐蚀速率;C1~环境下,Q235钢腐蚀产物分成2层,外层为多孔疏松层,内层主要为α-FeOOH和γ -FeOOH组成的锈层,...  相似文献   
146.
重金属是沉积物中一类非常典型的污染物,开展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新疆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0—5 cm)中24种元素含量、粒度、有机碳含量(TOC)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受干旱区强蒸发作用的影响,博斯腾湖沉积物Ca、Sr、Mg含量高于新疆土壤元素背景值,Al、Fe、Mn及重金属元素等低于新疆土壤元素背景值。Al、K、Fe及重金属等元素主要受陆源细颗粒物质影响(4μm、4—16μm),Ba、Na受粗颗粒含量(63μm)影响,Ca、Sr、Mo、TOC主要来源于湖泊内生作用,与16—63μm颗粒组分相关。Q型聚类将采样点分为3个区域,第Ⅰ区为包括河口区、湖心区及东部湖区的大部分湖区,第Ⅱ区为湖区西侧黄水沟区,第Ⅲ区为湖区东南角。在空间上,重金属元素与细颗粒组分分布基本一致,而第Ⅱ区部分地区沉积物重金属已受到流域农田排水的影响。总体来说博斯腾湖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基本不构成污染。本研究可为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提供参考,对博斯腾湖流域环境管理与规划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7.
依据田间连续7 a秸秆还田定位试验,探讨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巢湖地区农田土壤剖面(0~20、20~50和50~80 cm)的土壤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活性有机碳(LOC)、碳库管理指数(CPMI)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无秸秆还田+无施肥(CK)、常规施肥(F)、秸秆还田+常规施肥(SF1)和秸秆还田+80%常规施肥(SF2)这4个处理,分析不同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和组分含量、CPMI和油菜-水稻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CK为参考,常规施肥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均提高了垂直剖面土壤总有机碳和组分的含量,且不同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和组分的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在0~20 cm土层,与F处理相比,SF1和SF2处理显著提高TOC、DOC、POC和LOC的含量,增幅分别为:14.23%~28.97%、7.86%~27.01%、16.46%~24.24%和5.89%~6.64%(P<0.05);在20~50 cm土层,SF1较F处理的TOC和LOC的含量显著增加9.43%和8.34%(P<0.05),SF2较F处理的DOC和POC的含量显著增加17.51%和65.83%(P<0.05);在50~80 cm土层,各处理间土壤总有机碳和组分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影响显著,SF1较F处理显著提高0~50 cm土层的CPMI,而F处理的CPMI在50~80 cm土层最大,但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作物产量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SF1处理的产量最高,SF1较F处理的水稻、油菜和周年产量分别显著增加6.19%、7.67%和6.54%(P<0.05).总的来说,稻-油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提高巢湖地区土壤碳库、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8.
石墨相氮化碳(g-C3N4,GCN)作为一种新型无金属二维材料,因在可见光驱动下能够降解水中新有机污染物而备受关注. 但传统石墨相氮化碳存在比表面积小与活性位点少的弊端,严重限制了其应用前景. 为改良氮化碳性能,利用超分子自组装前驱体热聚合方法成功制备了微米级管状石墨相氮化碳(TCN),使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技术手段,对TCN的形貌、元素组成、晶体结构、电化学性能等进行表征. 研究还选取双氯芬酸(DCF)作为目标污染物,探索其降解行为与机理. 结果表明:①TCN基本结构单元为七嗪环,但比表面积(20.9 m2/g)较GCN增加了1倍以上. ②TCN (100)晶面暴露增强,晶面调控暴露出更多七嗪环边缘氮原子的孤对电子,利于光生电子激发和载流子分离,从而增强光催化活性. ③TCN能带带隙为2.48 eV,小于GCN (2.69 eV),说明TCN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提升. ④莫特-肖特基曲线、光电流、阻抗谱图和扫描伏安谱图等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TCN的光生电子转移效率大幅提升,有利于抑制光生空穴-电子对(h+-e-)的复合. ⑤TCN在模拟太阳光驱动下降解双氯芬酸(DCF)的动力学试验中准一级动力学常数(k1)达6.99×10-2 min-1,是GCN的5.5倍. ⑥电子自旋共振谱(ESR)和自由基淬灭试验证实,体系中超氧根自由基(·O2-)是最重要的活性氧物种,光生空穴(h+)也对DCF的降解有贡献. 研究显示,以超分子自组装的方式制备石墨相氮化碳的前驱体将有助于促进氮化碳可见光吸收、加速载流子分离,并提升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9.
杨伟杰  王文      李东印    王杰  刘文超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11):129-134
为探讨不同饱水状态下煤的力学变化特征,利用RMT-150B岩石力学系统并自行设计及研制煤样饱和试验装置,对自然饱和与强制饱和的煤样进行单轴、三轴压缩静载试验。结果表明:煤样强制饱和前后波速变化明显,强制吸水后波速增加51.75%;强制饱和煤样单轴抗压强度比自然饱和煤样平均降低了7.61MPa,降幅54.83%;三轴压缩时不同围压下强制饱和煤样峰值强度平均降低了19.5MPa,降幅31.18%;强制饱和煤样吸水量较自然饱和煤样大,K值降低。基于Mohr-Coulomb准则及有效应力原理,推导出孔隙水压与黏聚力、抗压强度呈负相关,表明强制饱和煤样的黏聚力与抗压强度均低于自然饱和煤样,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150.
目前中国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缺乏统一的数据采集及传输管理规范,导致数据集成困难,各监测网络间的数据无法充分共享,形成信息孤岛。该研究在深入分析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遵循已有的标准规定并结合实际业务需求,针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传输系统结构、通讯协议以及监测数据编码提出具有良好扩展性、通用性及规范化的设计方案,以期促进监测设备及系统集成工作的标准化,实现系统间信息数据高度集成,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和互融互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业务紧密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