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混合生物茵处理废水是近年来一项正日益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的新型环保技术,本文运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技术,从混合生物制剂适宜的环境条件入手,研究总磷水样的浓度、投加量以及pH值、温度等条件对工业废水中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8.5~9.0左右,温度在25℃~30℃时混合生物制剂投加量为0.3g对总磷浓度为40.0ug/ml的模拟水样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2.
现代各个行业均处于快速的发展中,许多关键行业需要消耗大量的有色金属,包括国防工业、化工产业及各种高科技等,因此有色金属其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该类资源的开发也逐步的扩大规模,其为各项产业提供了基本的物资,但是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破坏,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本文简单的阐述了有色金属的开采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分析了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等内容,为矿山生态环境的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3.
系统研究了草酸浸出赤泥中铁和铝的过程,探究了草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液固比对铁和铝浸出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实验优化浸出过程,同时采用太阳光照射草酸浸出液,将草酸铁还原成草酸亚铁沉淀,实现浸出液的回收再利用。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模型显著,草酸浸出赤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草酸浓度为0.30 g/mL,液固比为14∶1,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150 min。在此条件下,铁和铝的浸出率分别为87.76%和74.60%。太阳光照射催化浸出液420 min内,总铁含量从1.152 g/L下降至0.173 g/L,85%以上的草酸铁以草酸亚铁沉淀形式得以回收。再通过调节pH,过滤及蒸发结晶后可回收滤液中的铝和草酸。这为赤泥中铁和铝的回收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选择。  相似文献   
24.
本法用活性炭采样管捕集空气中的氧乙烯,二硫化碳作解吸剂,以40—60目上试501有机担体填充1米不锈钢色谱柱,氢火焰检测器测定空气中的氯乙烯含量,最低检测浓度为0.2ppm。为氯乙烯的治理及评价提供了简便、快速、可靠、高灵敏度和样品能保存两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5.
淀粉及改性淀粉的阻垢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利用浓硫酸氧化淀粉制备了改性淀粉,其颜色为棕红色;然后在不同浓度、温度、Ca2+浓度、pH下,对淀粉及改性淀粉的阻垢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淀粉高效阻垢的最佳浓度为8 mg/L,最佳温度为70℃,在此最佳浓度、最佳温度下对应阻垢效率为23.3%;改性淀粉高效阻垢的最佳浓度为0.61 mg/L,最佳温度为80℃,在...  相似文献   
26.
以中嘉早17号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水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在不同浓度Cd胁迫下的变化,并探讨了其与水稻糙米Cd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水稻发育过程中,SOD活性和MDA含量与Cd胁迫浓度呈正相关。SOD活性变化趋势为分蘖期乳熟期孕穗期; MDA含量变化趋势为分蘖期孕穗期乳熟期,且水稻主要时期叶片SOD活性和MDA含量与糙米Cd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7.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质控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目前常用的质控方法进行了论述和比较,并根据实验室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常用的水和废水分析项目可能采用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28.
针对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问题,通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竹炭(BC)、椰壳炭(CSC)进行改性,采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热稳定性分析(TGA)对改性前后的材料进行了表征,探究了投加量、pH对2种改性材料吸附去除水中镉离子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动力学方程拟合及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探讨了CTAB改性前后活性炭吸附水中镉离子的机理。结果表明:2种CTAB改性材料基本结构虽未改变,但提升了竹炭(BC)和椰壳炭(CSC)的吸附性能,改性后材料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2.56 mg·g-1(CTAB-BC)、 10.71 mg·g-1 (CTAB-CSC),较改性前分别提高了111%和92%;同时,CTABBC、CTAB-CSC的吸附量受pH影响较大,对二者的最适pH分别为4~7、6~7;CTAB-BC、CTAB-CSC均能较好地拟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CTAB-BC=0.999 9, R2CTAB-CSC=0.993 7)及Langmuir模型(R2CTAB-BC=0.970 3, R2CTAB-CSC=0.9768)。通过分析可知,CTAB-CSC、CTAB-BC 2种材料对含镉废水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椰壳炭(coconut shell biochar,简称"CSB")及铁锰改性椰壳炭(Fe-Mn modified coconut shell biochar,简称"FM-CSB")对土壤中Cd的钝化效果及对水稻吸收积累Cd的影响,采用室外水稻盆栽试验,比较了施加质量比为0.5%的CSB与质量比为0.05%、0.1%、0.2%、0.5%的FM-CSB对南方酸性污染稻田土壤pH、Cd的形态变化及水稻各部位吸收积累Cd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加CSB与FM-CSB均能提升土壤pH,当FM-CSB施加量高于0.1%时效果显著(P < 0.05),施加0.5% FM-CSB处理效果最好,且优于添加0.5%的未改性CSB处理.相比于CK处理,施加CSB与FM-CSB处理均可使土壤中w(弱酸可溶态Cd)随着水稻的生长而逐渐降低,而w(可还原态Cd)、w(可氧化态Cd)与w(残渣态Cd)则呈升高趋势,其中0.5% FM-CSB处理对土壤中w(弱酸可溶态Cd)的降低效果最佳.随着FM-CSB添加量的增加,水稻各部位及稻米中w(Cd)均逐渐降低,施加0.5% FM-CSB时的降Cd效果最佳,可使水稻根、茎、叶、壳与糙米中w(Cd)比CK分别下降48.66%、54.64%、45.11%、31.64%与48.94%,并增产39.33%,而施加量同为0.5%时的FM-CSB处理下的降Cd效果显著高于未改性的CSB.研究显示,施加0.5% CSB与0.05%~0.5%的FM-CSB均可钝化土壤中Cd并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且施加相同量的FM-CSB对Cd的钝化效果优于CSB.可见,FM-CSB可钝化土壤中Cd、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并减少Cd在水稻各部位的积累.   相似文献   
30.
在劳动卫生、环境卫生学调查过程中调查工人有毒物质的吸入量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以往采用瞬时采样法或一天测定数次取平均浓度来计算.但都不能确切反应实际接触量.为了解一日实际接触量,目前国内外研究各种个体采样器,并在使用.聚氯乙烯塑料是迄今国内外产量最大的塑料制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