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31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屠继标曾经是一名军人,在部队期间历任班长、教练员等职,先后荣立两次三等功。从部队转业后,他一直担任淮安区林集镇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部队的锻炼,使屠继标多了一份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和决心;军人的经历,造就了他较真的脾气。12年来,屠继标坚守基层安监岗位,对安监工作有着许多感悟。他明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重大,更是一个“易碎品”;他体验过排除安全隐患后的成就感;他不容许对“安全”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82.
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病毒粒子结构蛋白是由衣壳蛋白VP1(Capsid protein,CP)、塔状蛋白VP3(Turret protein,TP)和大突起蛋白VP5(Large protrusion protein,LPP)组成,这3个蛋白分别由病毒基因组片段S1、S4和S7编码.为了解质型多角体病毒结构蛋白的免疫定位情况,本研究从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中提取病毒核酸,回收、纯化S1、S4和S7片段,经RT-PCR扩增得到对应片段的ORF全长或抗原区的片段,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上,在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进行了表达,免疫家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pCPV基因组的S1、S4和S7片段分别编码其结构蛋白VP1、VP3和VP5,与推测的结果一致.免疫胶体金的方法也证明S1、S4和S7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病毒粒子衣壳的外表面.本研究首次通过免疫学方法确定了质型多角体病毒结构蛋白在病毒粒子上的定位,为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结构蛋白功能和侵染机制研究提供了免疫学方面的基础,对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3.
为了解决复杂三维地质模型构建耗时费力、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多个软件的复杂三维地质模型快速构建的方法,以钻孔信息为基础资料,利用3DMINE建立岩(煤)层等高线,以dxf文件形式导入GOCAD生成岩(煤)层点阵数据文件,利用SURFER对点阵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导入RHIRO软件之中生成ANSYS可读取的iegs文件,经过ANSYS划分网格后导入FLAC3D中进行数值计算。以山东郓城煤矿的地质模型构建为例进行介绍,给出了以该方法进行地应力反演后得到的区域应力场分布云图。通过多个煤矿应用表明:该方法建模速度快,摒弃了繁杂命令流式建模方法,通过数据的逐步对接,减少了中间过程的人为干扰和误差,兼顾了ANSYS优良的网格划分功能和FLAC3D数值计算能力,且效果较好,可在其他领域和行业复杂地质模型构建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4.
广州市臭氧及其前体物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近地面在线监测、塔基点式梯度在线监测、地基雷达遥感在线监测等技术方法构建臭氧浓度立体在线监测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对臭氧浓度分布、传输及变化的分析研究。结合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现状,研究开展VOCs离线监测,完善VOCs在线监测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对广州市VOCs组分的分区分时段监测。上述监测系统业务化应用于广州市臭氧污染分布的长期监测,可为开展臭氧来源解析提供基础性的监测平台。  相似文献   
85.
铬(Ⅵ)在粘土衬层中迁移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有毒有害物质在粘土衬层中的自然渗透、迁移及转化加以研究,可为有毒有害废物的安全填埋场的设计、施工和污染预测提供实验依据及关键参数:铬(Ⅵ)是填埋场渗滤液中有代表性的重金属,通过铬(Ⅵ)在击实粘土中的渗透实验与浸提实验,发现铬(Ⅵ)的渗透系数约为水的4倍;铬(Ⅵ)可被粘土中还原性物质转化为毒性较小的铬(Ⅲ):粘土击实到最大干密度可大大提高其防渗效果。   相似文献   
86.
土壤环境污染指数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在目前环境科学中,正处于广为应用和发展的时期。环境质量指数是评价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内外已广泛应用这一指数来评价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但是,这些指数系统形式繁多,公式各异。有些指数还会引起  相似文献   
87.
SSI效应对粘弹性阻尼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单跨7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场地和地震波输入条件下的粘弹性阻尼结构进行了二维有限元时程分析,探讨了SSI(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对粘弹性阻尼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在硬土和稍硬土地基条件下,SSI效应明显降低了结构的楼层位移峰值,若在抗震设计中对客观存在的SSI效应加以考虑,设置较少数量的阻尼器(与刚性地基假定条件下确定的阻尼器数量相比)就能使结构的实际地震位移反应满足基于刚性地基假定的地震位移控制目标;②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减震效果与场地条件、输入地震动特性密切相关;③与刚性地基相比,SSI效应使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减震效果明显降低,且地基越软,降低幅度越大。因此,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SSI效应,对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减震控制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并针对不同的场地条件选用合适的阻尼器类型和性能参数,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减震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8.
本刊讯 4月3日,淮安市安监局召开了全市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工作会议,全市各县(区)安监局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培训机构负责同志共40余人参会。  相似文献   
89.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三全"管理,总理的讲话,为我们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也让我们深感任务艰巨、责  相似文献   
90.
加强安全生产领域廉政建设,对于从源头控制腐败,切实强化安全监管,履职尽责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安全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