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钢渣构造人工湿地运行初期无机氮转化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书明  单保庆  彭万疆 《环境科学》2009,30(5):1357-1361
以钢渣为主要基质构建小型潜流湿地,探索湿地运行初期对污水中低浓度无机氮的去除效果及氮转化特点.结果表明,钢渣湿地对氨氮型污水中总氮(TN)、氨氮(NH+4-N)和硝氮(NO-3-N)的去除速率分别是0.12、 0.07和0.10  g·(m2·d)-1,亚硝氮(NO-2-N)积累速率是0.04  g·(m2·d)-1;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没有在钢渣基质上检测到硝化细菌,NH+4-N去除的主要途径是在高pH (>10)的水环境下挥发到上层土壤,由土壤层去除;钢渣湿地对硝氮型污水中TN的去除速率是0.23  g·(m2·d)-1,NO-3-N的去除速率是0.48  g·(m2·d)-1,NO-3-N在钢渣湿地内主要通过反硝化去除,反硝化过程中出现NO-2-N积累,积累速率为0.22  g·(m2·d)-1.钢渣湿地运行初期对硝氮型污水的处理能力高于氨氮型污水,钢渣可作为一种强化反硝化基质应用于NO-3-N的去除或其他组合工艺中.  相似文献   
72.
北运河下游典型灌渠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李楠  单保庆  张洪  张景来 《环境科学》2010,31(12):2911-2916
采用Bowman-Cole有机磷分级修正体系,分析了北运河下游典型灌渠泗村店干渠上游至下游7个采样区柱状沉积物中有机磷的赋存形态、分布及其垂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渠沉积物总磷(TP)平均含量介于654.9~1 285.4 mg.kg-1,有机磷(TOP)平均含量则为241.6~501.1 mg.kg-1,占TP的34.08%~41.86%,TOP/TP较其他区域明显偏高.垂直分布上看,不同形态有机磷变化趋势迥异,活性有机磷(LOP)随着深度的变化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中活性有机磷(MLOP)则呈逐渐减少趋势,而稳性有机磷(NOP)却变化不大.MLOP是TOP的主要存在形态(39.03%~85.72%),高于LOP(7.73%~24.13%)和NOP(10.14%~35.64%).MLOP是该区域沉积物P的重要储备,其向LOP的转化过程及其对上覆水体富营养化效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3.
以海河流域污染源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污染物排放量、排放密度和排放行业结构分析,系统解析流域污染源结构.结果表明,流域废污水来源复杂,污染物排放空间差异显著,工业行业结构性污染突出.流域北部废污水排放以生活污水为主,南部以工业废水为主,COD排放以工业源为主.污染物排放空间格局上,COD排放主要集中在北三河、子牙河及徒骇马颊河水系;氨氮排放在子牙河水系高度集中;重金属、氰化物、挥发酚仅在局部区域集中排放.污染物行业结构上,造纸、食品和石化是COD主要排放行业,占排放总量75%;石化、食品和皮革是氨氮排放主要行业,占排放总量80%;重金属主要排放行业为石化、皮革和冶金.根据污染物排放强度分布和排放结构,子牙河水系是海河流域污染治理重点区域,造纸、食品和石化行业是污染负荷削减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74.
太湖湖心区的痕量金属历史沉积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湖湖心区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解析了湖心区痕量金属的沉积通量年变化,探明了湖心区痕量金属的历史沉积情况.结果表明:湖心区各样点沉积物的沉积速率从1950年以前的(0.032±0.023)g·cm-2·a-1缓慢递增到1980前后的(0.076±0.030)g·cm-2·a-1,1980年后突增明显,在2000年后达到(0.185±0.132)g·cm-2·a-1.湖心区沉积物中8种痕量金属(钒、铬、镍、铜、锌、砷、镉和铅)的含量年变化没有明显递增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对应沉积柱4~9 cm深度处)前后相差不大(变幅小于20%).但8种金属元素的沉积通量随时间推进而递增,与1980年前相比,金属沉积通量在1980年后突增倍数达到11倍以上.金属沉积通量与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显著正相关,并与20世纪20年代以来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相一致.1980年后8种痕量金属沉积总量在湖心区西部最大,而沉积物沉积速率对湖心区南部的痕量金属沉积总量贡献最大.通过金属沉积通量可以更全面地研究太湖重金属的历史沉积过程和人为活动的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75.
典型城市河流(凉水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赋存形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集海河流域典型城市河流(凉水河)表层沉积物,利用BCR三步提取法分析沉积物中Cd、Cr、Cu、Ni、Pb和Zn的赋存形态特征,分析环境因子与重金属形态的相关性,并利用风险评估指数法(RAC)评价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d以弱酸溶解态(B_1态)为主,平均含量为0.27 mg·kg~(-1);Cr、Ni和Zn以残渣态(B4态)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55.50、17.41和51.84 mg·kg~(-1);Cu以可还原态(B_2态)和B_4态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19.73和19.25 mg·kg~(-1);Pb以B_2态为主,平均含量为14.96 mg·kg~(-1).此外,在凉水河表层沉积物中,B_1态Cr与粒径中值呈正相关(p≤0.05),而B_1态Zn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Cd为高风险(B_1态占总量比例为40.51%).  相似文献   
76.
氮素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滞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流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主要连接通道,氮素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生态过程,氮素的滞留影响输出形态、负荷,人为活动改变滞留过程,加剧水体富营养化。总结了国内外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氮素滞留方面研究。滞留主要受控于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需要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加强氮素滞留,改善区域水环境。  相似文献   
77.
小尺度流域河湖水质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巢湖潜溪河流域和六叉河流域作为江淮农业小流域代表,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方法,对比研究小尺度流域入湖河流对河湖交汇区水质的影响.河水及河湖交汇区水质周年变化状况监测结果表明,巢湖水质1 a中富营养化最为严重时段是10-12月,营养元素N、P和溶解性金属离子Mn、Fe、Al含量也达到年内最高.河湖水质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个流域河流水质与河湖交汇区水质高度关联,灰色关联度为0.687~0.896.对于小尺度流域而言,湖泊水质对于流域河流水质变化响应迅速,农业流域面源污染对湖泊水体污染的贡献明显.  相似文献   
78.
以华北地区典型农业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流域不同空间分布和干扰程度下的土壤基质与污染径流中磷素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土壤基质与磷的作用过程呈3种模式,持留型、释放型及持留-释放转换型.持留型土壤基质对污染径流中磷酸盐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能有效持留径流中的磷素;释放型土壤基质则以解吸过程为主导,向径流中释放大量的磷素;持留-释放转换型土壤基质则呈动态性,当径流中磷酸盐含量较低时,解吸过程占优,以磷素释放为主,当径流中磷酸盐含量较高时,吸附过程占优,以磷素持留为主.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及人类干扰的作用下,流域异质性景观下的土壤基质与非点源污染物的作用过程差异明显,其生态功能具有时空动态性.从非点源污染发生的角度来看,在空间上,土壤基质可成为污染物的汇或释放源;在时间上,同一区域存在源-汇功能的动态转化.因此,异质性景观中土壤基质与污染物作用过程动态机制的认识与判定,对于流域尺度上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79.
常见基质对暴雨径流中磷素去除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保庆  陈庆锋  尹澄清  胡承孝 《环境科学》2007,28(10):2280-2286
选取沙子、土壤、沸石、白矾石、陶粒、钢渣、石灰石、蛭石和碎石9种常见的基质,通过吸附和解吸实验、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模拟实验,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这些基质的吸附特性以及去除暴雨径流中低浓度磷素污染物的特性,并分析了影响基质去除磷素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9种供试基质对磷酸盐的动态去除效率要比其他形态磷高,对磷素的平衡吸附量大小顺序为:沸石、土壤、蛭石 >陶粒、钢渣、石灰石 >碎石、沙子、白矾石,对磷素的动态吸附能力为:沸石、石灰石、白矾石、土壤>钢渣、碎石、沙子>陶粒、蛭石.另外,蛭石、陶粒和钢渣在对暴雨径流中磷素的静态和动态吸附过程中出现了磷释放现象,其它基质对磷酸盐的动态吸附能力较强,去除率介于30%~87%.综合分析以上多种因素,为了去除暴雨径流中的低浓度磷素,沸石、石灰石和土壤是比较理想的工程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80.
3种典型地区农村污水排放特征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前,我国农村污水的处理率很低,农村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农村污水特征,在北京、浙江和云南等地分别选择水库水源地保护区、河网地区和风景旅游区内的村庄进行农村污水排放特征的调查研究,以期为农村污水治理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调查方法包括资料调研、入户调查和现场采样监测。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水与粪便是村落的主要点污染源,不同区域农村用水习惯不同,污水排放规律差异较大;河网地区的村落对河浜污染状况非常严重,成为隐性污染源;旅游风景区内村庄污水特征受季节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