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38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1.
通过梳理淡水环境中微塑料分布现状及毒性效应研究进展,分析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丰度、类型、粒径、颜色、形状及毒性影响因素,并综述了微塑料对淡水环境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生物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微塑料在淡水水体中的分布受人为活动、水文特征、季节及微塑料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较多、水动力条件差及降水较多的水体中微塑料污染严重,不同密度的微塑料在环境介质中赋存存在差异;微塑料毒性与其浓度、粒径、类型密切相关,通过在生物体内富集及携带的化学污染物,影响水生生物的摄食、生长及繁殖能力。我国淡水环境微塑料丰度高于其他国家,建议逐步开展淡水环境微塑料及河流微塑料入海通量的调查及监测。目前国内外微塑料毒性效应研究对象主要关注了浮游植物、大型溞、贻贝及斑马鱼,尚不能满足微塑料生态和健康风险评价要求,亟待开展我国不同营养级本土生物的微塑料毒性效应研究,为将来淡水环境微塑料环境基准的建立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12.
<正>黄谷霖,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大队长,中国消防忠诚卫士、国家二级英雄先进模范。工作20多年来,他始终奋战在基层一线,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曾被武警森林指挥部评为“十大绿色卫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最美消防指战员”,所带大队连续5年被评为森林消防队伍基层建设标兵大队。  相似文献   
313.
卢雅静  冯艳丽  钱哲  韩勇  陈颖军 《环境科学》2019,40(10):4404-4411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ntermediate-volatility organic compounds,IVOCs)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但目前急需包括民用固体燃料燃烧在内的源排放数据.本文选择两种成熟度不同的烟煤(灵武煤和徐州煤)和两种生物质(稻秆和松木)为研究对象,结合石英管式炉和稀释通道开展7个温度点(300~900℃,以100℃为间隔)的燃烧实验,采集和分析烟气中的IVOCs,探讨煤和生物质燃烧的IVOCs排放因子、组成以及燃烧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燃烧的IVOCs平均排放因子[(483±182) mg·kg-1]比烟煤[(190±108) mg·kg-1]高2. 5倍;组成方面,生物质和煤的IVOCs均以剩余UCM占主导[分别为(81±11)%和(68±6)%],而生物质排放的正构及支链烷烃占比明显低于烟煤,但芳香烃略高;燃烧温度对两类燃料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别:烟煤(以灵武煤为例)的IVOCs在500℃[(340±113) mg·kg-1]比900℃[(63±15)mg·kg-1]高5. 4倍,而生物质在400~500℃和800~900℃时呈现两个含量相当的峰值;随着燃烧温度提升,松木IVOCs中芳香烃的占比从1%增加到29%,剩余UCM则从92%降低到61%,烟煤的变化幅度则很小.进一步结合校正燃烧效率对两类燃料和燃烧温度影响IVOCs排放的机理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14.
宝鸡市街尘中铅的污染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文章系统研究了宝鸡市街尘中铅的含量水平,结果表明:宝鸡市街尘中铅的含量为140.60~1864.60mg/kg,平均值408.41mg/kg,为宝鸡市土壤环境背景值的19.1倍,污染现状较严重。地累积指数法和铅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宝鸡市街尘中铅污染整体上处于偏重污染水平;其中,加油站和火车站附近的交通干道上,其铅含量分别达到1864.60mg/kg和1138.40mg/kg,是宝鸡市铅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  相似文献   
315.
2,2',4,4'-四溴联苯醚的好氧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1株能好氧降解2,2’,4,4’-四溴联苯醚(BDE-47)的细菌,并对其降解特性及有关蛋白质进行分析,目的是了解好氧条件下BDE-47的微生物降解机制.BDE-47降解菌通过平板划线法获得,其16S rDNA与不动杆菌(Acintobacter sp.)的相似度最大,为90%.采用250 mL锥形瓶研究了所得菌对BDE-47的降解情况,在BDE-47初试浓度为146μg.L-1的条件下,经过63 d的培养,所得菌降解了45.44%的BDE-47,降解产物主要为4-OH-联苯醚,菌量增加了7倍左右.分别以BDE-47和酵母提取物为碳源培养所得菌2周,然后各自提取蛋白质,通过蛋白质双向电泳及质谱检测,发现了与BDE-47降解有关的一些特异蛋白质.本研究表明,在好氧条件下,细菌可以BDE-47为碳源生长,其过程涉及多种蛋白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16.
分析了估算有机化合物吸着系数的片段常数模型的误差,并用4种不同方法检验了估算有机化合物吸纱数的片段常数模型的稳健性。重复随机抽取单一合物,逐一抽取估算值与实测值差别较大的个别化合物,重复随机抽取50个化合物以及逐一抽取特定化合物类别。  相似文献   
317.
为解决油田采出水微生物处理菌株的应用局限,通过He-Ne激光和紫外线复合诱变,选育出能够在油田采出水中快速生长,并有效降解油田采出水主要危害成分的5种优势菌株。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这5株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multivorum)、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经检验,所筛选的菌株均能降解石油烃类以及聚丙烯酰胺类物质,并对高碱、高温环境有一定耐受性,可将其直接应用于油田采出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318.
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贸易碳壁垒层出不穷的国际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亟待破解低经济附加值和高碳排放双重压力。本研究运用双边贸易隐含排放分析模型,通过构建贸易碳生产率和贸易失衡度指标,从国家整体、双边贸易和三次产业三个层面,定量揭示了1995—2019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碳排放和经济损益失衡现象。结果表明,2019年贸易净增加我国国内碳排放9.3亿吨。其中,中美和中欧贸易碳逆差分别为2.5亿吨和1.6亿吨。第二产业贸易导致9.8亿吨碳排放净流入我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贸易分别引发0.4亿吨和0.2亿吨碳排放净流出我国。2019年我国出口贸易整体碳生产率为1.0欧元/千克碳,约为全球平均值的一半;我国出口贸易失衡度为1.9,承担了相较于自身出口经济收益占比近两倍的碳排放责任。在我国三次产业中,仅第一产业出口贸易的碳生产率高于全球平均值、失衡度小于1.0。我国已成为国际转移排放的“污染避难所”,亟须通过采取持续强化绿色低碳技术自主创新、增加三产贸易占比、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等措施,应对更趋复杂的贸易和气候变化争端。  相似文献   
319.
根据分子连接性指数估算极性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系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分子连接性指数与极性有机化合物吸附系数(以有机碳计)的关系.通过对建模组中211种极性化合物分子连接性指数与logKOC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仅根据分子连接性指数不能准确地计算其KOC值.当在模型中引入极性校正因子后,计算的准确度明显提高.据此建立了估算极性有机化合物KOC的定量模型.对所研究的231种极性化合物,平均估算误差为031个对数单位,45%的估算误差在02个对数单位之内.  相似文献   
320.
李欢  朱龙  沈茜  贺亚楠  邓义祥  安立会 《环境科学》2022,43(11):5326-5332
塑料污染是全球广泛关注热点,更是环境治理难点.基于我国印发的升级版"禁/限塑令",系统回顾了2007年以来"禁/限塑令"的实施效果,梳理了塑料制品及塑料垃圾管控政策进展,指出升级版"禁/限塑令"在政策制定、落实执行和监督监管这3个角度存在一定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塑料污染防治纳入国家基本法律法规体系、搭建公众意见网络平台和加大"禁/限塑令"政策宣传与公众自身利益相协调等对策建议,同时强调未来塑料制品管控对策需要关注的重点方向,如小型零售门店的"禁/限塑令"的"盲区"难题、环保责任合理均摊、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建立完善的废塑料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等.通过以上分析,从源头预防角度为塑料污染提供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