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168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基于对应分析法的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下水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对应分析法,根据2014年野外调查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不同含水层系统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各子区主要污染物质,并探究其污染源与污染途径.结果显示:研究区西部内流区、无定河下游等地区,由于集中的农业生产,农药、化肥大量施用,导致污染物进入含水层,并随地下水流动,出现较严重的NO3-污染;西北部平原区及大理河、窟野河等河流中下游,Cl-、Na+、TDS、SO42-含量较高,除潜水蒸发浓缩作用外,上游含较多Cl-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垃圾渗滤液入渗,随水流流动,造成Cl-、TDS升高.高硬度水在区内广泛分布,生活污水、固体垃圾渗滤液中可降解的有机物入渗后使得地下水中的CO2平衡压力升高,或工业酸性废水的酸性溶滤作用促进含Ca2+、Mg2+矿物的溶解,使地下水总硬度增大.  相似文献   
52.
以吉林西部为研究区,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分别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和拉丁超立方方法在研究区10个县(市)开采量的可行范围内进行采样,经对比选择拉丁超立方抽样结果得到输入(开采量)—输出(水位降深)数据集,建立小波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而后对替代模型有效性作误差分析,并与多元非线性回归替代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2种替代模型在功能上都能逼近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但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的水位降深均值和水位降深剩余标准差与模拟模型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低于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76%和45%,说明小波神经网络模型更适合作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这为减少优化模型求解过程中直接调用模拟模型所造成的计算负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53.
54.
东辽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际前沿的SWAT模型及CLUE-S模型,基于3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吉林省东辽河流域土地利用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并借助于Logistic回归结果探讨了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空间特征;运用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CLUE-S模型,模拟不同预测方案下东辽河流域未来20a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应用SWAT模型分别对研究区2025年2种情景下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条件下,情景2比情景1的多年平均径流减少了12.26mm、泥沙减少了8.4×103t、溶解态氮减少了8.29kg、有机氮减少了9.49kg、总氮减少了8.4kg、溶解态磷减少了8.61kg、有机磷减少了7.18kg、总磷减少了7.18kg,情景2比情景1更能有效的控制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55.
食品作为人体砷暴露的主要途径,其砷的含量和形态备受关注。由于食品原料通常要经过烹饪加工后才会被人食用,因此,食品的烹调处理过程及方式对砷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在砷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中,需要作为重要因素进行研究。通过综述不同食品烹调处理前后砷浓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变化的相关研究,分析了砷变化的特征,探讨了相关机理,并得出如下结论:烹调处理能使食品中砷的浓度发生升高或降低;高温烹调能使食品中砷形态发生变化,目前研究结果确定的变化主要是砷甜菜碱的分解,烹调中食品砷形态变化的机理尚不明确。不同烹调方式下,食品中砷的生物可给性差异较大,砷的形态变化可能是其生物可给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烹调特别是高温烹调下食品砷浓度升高及形态变化导致的健康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56.
将零价铁(ZVI)分别与活性炭,石墨,碳纤维和碳纳米管按照质量比10:1组成电偶腐蚀体系用于水中As(Ⅴ)去除,结果显示零价铁/活性炭组合的去除效果略高于其它组合.XRD测试表明,组合体系中零价铁腐蚀的主要反应产物为纤铁矿,磁铁矿/磁赤铁矿.对零价铁阳极/活性炭阴极不同质量比例的研究表明,1:1时效果最佳.随着电解质浓度升高,As(Ⅴ)去除效率增大,在0.03 mol·1-1 NaCl电解质条件下,初始As(Ⅴ)为5 mg·1-1时,零价铁/活性炭组合与As(Ⅴ)反应2.5 h后,As(Ⅴ)的去除率达到100%.SO2-4,NO-3,CO2-3,SiO4-4,PO3-4等共存阴离子,以及腐殖酸对零价铁/活性炭组合去除As(Ⅴ)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CO2-3,PO3-4和腐殖酸对As(Ⅴ)的去除效率影响不大,SiO4-4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反,SO2-4和NO-3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7.
核电站的用水安全是保障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根据内陆核电站补给水的水质要求及我国内陆地表水水质,提出了利用两级反渗透技术将水质较差的地表水经过处理作为内陆核电厂一、二回路循环冷却水补给水的工艺流程设计方案,并在两级RO过程中加入正位移式(液压往复式)能量回收器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8.
针对目前旅游购物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很多的措施,但对哪一种措施更有效却缺乏研究.以博弈论作为研究工具,通过在信息不完全状况下对旅游购物市场进行博弈分析,找出了其均衡解,得出了在信息不完全的状况下,旅游购物市场上必然会充斥大量劣质品的结论.再运用博弈论方法对旅游购物市场的两种转型升级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这两种转型升级策略下,旅游购物市场条件得到不同的改善.建议加强市场监督措施,使其更易于实施,效率更高;建立广泛的多部门综合执法的网络;鼓励大众监督.  相似文献   
59.
探究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的时间变化特征,阐明PM2.5和O3复合污染过程中不同阶段环境空气污染物及气溶胶粒径分布的详细演变过程,对南京及长三角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使用2015—2021年南京市环境空气污染物小时浓度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多年大气污染演变过程,并选取2015年10月12—17日时间段作为复合污染典型个例,对其生消过程和内在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2015—2021年南京市各种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具有明显差异. PM2.5、PM10和SO2浓度的年下降率分别为8.9%、6.2%和15.4%,O3浓度变化较小. CO浓度在2016年达峰后以每年7.6%的速率下降.NO2浓度在2015—2019年呈增加趋势.(2)2015—2021年污染特征发生较大变化,由PM2.5为主导变为由O3为主导的大...  相似文献   
60.
霾不同发展阶段下污染气体和水溶性离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王振彬  刘安康  卢文  杨晓旻  王红磊  陈魁  夏丽 《环境科学》2019,40(12):5213-5223
为探讨霾不同阶段下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使用MARGA观测了2018年11月18日~12月7日长三角地区一次区域霾过程中前体污染气体(NH_3、HNO_3、SO_2)和8种水溶性离子浓度.结合环保数据(PM_(2.5)、NO_2、CO、O_3)和气象数据,分析此次区域霾过程的成因、大气污染物的日变化特征以及在霾不同阶段下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霾过程中长三角地区主要受到高压脊控制,天气形势稳定,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累积.霾天时PM_(2.5)、NO_2、NO_3-、SO_24-、NH_4+、Cl-和Na+的浓度分别为(118. 91±39. 23)、(61. 62±26. 34)、(45. 64±16. 01)、(18. 80±8. 02)、(20. 82±7. 16)、(3. 02±2. 25)和(0. 23±0. 22)μg·m-3,分别是干净天的2. 73、1. 63、2. 64、1. 94、2. 50、2. 05和2. 56倍;霾天CO的浓度为(1. 34±0. 39)mg·m-3,是干净天的1. 86倍.不同大气污染物的日变化特征不同.霾不同阶段下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不同.SO_2的浓度在霾发生阶段最高; PM_(2.5)、NO_2、NH_3、CO和SNA的浓度在霾发展阶段最高; O_3、Cl-、Na+和K+的浓度在霾消散阶段最高.SNA在霾不同阶段下对PM_(2.5)的相对贡献可达94%~96%,且在发展阶段的增速最大,增速排序为NO_3- NH_4+ SO_24-. SNA在干净天、发生阶段和发展阶段以NH_4NO_3为主,在消散阶段(NH_4)2SO4为主.此次霾过程主要由NO_3-增长导致,NO_3-在霾发生、发展和消散阶段对PM_(2.5)的相对贡献分别为51. 06%、51. 85%和48. 22%,主要通过气相均相反应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