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饮用水水源污染现状与除污染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饮用水水源污染以及传统水处理工艺对污染水源处理能力的局限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严重关注。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饮用水水源污染的现状和特点;论述了当前水处理技术的进展情况,并对不同水处理工艺的处理特点和除污染能力进行了分析阐述。最后,根据作者的研究实践,提供了若干解决饮用水污染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除磷脱氮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了建造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必要性,对其处理工艺——氧化沟、SBR和一体化工艺特点进行了简介。  相似文献   
13.
脱木素工艺为中小制浆企业的黑液治理提供了新的方法。系统中酸化纤维污泥减小碱木素胶粒间的斥力 ,吸附废水中已析出的木质素和细小纤维 ;酸破坏了系统中胶体的水化膜 ,增大了胶体的粒径 ;混凝剂中和胶体表面电荷 ,增加颗粒间的接触机会 ,同时发挥了絮凝沉降的作用。该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 ,减少了酸及混凝剂的用量 ,木素沉降速度快。当试验废水pH =5、绝干纤维污泥与进水CODCr质量之比为 1.1、硫酸铝投加量为 160mg/L时 ,CODCr去除率高于 63 %。  相似文献   
14.
纳滤处理含Cr(Ⅵ)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纳滤对含Cr(Ⅵ)废水进行试验研究,讨论了初始浓度、pH、浓差极化、共存离子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F90膜对含Cr(Ⅵ)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去除率超过了98%,出水Cr(Ⅵ)浓度低于0.5mg/L,可以达标排放或回用于镀件漂洗。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组合载体对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体中藻类及藻毒素的同时去除试验表明:检测水源地水体中藻量、Chl-a、TMC的含量各为(31.67~78.27)×106个.L-1、32.58~102.67μg·L-1、1.79~11.97μg·L-1.在水力停留时间为7d、组合载体的密度为13.1%的条件下,组合载体AP对藻量的平均去除率达到了59.78%,对Chl-a的平均去除率达到了80.82%,对TMC-LR、TMC-RR、EMC-LR、EMC-RR的降解率最高能达到99.73%、97.10%、100%、75.44%.对其去除机制的研究表明,组合载体AP对总细菌的富集能力达到了8.3×1011~35.6×1011cells.g-1,比湖水本底值中细菌的总数高出了8~9个数量级.对除藻及藻毒素过程中的优势菌种,经过培养、分离,考察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经鉴定确认该优势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芽孢杆菌(Bacillussp.).组合载体AP上富集的大量微生物,它们的协同降解作用是去除藻及藻毒素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特定岸坡生态系统去除水源中微量有机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义锋  吕锡武 《环境科学》2009,30(10):2924-2929
水源地长期污染严重,微量有机物检出率增加,水质安全性下降,以及岸坡传统硬质化护砌导致生态恶化,为此提出以新型环保材料生态混凝土构建特定岸坡生态系统改善水源水质的研究方法.中试实验结果表明,停留时间为6 d时,水中阿特拉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去除率分别为70.5%、57.7%、72.4%、62.4%和45.1%,水样有机物图谱峰数与黄浦江原水相比减少23个,峰总面积降低36.8%;相同条件下对照水库(岸坡硬质护砌),5种微量有机物的去除率仅为40.2%、42.9%、54.8%、52.0%和16.2%.以生态混凝土为载体构建的水源地特定岸坡生态系统在微生物和绿色植物等多因素协同作用下,使水中微量有机物去除效果明显,对改善水源水质和生态修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南京玄武湖底泥磷释放复水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分析了底泥营养物的分层分布对湖泊水质的影响强度;模拟了复水过程底泥内营养盐中的磷的释放规律;建立了上覆水中磷浓度变化对界面物质交换的影响方程。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分布在底泥沉积物的无机态营养盐在较长时间内都将持续影响湖体水质,实验结果对实施生态湖建设及防止湖体富营养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个人护理用品的大量使用导致其生产量和排放量也日渐增加,会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本文归纳整理了个人护理用品的分类,总结了其中代表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研究现状,分析比较了主要废水处理工艺技术对个人护理用品的去除效果,为今后对这类物质的生态毒性和处理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六箱一体化工艺为例,建立了基于ASM 2d(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2d,活性污泥工艺2d)的数学模型,并研究其在脱氮除磷中的应用. 在HRT(水力停留时间)为16 h的工况下,利用灵敏度分析挑选了含有7个参数的待优化参数集,通过使用遗传算法优化校正函数的方式进行校正计算,获得了校正后的六箱一体化工艺模型,并在HRT为20和24 h下对该模型做了进一步验证. 结果表明,校正后的模型对出水水质的预测性较好,在HRT为16 h下,出水ρ(CODCr)、ρ(TN)、ρ(TP)和ρ(NH4+-N)的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间的绝对差值较小,分别为1.96、0.83、0.06和0.24 mg/L. 在校正后模型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HRT为20 h时各池中ρ(NH4+-N)、ρ(NO3--N)和ρ(PO43--P)在1个周期内的动态变化,指出了影响该工艺处理效果的主要原因(如碳源不足的问题),并与通过试验分析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生物法脱氮技术一直是水处理领域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几种近年来新研究的生物法脱氮工艺和理论基础做了简要介绍和分析,并评述了它们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为污水生物脱氮技术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