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运用隔离生态水区(mesocosm)的手法模拟再现小型封闭水体环境,对水培植物过滤法(HBFM)去除藻类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藻类去除率平均可达61.1%,对有毒藻类Microcystis sp.的去除效果尤其明显.通过建立生态数学模型并进行计算机模拟,得出在循环比(日处理水量/封闭水体容量)为 0.2 的条件下,应用 HBFM 在 45d 内就可以使封闭水体的 Chl.a 浓度从 100μg/L 降低到 10μg/L .  相似文献   
42.
不同流态生物膜反应器对微囊藻毒素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富营养化源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三阶、单阶气水顺流、单阶气水逆流生物膜反应器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特性.三阶生物膜反应器比单阶反应器更接近于推流反应器,对藻毒素的去除效率高于单阶反应器,且效果稳定.在试验水质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h时,三阶反应器可有效去除85.9%的胞外微囊藻毒素与84.0%的总微囊藻毒素,对胞外微囊藻毒素-LR、RR与总微囊藻毒素-LR、RR的去除率分别为86.7%、81.7%与71.5%、80.5%.三阶生物膜工艺可用于富营养化源水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43.
采用海绵状立方体新型载体ACP和PM2种材料,通过生物强化技术来改善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静态实验结果表明,生物强化技术对湖泊水体中的TN、NH4+-N、NO2--N、NO3--N、TP、PO43--P、Chl-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13%、80.80%、70.57%、78.05%、62.71%、78.06%、84.77%.载体上生物量和生物活性的监测结果表明,载体ACP和载体PM具有很强的富集生物和提高生物活性的能力,富集后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能分别达到31.23,32.58μg/g、158.32,165.12μgTF/g.FISH检测技术发现,载体表面上富集硝化细菌(硝化菌、亚硝化菌)数量能分别达到6.4×1010个/g.PCR技术、16SrRNA分析表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和芽孢杆菌(Bacillussp.)作为优势溶藻细菌富集,富集的丰度达到1.62%.  相似文献   
44.
气浮+SBR工艺处理屠宰废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气浮 +SBR工艺处理屠宰废水。在进水CODCr为 12 0 0~ 185 0mg L的条件下 ,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CODCr在 90mg L以下 ,各项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 )一级标准 ,出水还可部分回用。  相似文献   
45.
活性污泥工艺的多目标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多目标优化方法在活性污泥工艺优化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国际水协(IWA)发布的基准仿真模型BSM1的工艺流程为对象,以出水水质、过程能耗和反应池体积的指标为优化目标,以反应池池容(5个)、混合液回流量、污泥回流量、污泥排放量、反应池氧气传质系数(3个)等11个变量为决策变量,构建了基于BSM1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利用MatLab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进行求解,获得了BSM1多目标优化模型的Pareto解.研究结果表明,在Dry进水条件下,通过将体积指标增大4.1%,可以明显改善出水水质指标(降低81.5%),能耗指标也能得到一定改善(降低13.3%);在3种进水条件(Dry,Rain,Storm)下,相对于BSM1工艺参数的缺省值,利用本研究的优化解作为工艺参数,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出水水质、降低能耗.研究结果显示,在活性污泥过程不同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可以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46.
反硝化聚磷菌可以在缺氧条件下利用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完成吸磷过程,确定反硝化聚磷菌比例对于强化反硝化除磷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从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中取污泥混合液,加入蔗糖合200mg/LCOD后进行厌氧搅拌,2h后将厌氧污泥分成三等份,其中两份分别加入10mg/LNO3--N、10mg/LNO2--N后缺氧搅拌2h,另一份用充氧仪曝气2h。根据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过程中不同电子受体下的除磷量,可以简便的确定反硝化聚磷菌在全部聚磷菌中的比例,结果表明该一体化工艺中反硝化聚磷菌在全部聚磷菌中的比例达到98.92%。  相似文献   
47.
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取水口突发阿特拉津污染为背景,从实验室小试和中试2个尺度上,研究了粉末活性炭(PAC)对阿特拉津污染的应急处理效果。小试结果表明,增大PAC投加量,阿特拉津的去除率显著提高,PAC对各浓度水平阿特拉津污染的去除主要集中在前10 min,历时60 min左右,吸附达到平衡。平衡吸附量随着原水中阿特拉津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PAC对污染物的应急处理效率却随之降低。Fre 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较Langmuir模型可更好地拟合PAC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规律。中试表明,针对10μg/L和20μg/L的阿特拉津污染,分别投加5 mg/L和20mg/L PAC,即可使出水浓度达标;针对100μg/L和200μg/L的阿特拉津污染,投加PAC 50mg/L,出水浓度分别超标7倍和14倍。  相似文献   
48.
后置反硝化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AOAO、SBR、MSBR、氧化沟、DEPHANOX等后置反硝化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流程及处理效果。该工艺由于聚磷微生物经过厌氧释磷后进人生化效率较高的好氧环境,其在厌氧池形成的吸磷动力可以充分地得到利用.故有较好的除磷效果。但碳源不足制约了系统的脱氮效果.在解决好反硝化脱氮碳源问题的条件下.该工艺也能取得较好的同时脱氮除磷效果,且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9.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一直是污水处理领域所关注的重点。笔者介绍了传统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其相关进展,并从反应器和机理两方面介绍了几种高效、经济、实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相似文献   
50.
水体富营养化驱动因子粗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水质污染因子及其污染特性存在不确定性的特点,将粗糙集理论应用于水质污染因子及特性分析,建立污染因子评价粗糙集数学模型.该模型仅依赖于数据本身提供的信息,挖掘污染因子之间不确定的分类关系,计算其对水体污染或水质富营养化的重要性即贡献率大小,科学、快速和客观地揭示水体污染中起主导作用的污染来源,为水体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数学模型分析巢湖12个监测点的水质数据,确定巢湖主要污染因子及其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贡献率,结果显示TP、COD、TN等是导致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今后应控制巢湖入湖水体的总磷及其有机污染物含量,以改善巢湖水质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