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21.
在两点进水的条件下采用A2/O工艺处理化工园区废水厌氧水解出水,分析配水比对A2/O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在最优配水条件下,各类A2/O工艺处理废水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在厌氧段-缺氧段的配水比为30%~70%时,A2/O工艺的处理效果最好.在两点进水条件下的各类A2/O工艺中,倒置A2/O和改良A2/O比常规A2/...  相似文献   
22.
混凝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高效混凝沉淀-过滤"深度处理工艺处理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出水,并将混凝沉淀污泥回流.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剂聚合氯化铝加入量为160 mg/L时,COD去除率平均可达34.6%,TP去除率平均达到87.9%,平均出水TP为0.3 mg/L.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工艺对有机物和TP的去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3.
运用两相厌氧工艺处理含甲苯废水,甲苯浓度的提升对两相厌氧系统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影响较小。在提升进水中甲苯浓度的初期,即甲苯浓度≤20 mg/L时,产酸相COD去除率及酸化度下降,驯化一段时间后可恢复正常。当浓度高于150 mg/L时,甲苯将对产甲烷相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系统COD去除率开始下降。但进水甲苯浓度提高至200mg/L,两相厌氧系统对甲苯的去除率仍可达99%以上。在高浓度甲苯影响下,出水中高分子量物质增多,推测高浓度甲苯刺激微生物代谢分泌大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24.
吴伟  白永刚 《环境工程》2007,25(5):34-36
采用电解-SBR联合技术对硝基苯生产废水进行降解处理。考察了电流强度、反应时间对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以及电解对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了后续SBR反应器的操作方式和运行参数。结果表明,电解-SBR联合技术对硝基苯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5.
建立了一种利用固相萃取法对固体废物浸出液(TCLP)中二硝基苯进行萃取,DB-5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二硝基苯的方法。方法在0.002 0~0.020 0 m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二硝基苯三种同分异构体的检出限均为0.5μg/L,模拟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96%,RSD≤2%;实际固体废物样品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95%~98%。  相似文献   
26.
采用种类相似性指数、多样性指数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2009年秋季长江下游段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并结合理化指标评价其水质营养状态。结果表明:2009年秋季,长江下游段共检出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5门27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在5.68×104~7.08×104 cells/L,平均为6.01×104 cells/L,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在30.43~34.73 μg/L,平均为32.46 μg/L;各采样站位之间的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变化在0.30~0.63,介于轻度相似至中度相似之间;多样性指数变化在2.38~2.73,多样性较好或丰富,显示出长江下游段的浮游植物群落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水质CODMn、TN、TP和TLI(∑)分别变化在2.71~3.23 mg/L、1.24~1.35 mg/L、0.058~0.072 mg/L和44.87~45.96;综合水质生物学和化学评价结果可知2009年秋季长江下游段的水质较好;但从水质评定级别来看,化学评价得出的水质等级与生物学评价得出的水质等级有所不同,显示出两种方法的差异性,因此,生物监测应与理化监测相结合,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7.
以黄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艾割和使它隆二种除草剂对鱼类的致突变性。对经腹腔注射染毒上述二种除草剂的受试黄鳝,通过对其活体肾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观察,分析其突变率。研究结果(经t检验)显示:艾割和使它隆二种除草剂分别在其试验最低受试剂量50mg/kg和8.0mg/kg即可引起黄鳝的染色体畸变。采用SOS/Umu显色试验研究,在SOS/Umu试验中,使它隆和艾割2个受试除草剂可以诱发SOS阳性反应,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试验表明这二种除草剂具有遗传毒性,应对这二种除草剂严加管控,避免其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应用短乳杆菌去除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在养殖水体中去除亚硝酸盐的能力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试验结果表明,短乳杆菌能够在复杂的养殖水环境中有效去除亚硝酸盐.短乳杆菌对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去除的适宜条件为:水温25 ℃以上,pH≤8.0,菌液使用量≤10 mg·L-1,亚硝酸盐本底质量浓度≤1.0 mg·L-1,有效处理时间为0~48 h.除了活菌体,短乳杆菌的代谢产物也有去除亚硝酸盐的能力.研究表明,短乳杆菌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养殖水体环境生物修复产品而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9.
物化技术处理高浓度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 《污染防治技术》2007,20(3):39-41,78
由于染料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浓度高、难降解等特点,对其有效处理一直是个难题。因此,综述了国内外的物理法、化学法,特别是高级氧化技术在处理染料废水中的进展情况,并指出物化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0.
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鱼类,研究其暴露于不同浓度的PCBs(多氯联苯)后鱼肝组织中EROD酶活性和血清性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了2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鲫鱼在PCBs中暴露后,其肝脏组织中EROD酶被诱导,酶活性随PCBs浓度增大而增强,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EROD酶活性随暴露时间延长而上升,10 d后达平衡;鲫鱼血清中睾酮含量随PCBs浓度增大和暴露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雌二醇含量则显著上升,表明PCBs对鱼类具有环境雌激素效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EROD酶活性与血清睾酮含量呈负相关,与血清雌二醇含量呈正相关。因此可用鱼肝EROD酶和血清性激素含量的协同变化作为污染生物标志物来评价PCBs的早期污染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