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该文针对当前印染废水污染问题,以花生壳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了海绵结构花生壳炭,并用于结晶紫染料废水的吸附。通过红外、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对花生壳炭进行了物相表征。结果显示,KOH活化处理的花生壳炭(400℃,2 h)以石墨晶型组成,孔隙结构丰富,为海绵结构。考察了花生壳炭焙烧温度、投加量及溶液的pH值等对结晶紫废水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KOH活化处理的花生壳炭(400℃,2 h)对100 mg/L的结晶紫废水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当花生壳炭用量为2 g/L,吸附时间为30 min时,吸附率为97.91%,其吸附结晶紫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y=0.031 3+0.019 3x,并给出了吸附机理。该文所制备的花生壳炭具有高效水体污染物处理能力,可为花生壳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土壤生物的学习行为是一种综合性的神经高级活动,对土壤中的神经毒性污染物生态风险监测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设计了一套试验装置,基于蚯蚓对白光刺激的厌恶本性,通过振动-白光配对刺激,对蚯蚓进行学习训练,使蚯蚓领会借助加速移动阻止白光刺激的策略,通过蚯蚓到达移动位移阈值的时间测定,对蚯蚓的学习行为进行测试,建立了蚯蚓的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3.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60例世居澜沧地区拉祜族老人发样中6种微量元素,根据测定结果,比较了不同年龄段间微量元素的差异,并与北京西城区长寿老人发样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个地区老人发样中的Mn,Al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土壤中,氯氰菊酯降解变化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15.1~31.4d.土壤中加入氯氰菊酯后,土壤脲酶活性有所激活,对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激活.氯氰菊酯对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与土壤性质有关,但处理培养时间达15d后,不同土壤中各项酶活性指标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5.
蚯蚓在评价土壤生态环境污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与生殖毒性相关的蚯蚓生物标志物中缺乏可以灵敏和快速对污染物生殖毒性进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对蚯蚓精子顶体反应进行检测;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苯甲酰精氨酸乙酯/乙醇脱氢酶(BAEE/ADH)联合测定法,以建立蚯蚓精子顶体酶活性测定法.结果表明,蚯蚓精子顶...  相似文献   
6.
氯氰菊酯对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土壤中,氯氰菊酯降解变化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15.1~31.4d。土壤中加入氯氰菊酯后,土壤脲酶活性有所激活,对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激活。氯氰菊酯对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与土壤性质有关,但处理培养时间达15d后,不同土壤中各项酶活性指标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近年来蚯蚓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蛋白质标记方面的进展,并结合在环境监测方面进行的研究讨论了蚯蚓分子标记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土壤中,氯氰菊酯降解变化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15.1~31.4d.土壤中加入氯氰菊酯后,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活性仅在高剂量时才有抑制作用.氯氰菊酯对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与土壤性质有关,但处理培养时间达25d后,不同土壤中各项酶活性指标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9.
毒死蜱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模拟方法探讨了毒死蜱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毒死蜱对土壤蔗糖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酶活性的抑制幅度较大,在试验所设的培养时间内,毒死蜱对蔗糖酶活性的抑制总的变化趋势呈现先激活后抑制。建议对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采用蔗糖酶活性作为表征土壤毒死蜱污染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类群,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毒死蜱是我国使用量较大的有机磷农药品种之一,对以蚯蚓为代表的土壤生物具有潜在威胁.本文选择云南林地常见的蚯蚓优势种—皮质远盲蚓(Amynthas corticis)作为试验生物,从毒死蜱暴露引发的蚯蚓脑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离子通道特征酶(Ca2+-Mg2+-ATP酶、Ca2+-ATP酶)变化入手,对毒死蜱亚慢性神经毒性导致的蚯蚓运动、学习记忆等神经行为变化进行研究,运用综合毒性指数(IBR)评价蚯蚓生物标志物变化,开展毒死蜱暴露对蚯蚓的亚慢性神经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暴露期内,毒死蜱处理组中蚯蚓脑部的乙酰胆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毒死蜱处理组中蚯蚓脑部乙酰胆碱含量持续升高,而蚯蚓脑部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含量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小于0.05).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毒死蜱对这3种神经递质含量的抑制加强,毒死蜱对蚯蚓的神经损伤导致了蚯蚓的运动迟缓和学习记忆障碍,毒死蜱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