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94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潏河冬季潜流带水交换对沉积物间隙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流带作为河流地表水-地下水系统相互作用的交汇区域带,是影响河水、间隙水与地下水水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对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水文循环、污染物迁移转化等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基于一维热扩散对流方程的温度梯度法,于2016年12月对潏河研究河段21个测试点位进行了沉积物的野外原位垂向温度同步测试,并对其与沉积物间隙水中阴阳离子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1个测试点位的潜流带水交换方式均为上升流,水交换量值变化范围较大,左右两岸水交换量值均大于河道中心水交换量值,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河床地形和沉积物粒径大小;Ca~(2+)、Na~+、Mg~(2+)、HCO_3~-和SO_4~(2-)在沉积物间隙水中的平均含量更接近于其在地下水中的平均含量,而K~+、NH_4~+和Cl~-在沉积物间隙水中的平均含量与其在地下水中的平均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性;此外,沉积物间隙水中主要阴阳离子含量在河流横断面具有明显的横向空间变化特征,与河道中心相比,河道左右两岸沉积物间隙水中Ca~(2+)、Mg~(2+)和SO_4~(2-)含量均较高,而NH_4~+和Cl~-含量较低;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拟合方法发现,潜流带水交换量与沉积物间隙水中Ca~(2+)、Mg~(2+)和SO_4~(2-)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K~+、NH_4~+、Cl~-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而与Na~+、HCO_3~-含量的相关性未通过检验,说明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2.
环太湖丘陵地区农田氮素随地表径流输出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环太湖丘陵地区农田氮素随地表径流的输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径流中TN浓度随径流量而变化,浓度峰值出现时间滞后于径流量峰值;径流发生前期,NH3-N和NO3^--N浓度水平相当,后期NO3^--N浓度缓慢抬升,而NH3-N含量缓慢下降;NO3^--N浓度相对较低,随时间快速下降;对于TN和NO3^--N而言,溶解态含量高于悬浮态,而溶解态和悬浮态NH3-N的浓度相当;无机氮平均浓度高于有机氮,有机氮尤其是悬浮态有机氮浓度表现出随径流量而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3.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中南段典型植被类型NDVI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IGBP第15条国际标准样带——中国东部南北样带中南段的植被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应用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进行植被类型划分,共划分为三大类35小类.在此基础上,选择6种不同气候区域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对其NDVI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得出:NDVI随着纬度的降低变化逐渐减小;通过研究经向年内:NDVI变化,发现4月份研究区域南北:NDVI指数变化最明显;分析NDVI均值变化可知,从暖温带到北亚热带植被指数NDVI形成明显的阶跃,从而判定植被指数NDVI对短期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指示性,并发现通过植被指数NDVI的季节变化曲线,可以较为准确地判定森林、草原、农作物等大类型,图4表1参15。  相似文献   
74.
传统的SCR脱硝高温催化剂存在一定的缺陷,在行业应用中受到限制,开发低温催化剂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低温催化剂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锰基催化剂、碳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过渡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在提高催化剂综合性能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5.
客观核算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对评估区域水资源盈亏状况和衡量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省公顷”修正水资源均衡因子,计算并分析2000~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增幅为34.63%;(2)长江中游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区域差异显著,其中武汉城市圈水资源生态足迹北部高于南部,环鄱阳湖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环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北部和东南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3)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具有最高解释力的交互因子为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和GDP。该研究结果可为决策者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高速铁路线网是网规策划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合理的线网规划能够有效防止规划以及建设目的的盲目性。本文结合GIS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高速铁路线网规模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合多方面因素组建高速铁路线网规模预算模型。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目标规划需求以及高速铁路线网结构性能两方面对网规划适应性进行研究。实验选取某地区高速铁路线网作为研究对象,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7.
黄飞  梁营喜 《安防科技》2011,(11):51-54
为了加强正压通风技术应用的理论指导,提高其应用效果。基于国外对正压通风技术的研究,阐述了正压通风技术的优缺点,结合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8.
以海洋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了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各条件下上覆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释放强度与沉积物土壤颗粒是否悬起有关,当土壤颗粒大量悬起时污染物释放强度得到显著提高;上覆水体盐度的增加抑制了石油类污染物的释放;海洋沉积物在一定的受污染范围内,随着受污染程度的增加,石油类污染物的释放强度会随之增加;上覆水体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浓度与反应物的固液比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79.
以沉降型憎水性污染物为代表的危险化学品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大部分污染物将以液态形式沉积于河床表面,这些物质将作为内源性污染源,缓慢地释放进入水体,持续性地导致区域水质严重污染。选取二氯甲烷为对象,通过波浪水槽实验分析了不同波浪要素(波高、波周期等)对其释放强度的影响程度及响应关系,并建立了释放通量与各波浪动力学因子间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波浪扰动将引起以二氯甲烷为代表的沉降型憎水性污染物明显释放;DCM悬浮颗粒总体积浓度(TVC)总体上随波高的增大而变大,随着波周期的增大而减小;相同波周期情况下,释放通量与波高呈显著指数正相关(R2>0.973);相同波高情况下,释放通量与波周期呈显著对数负相关关系(R2>0.967);进一步建立了释放通量与床面波切应力、床面波浪能量损耗率、近底波浪质点水平速度最大值、单宽总波能及波陡的数学回归模型。该研究可为沉降型憎水性污染物水质预报的源强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及计算方法,进而为完善该类污染物水质预报及风险预警的理论体系提供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80.
为研究西安市人为源VOCs(挥发性有机物)对OFP(O3生成潜势)和SOAFP(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影响,基于西安市环境统计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结合排放因子法和已有的源成分谱,建立西安市人为源VOCs排放清单,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和气溶胶生成系数(FAC)估算各类人为源排放VOCs对O3和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贡献.结果表明:①2016年西安市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为119.187×103 t,其中,溶剂使用源、移动源和工艺过程源是主要的排放源,排放量分别为50.676×103、29.414×103、24.430×103 t. ②2016年西安市各区县VOCs排放总量较大的依次为长安区、雁塔区、未央区和碑林区,排放量分别为15.28×103、12.34×103、11.81×103和10.14×103 t,莲湖区、新城区和灞桥区VOCs排放量大于5×103 t,而阎良区排放量最小. ③2016年西安市总OFP为222.087×103 t,间/对-二甲苯、甲苯、邻-二甲苯等对总OFP的贡献率为72.40%;溶剂使用源对总OFP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生物质燃烧源,并且生物质燃烧源单位质量VOCs的OFP最强. ④2016年西安市总SOAFP为318.347 t,间/对-二甲苯、甲苯、邻-二甲苯、乙苯等对总SOAFP的贡献率为88.65%;溶剂使用源对总SOAFP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生物质燃烧源,而且溶剂使用源单位质量VOCs的SOAFP强于其他排放源.研究显示,与其他地区VOCs单位面积排放清单相比,西安市VOCs单位面积排放强度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