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0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7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0篇 |
废物处理 | 11篇 |
环保管理 | 56篇 |
综合类 | 230篇 |
基础理论 | 88篇 |
污染及防治 | 30篇 |
评价与监测 | 7篇 |
社会与环境 | 11篇 |
灾害及防治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考虑国家不同部门出台的政策基础上,构建了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基于AHP—熵权法的综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并借鉴已有成果对各项指标的警限阈值进行了讨论确定;使用综合指数模型对甘肃省2006-2016年及各县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6年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介于0.32~0.46之间,虽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均处于超载预警状态。在空间上呈现出河西地区承载能力高,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承载力较差的格局。(2)十年间甘肃省资源承载力水平呈平稳上升态势,其中水资源承载力与能矿承载力处于较差水平;当前临夏市、天水市和平凉市处于橙色超载状态。(3)十年间甘肃省环境承载力水平呈“W”型曲线波动且超载严重,具有南部地区和兰州环境承载能力较好于河西和东部地区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甘肃省资源环境超载严重,虽然自“十二五”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缓解这一压力非短期之功,仍需进行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72.
策划人语:古往今来,太阳曾被视为光的最终源泉,太阳崇拜贯穿了人类文明的悠悠历史。但人类长久以来一直有这样一个隐秘的梦想:人为造出一个小太阳,让事物自己发光。最终,爱因斯坦以他的著名的质能方程让这一梦想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73.
策划人语: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奉亚当·斯密为圭臬,自由贸易早已成了一个"国际准则"。然而,现实中的自由贸易从来都是加定语的,各种形式的重商主义或贸易保护主义一直在不断改头换面地重现。中国"入世"十周年,其间遭遇的贸易保护主义不计其数,绿色贸易壁垒即是其中之一种。所谓绿色贸易,并非单指绿色商品领域的贸易,更是对自由贸易的绿色限定。它对不符合环境标准的商品采取各种限制性进口措施,这些标准和措施现在已经发展为"绿色贸易壁垒"。但在生态主义已成为一种普世价值的今天,这种对自由贸易的限定却显得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74.
土壤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土壤是温室气体(如CO2、CH4和N2O)产生的重要源,土壤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全球碳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影响土壤呼吸的因素很多,土壤理化性质如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土壤质地等因素都可以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生理生化过程,从而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土壤温度,湿度、有机质含量是关键性因素。此外,地域气候、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覆盖变化也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及呼吸底物来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文章重点论述了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制,排放影响因素以及排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土壤微环境碳氮循环机制,土壤呼吸模型在尺度上的推延,以及注重中国陆地与近海生态系统碳固定及减少碳排放的对策和应用技术研究,特别在人工林碳固定及农业固碳减排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等。 相似文献
75.
利用气提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SBAR)考察好氧硝化颗粒污泥搁置2个月后重新投入运行, 其物理性状和微生物活性的恢复情况. 结果表明, 搁置后颗粒由棕黄色转为灰黑色, 粒径及沉降速率无明显变化. 颗粒重新投入反应器, 2周后颜色基本恢复; 污泥浓度、颗粒粒径以及沉降速率迅速增加; 颗粒中异养菌活性在1 d内即可恢复至原水平的86%, COD去除活性5 d后完全恢复, 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 活性恢复阶段采用较高的曝气量和较长的循环时间有利于硝化菌的活性恢复, 第41 d曝气量由0.05 m3·h-1提高到0.10 m3·h-1后, 亚硝酸菌和硝酸菌活性分别由原水平的88%和82%提高到122%和92%, 氨氮去除率由之前的80% ~ 90%迅速提高到96%以上; 第65 d循环时间由4 h延长至6 h使硝酸菌的活性得到了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76.
77.
采用水热一锅法制备了锰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优化了Mn与Ce的摩尔比,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碱用量或水热温度得到不同形貌的催化剂,考察了其NH3-SCR性能。催化剂中Mn与Ce的摩尔比以25∶75为最佳。催化剂的形貌显著影响其NH3-SCR性能,纳米棒形貌的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优先暴露{110}晶面有利于提高催化性能。纳米棒和纳米多面体形貌的催化剂的抗水性能优于纳米立方体。Mn与Ce的摩尔比为25∶75的纳米棒催化剂具有最大的平均孔径和总孔体积,较多的弱酸和中强酸位,丰富的表面化学吸附氧和Mn4+物种,以及强氧化还原性能,这些特点使其具有最佳的NH3-SCR性能。 相似文献
78.
唐钢二炼铁厂煤粉车间制粉工段新上中速磨制粉工艺,其主排风机低频噪声污染十分严重,现场测试噪声值为98dB(A).治理后现场测试噪声值降至76dB(A),办公楼区域门窗玻璃低频振动消失。 相似文献
79.
从湛江旅游资源、经济发展及其区位特点等方面,分析了湛江在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同类型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80.
废弃物填埋式处理是常见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处置形式,但也存在着某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本文从废物处置和环境标准要求出发,在对废物渗出和暴露部分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论证研究,并对其综合评价分析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