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234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分析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恶英的危害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其控制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二恶英新控制技术——催化分解二恶英滤料的功能特点。该技术具有对垃圾焚烧尾气中颗粒物的高效捕集和二恶英的高效分解的双重功效,并且为新型过滤材料的开发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92.
沼气发酵在复合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气发酵系统是复合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枢纽。它以农业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厌氧消化,生产出高效、洁净、多用途的燃料、饲料和肥料。本文论说了开展沼气发酵对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目前我国沼气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93.
几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不同的植物及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对人工湿地系统污水处理效果都有影响。对几种华南地区常见的湿地植物在其不同生长阶段处理污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采用了不种植物的沙滤系统作对照。结果表明:(1)植物生长过程中,植物高度能反映污水处理效果总体上的变化;(2)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各人工湿地系统污水处理能力总体上持续增强,各水质指标pH、DO、TN、NH3-N、NO3-N、TP和CODCr等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P和CODCr呈逐步下降,pH、DO、TN、NH3-N、NO3-N则呈现锯齿形波动,但总体上仍是下降过程;(3)植物系统氮处理能力好于无植物沙滤系统,而对磷TP和CODCr的去除则恰好相反;(4)不同植物对人工湿地污水的处理效果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对探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规律和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并为指导人工湿地工程的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94.
香根草等三种植物的抗盐性比较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盐度对香根草、百喜草和水花生3种草本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相当明显.植物体,尤其是茎叶内的Na^+和Cl^-直接影响到植物的株高、分蘖数、叶面积、根长等生长指标,进而影响到生物量;但在盐胁迫下,生物量的下降幅度不及上述4个指标的降幅大,根系生物量的降幅又不及茎叶的降幅。叶片光合色素亦受Na^+或Cl^-的影响。在盐度不高时,色素含量增加,盐度较高时,色素含量下降,但它的幅度远不及生物量的下降幅度大。  相似文献   
395.
江苏太湖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肥料投入与养分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农业面源污染对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以江苏省太湖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宜兴市、苏州市吴中区和溧阳市3个地区作为典型调查区域,对太湖地区稻麦、稻油2种种植模式下的肥料投入和养分平衡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地区稻麦、稻油2种种植模式下的周年氮肥投入量分别达到556.2和488.0 kg.hm-2,盈余率分别为100.2%和62.5%,稻季氮肥平均投入量为298.0 kg.hm-2,明显高于麦季的229.1和油菜季的218.9kg.hm-2;2种种植模式下的周年磷肥投入量分别为117.6和116.7 kg.hm-2,盈余率较低,仅为9.0%和-7.4%;周年钾肥投入量最少,分别为107.3和105.3 kg.hm-2,且都存在超过50%的亏缺。2种种植模式下,氮肥投入量明显高于磷肥与钾肥,导致大量氮素盈余,磷肥投入较为合理,达到基本平衡状态,投入量最少的钾肥则存在严重的养分亏缺。  相似文献   
396.
大连湾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研究:海湾纳污能力计算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和线性迭加原理,导出了受纳水域对污染源的响应关系,建立了海域污染总量控制的计算模式,计算了大连湾的容许入海负荷总量,各排污口的污染分担率和削减率,为大连湾污染源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7.
长江武汉段水体邻苯二甲酸酯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王凡  沙玉娟  夏星辉  刘虹 《环境科学》2008,29(5):1163-1169
分别采集了丰水期和枯水期时长江武汉段30个点位上的河水和沉积物样品,用气相色谱法对样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在长江武汉段水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丰水期时支流和湖泊水中PAEs浓度范围为0.114~1.259 μg/L,枯水期时为0.25~132.12 μg/L.丰、枯水期干流水相中PAE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34~0.456 μg/L和35.73~91.22 μg/L,均有沿程升高的趋势.[2]枯水期支流和湖泊沉积相中PAEs浓度范围为6.3~478.9 μg/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有由水中向沉积物中迁移的较强趋.丰、枯水期干流沉积相中PAEs浓度范围分别为151.7~450.0 μg/g和76.3~275.9 μg/g;丰水期时DBP由沉积相向水相迁移,枯水期时DEHP在沉积物中未达到吸附最大.[3]5种被研究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中, DBP和DEHP是主要污染物,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这2种物质的标准限值分别为0.001、0.004 mg/L,丰水期时所有的干支流均符合此标准,枯水期时干支流超标率为82.4%.[4]长江武汉段PAEs污染水平与意大利Velino河以及黄河中下游水体相近,但丰水期时水相PAEs含量远低于国内外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398.
典型岩溶水系统中溶解性有机质的运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姚昕  邹胜章  夏日元  许丹丹  姚敏 《环境科学》2014,35(5):1766-1772
西南岩溶水系统中有机质和养分有独特的产生、分解和保存方式,了解有机质与养分循环耦合机制是恢复和优化调控这些脆弱生态系统退化的科学基础.以桂林寨底地下河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岩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过程中DOM的性质和行为变化进行示踪分析,为深刻认识岩溶地下水DOM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共检验出3种DOM荧光组分,其中C1、C2为陆源输入的类腐殖质荧光有机物,C3则为内源类蛋白酪氨酸荧光有机物.DOM荧光组分以陆源类腐殖质荧光组分为主,反映了夏季丰水期外源输入对地下水系统DOM的重要贡献.与传统理化指标相比,岩溶地下水系统的DOM空间变化更加明显,也更能反映出地下水系统的细微变化.传统的理化指标主要反映地下河系统的区域特征,而DOM荧光组分则更多地反映了采样点的类型差异.  相似文献   
399.
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排放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静态箱法对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排放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条件下的稻田CO2总排放通量(Rt)随晚稻生育期进程波动幅度较大,平均值为926.2mg/(m2·h);土壤CO2排放通量(Rs)则波动较小,平均值为285.4mg/(m2·h).二者与气温、不同土层(0,5,10,15cm)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温度系数(Q10)分别为2.33和1.70.稻田生态系统CO2累积排放量与水稻生物量间存在极显著的对数关系.在晚稻整个生育期,稻田生态系统从大气中净固定碳量为3.85t/hm2.  相似文献   
400.
再生胶、胶粉及活化胶粉是废丁基橡胶回收利用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其中再生胶应用效果最好。综述了废丁基橡胶的再生方法及其应用,重点介绍了废丁基橡胶的常温塑化法再生工艺及机理,并结合实验,介绍了丁基再生胶用于制备防水卷材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