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用复合絮凝剂处理含乳化油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处理含乳化油废水所用的破乳絮凝剂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采用电解质、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及电解质与高分子聚合物复合处理含乳化油废水.结果表明,与采用单一药剂相比,电解质与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复合处理含乳化油废水具有投药量小、药剂费用低、处理效果好、pH值适用范围宽等特点.本文还探讨了电解质与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复合破乳的机理,并且提出处理不同浓度的含乳化油废水时电解质与高分子聚合物的最佳复配比例及配比规律.还讨论了投加聚丙烯酰胺(PAM)的协同作用.这些为工业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2.
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抗生素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抗生素废水的难降解、硫酸盐和总氮含量高的特点及其治理的必要性.针对这些特点,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处理中具有优势.从机理上阐述了该工艺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性及实际应用,并进一步指出了需要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23.
光化学氧化技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自来水为试验对象,对紫外-臭氧和紫外-二氧化钛两种光化学氧化技术对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工艺的UVA(紫外吸光度)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对氯仿的去除也均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在此基础上,自制了一种催化剂膜,并取得了预期的处理效果,有望在新型净水技术及设备的研制和开发上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4.
从不同的菌源中筛选得到高效降解甲硫醇(MM)臭气的菌种.将脱臭菌株接种于自行设计的生物滴滤反应器中.进行挂膜驯化及降解效能的测试。实验表明,所筛选的菌种JII生长迅速,易于培养,具有挂膜时间短。对甲硫醇的降解能力高,抗逆性强等优点,在大气脱臭治理工程方面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5.
一、概述当今的世界,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江河湖海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而矿山、冶炼、电镀及金属精加工等产生的重金属废水对此有着重大的影响。因为许多重金属及其化合物都是毒性很大的,而且在一些  相似文献   
26.
电子受体亚硝酸氮在反硝化除磷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先前文献提到的亚硝酸氮在反硝化除磷中存在着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亚硝酸氮作为电子受体,对其在缺氧反硝化吸磷过程中的抑制影响进行了大量的静态烧杯试验.结果表明,在亚硝酸氮浓度大于30mg·L-1的时候,确实存在严重的抑制作用,而且该临界抑制浓度与污泥的特性和运行操作条件等因素有关;但是在亚硝酸氮浓度低于25mg·L-1的情况下不会对反硝化条件下磷的吸收产生毒害作用,相反地,它可以取代氧气、硝酸氮做为良好的电子受体用来进行缺氧段磷的生物摄取,在反硝化除磷中表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7.
混凝气浮处理含乳化液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混凝气浮和混凝沉淀是水和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工艺。目前 ,对混凝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沉淀进行的 ,而气浮对混凝各种影响因素的要求 ,尚不明确 ,本文采用 Al2 (SO4 ) 3· 1 8H2 O为混凝剂 ,以含有大量乳化液的工业废水为原水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混凝气浮是处理含乳化液废水可行的方法 ,同沉淀法相比 ,不但去除效果显著 ,还具有对 p H值、水温、污染物质负荷适应性强 ,投药量少、反应时间短等优点。本研究为混凝气浮处理含乳化液废水提供可靠的设计数据  相似文献   
28.
生物脱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物处理恶臭物质已成为当今恶臭处理研究的主流 ,本文对当前国内外各种生物处理方法进行了综述。由于脱臭微生物是生物脱臭工艺的核心 ,文中同时介绍了一些脱臭微生物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展望。  相似文献   
29.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H2S恶臭气体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污水处理中曝气生物滤池进行脱除H2 S恶臭气体的试验研究,为以后进行工业放大实现水、气污染同时处理提供理论基础及优化的参数。研究表明,生物滤池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能够在较宽的容积负荷范围内运行,滤池的最佳停留时间在4 6~70s的范围内,进水量和pH值的变化对生物滤池的脱臭效能影响不大,在整个运行期间生物滤池处理H2 S的最大容积负荷为14 6 2g/ (m3 ·d) ,此时H2 S的去除率可达94 %以上  相似文献   
30.
低温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耐冷菌的筛选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长期在4℃条件下运行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菌群组成进行分析鉴定,探讨了菌群降解低温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动力学过程.试验分离得到6株优势耐冷菌,分别隶属于动胶菌属、气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微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4℃时混合耐冷菌脱氢酶活性为25.44 mg/(L·h),比普通活性污泥高出了20.5倍.耐冷菌在中低温条件下对有机物的降解效果较稳定,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0.9%和73.4%,而中温菌在低温条件下基本丧失代谢能力.混合菌群降解COD的动力学分析表明:耐冷菌在中低温条件下和中温菌在中温条件下的COD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耐冷菌保持了与中温菌基本相同的反应速率,且具有比中温菌更宽的温度适应范围.采用固定化技术把高效耐冷菌固定到软性聚氨酯泡沫填料上,可以使高适应性的耐冷菌更有效地去除低温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COD的去除率比未固定化耐冷菌提高了约18个百分点,其降解过程也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以葡萄糖作为碳源配水时,固定化耐冷菌的反应速率比未固定菌提高了2.35倍.本实验条件下,采用固定化耐冷菌处理不同碳源配水时,其出水COD均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