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00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剖析了我国目前“村下”采煤村庄搬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借鉴水利工程中非自愿性移民的经济,结合煤炭行业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2.
唐大为  孙钰 《环境保护》2006,(8A):17-20
为了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7月3日发布。针对《规划》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落实这一规划的具体措施,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  相似文献   
123.
为同时去除水溶液中的Cd(Ⅱ)和As(Ⅴ),采用羟基铁柱撑改性获得改性蒙脱石,并深入研究了其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同时,采用BET比表面积、SEM、XRD和XPS等手段分析了改性前后蒙脱石的结构特征;采用批实验分别研究了改性蒙脱石对水体中Cd(Ⅱ)和As(Ⅴ)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并探讨了Cd(Ⅱ)-As(Ⅴ)复合体系中镉、砷相互作用对改性蒙脱石等温吸附镉、砷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蒙脱石的比表面积较改性前增加了28.2%,XPS测试结果表明改性蒙脱石成功引入羟基铁.改性蒙脱石单一吸附Cd(Ⅱ)和As(Ⅴ)的最优初始pH分别为6.5和5.5,且25℃时分别在10 h和5 h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改性蒙脱石对Cd(Ⅱ)的吸附,最大吸附量为21.36 mg·g-1,该吸附过程是离子交换和化学络合共同作用的结果;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改性蒙脱石对As(Ⅴ)的吸附,最大吸附量为11.45 mg·g-1,该吸附过程是化学络合作用的结果(改性剂投加量均为2 g·L-1).在Cd(Ⅱ)-As(Ⅴ)复合体系中,镉、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pH为5.5时,吸附量高于改性蒙脱石对单一Cd(Ⅱ)和As(Ⅴ)的吸附量,分别增加了14.4%和23.7%,表明合成的羟基铁柱撑蒙脱石对镉、砷复合污染农田具有同时去除Cd(Ⅱ)和As(Ⅴ)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124.
125.
为研究间作花生、秸秆还田等不同种植方式方式对大田玉米生长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该文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合理选择样方计算作物产量,测定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间作花生田块CO_2、N_2O排放减少13%以上,玉米秸秆覆盖(YF)处理的CO_2、N_2O排放量分别减少23.7%、29.5%;N_2O的排放主要集中在生长前期。研究表明间作花生、秸秆还田能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提高作物产量,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6.
文章从青海省森林资源现状和森林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形势入手,列举和分析了森林病虫害测报、检疫、防治三大体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从调整森防工作思路着眼,以育苗、造林、抚育环节为切入点,提出了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7.
研究了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汞的质量控制指标,提出精密度和准确度质量控制指标,具有广泛指导意义。全国东、西、中部共16个省份的62家实验室参加测定工作。研究结果为:标准样品浓度为5.0~15.Oμg/L时,RSD≤5.0%,RSD’≤10.0%,RE≤±10.0%;实际样品浓度为0.005—6μg/L时,RD≤20.0%;空白加标回收率80%-110%,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加标的回收率90%~110%。  相似文献   
128.
环境质量对经济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的影响,与某一个地区的经济投资、旅游经济也关系密切,相对较差的环境质量甚至会阻碍当地的城市化进程。以北京为例:  相似文献   
129.
太湖流域生猪排污系数测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太湖流域选择代表性较强的生猪养殖场作为试点,设置成乳猪、保育猪、育成猪三个产排测算监测点,获取三种类型生猪养殖污染物的排放规律和流失系数,构建污染物负荷测算方法,为常州市乃至太湖流域生猪污染源调查数据测算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0.
我国自2013年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大气细颗粒物(PM2.5)特别是硫酸盐浓度迅速下降,但硝酸盐浓度降幅较小,大气中过量的氨气(NH3)是维持硝酸盐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迄今,我国生态环境部门尚未将NH3纳入常规观测,以往有关NH3和气溶胶铵盐(NH4+)的研究多是分别进行的,缺少同步观测.由于NH3和NH4+在大气中可互相转化,只测量其中一种相态很难全面了解它们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基于酸涂覆的蜂窝型扩散管和膜采样串联系统,同步测量了2019年国庆节前后北京城区大气NH3和NH4+浓度,时间分辨率为2 h(PM2.5>35 μg·m-3)~5 h(PM2.5<35 μg·m-3).结果表明,采样期间NH3和NH4+平均浓度分别为(4.1±2.9)μg·m-3和(1.7±1.4)μg·m-3,且二者均与PM2.5、CO和NO2呈现相似的时间变化规律.NH3浓度在早晨(05:30~08:30)和夜间(21:30~05:30)较高,这种双峰日变化特征在污染天(PM2.5>75 μg·m-3)最为明显.NH3浓度在污染天17:30~21:30存在明显的低谷,这主要与有利的扩散条件有关(平均风速6 m·s-1).NH4+浓度的日变化特征与NH3差异较大,NH4+浓度在非污染天(PM2.5<75 μg·m-3)17:30~21:30出现明显峰值,期间NH3浓度较低,而NO2浓度较高.在非污染天,NH3浓度是NH4+的2.8倍;而在污染天,由于气粒转化加速,大气NH3浓度低于NH4+(NH3/NH4+=0.8).国庆节前大气NH3、CO、NO2、SO2和PM2.5浓度超过国庆后的幅度分别为54.2%、40.4%、33.3%、0.0%和49.4%.国庆节前虽然实施了减排行动,但极端不利的静稳天气导致大气环境容量下降,掩盖了污染物减排的效果,导致大部分污染物浓度不降反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