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00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厦门西海域典型站位二甲基硫化物的周日变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倩  金晓英  李猛  袁东星 《环境化学》2006,25(3):351-35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探讨了厦门西海域某典型站位表层海水中二甲基硫(DMS)、二甲基巯基丙酸(DMSP)以及二甲基亚砜(DMSO)含量的周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DMS、总DMSP(DMSPt)、颗粒态DMSP(DMSPp)、溶解态DMSP(DMSPd)均呈现出白天高、夜晚低的变化规律,与浮游生物昼夜活性的变化直接相关,DMSO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浮游植物优势种和浮游植物生物量明显影响DMS,DMSPt,DMSPp和DMSPd的浓度,未见其对DMSO的影响.DMS,DMSPt和DMSPd的浓度与叶绿素a的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突如其来的暴雨使表层海水中DMS和DMSP的浓度显著增加,亦未见其对DMSO影响.海水中的盐度和硝酸盐浓度与DMS,DMSP和DMSO浓度的周日变化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42.
页岩气资源气藏结构相对复杂,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环境影响机理不清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页岩气开发的重要瓶颈,目前我国对页岩气开发地块的生态风险评估研究极少,远未能形成技术体系。由于个体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个体水平的生态风险评估往往无法全面地反映化学污染物质对生态环境的整体影响,因此开展种群层面的生态风险评估对提高其风险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通过聚类分析方法了解种群生态风险评估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借助文献计量方法较系统地梳理了有关种群层面的生态风险评估模型的内容,对比分析并筛选可适用于我国典型页岩气开发区域特征污染物的种群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并探讨了其在页岩气开发场景的可用性及不确定性,旨在为我国这类污染场地环境风险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3.
研究了土壤原样及其去锰氧化物、去铁氧化物、去有机质和去水溶性有机质(DOM)土壤样品对五氯酚(PCP)的吸附规律,分析了土壤及其主要化学组分对PCP的吸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可较好地描述PCP在各土壤样品上的热力学吸附过程.PCP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与自身性质和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有机质和铁氧化物对PCP的吸附起到促进作用,而锰氧化物和DOM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PCP的吸附.通过Langmuir方程得到的拟合结果,可判断PCP在各土壤样品上的最大吸附量为去锰氧化物土壤样品>去铁氧化物土壤样品>去DOM土壤样品>土壤原样>去有机质土壤样品.  相似文献   
144.
对常州市武进区陈巷浜、西大河浜2处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氨态氮(NH3-N)、悬浮物(SS)5项主要指标,按照《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进行了绩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2项工程的出水水质平均CODCr为42.2mg·L^-1,TN为4.3mg·L^-1,TP为0.2mg·L^-1,NH3-N为0.8mg·L^-1,SS为16mg·L^-1,5项指标全部达到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45.
研究了存在回用、再生回用和再生循环的多杂质水网络,修正了水网络同步设计的超结构模型.该模型可以合理表征有效物质回收、杂质问存在反应以及废物处理等多种技术.采用通用代数建模系统(GAMS)编程,求解了多杂质水网络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问题.同步设计的脱硫实例优化方案与文献值相比,年度总费用可降低8%以上.求解石油化工中常见的含碳稀氨水回收例题,优化设计结果可以满足各组分单独回收要求,避免杂质间反应,提高了水的重复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6.
秸秆还田作为广泛推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措施,不仅能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还能固碳减排,修复农田重金属污染。为进一步探明秸秆还田对土壤吸附固定重金属的影响,选择我国黑土(BS)、水稻土(PS)、砖红壤(LS)和红壤(RS)4种典型土壤,开展吸附等温试验,考察粉碎处理(S)、焚烧处理(D)和发酵处理(F)等秸秆还田方式下4种土壤对Cd~(2+)的吸附性能及固定作用。Langmuir拟合结果显示所用土壤对Cd~(2+)吸附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黑土(4 703~10 598 mg·kg~(-1))、水稻土(2 804~4 100 mg·kg~(-1))和砖红壤(2 387~3 906 mg·kg~(-1));Freundlich拟合参数n值由小到大依次为砖红壤(0.13~0.19)、水稻土(0.28~0.43)、黑土(0.27~0.65)和红壤(0.91~2.74),这表明砖红壤、水稻土、黑土和红壤对Cd~(2+)的亲和力逐渐减弱。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中,就黑土而言,不添加秸秆的对照组Cd~(2+)吸附量最高,为10 598 mg·kg~(-1);就水稻土和砖红壤而言,秸秆焚烧处理Cd~(2+)吸附量(3 109~4 100 mg·kg~(-1))高于其他秸秆处理(2 387~3 290 mg·kg~(-1))和对照组(2 444~2 872 mg·kg~(-1))。就黑土而言,秸秆焚烧处理Cd~(2+)吸附能(-6.40~-5.01 kJ·mol~(-1))最小;就水稻土、砖红壤和红壤而言,秸秆焚烧处理Cd~(2+)吸附能(-16.67~-3.13 kJ·mol~(-1))对照(-10.54~-2.35 kJ·mol~(-1))其他秸秆处理(-10.66~-2.17 kJ·mol~(-1))。由于灰分中含有无机矿物成分且能增加土壤pH,秸秆焚烧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和亲和力。针对4种供试土壤,粉碎处理、焚烧处理和发酵处理秸秆还田方式均不适合黑土,比较适合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添加焚烧处理秸秆可以有效增加土壤对Cd~(2+)的固定量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147.
为了保证工艺过程的安全性,工程师们使用多种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估。但定量风险评价方法无法随着化工工艺寿命周期的进行而实时更新数据。基于南京化工园区某公司环氧乙烷存储装置,借助@Risk软件,分别应用确定性概率方法和不确定性概率分布方法对装置进行了风险概率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贝叶斯理论更新概率分布参数,基于设定的事件累积次数对环氧乙烷存储装置进行了动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24个终态事件的发生概率是变化的,装置整体的安全状态概率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而减小,并逐渐趋近0.612 86,事故概率减小,并逐渐趋近0.023 72,未遂事件概率增加,并逐渐趋近0.334 57。通过Origin拟合得到的事故概率和未遂事件概率函数与海因里希法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48.
采用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TA)作为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OH)捕捉剂,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二氧化氯(CIO2)接触后颤蚓体内-OH浓度变化,结合颤蚓灭活率、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丙二醛(malondi.alderhyde,MDA)等指标的测试结果,研究了CIO2对颤蚓成虫的灭活效果及灭活机理。结果表明,ClO2对颤蚓成虫灭活效果显著。当C1O2投加浓度超过0.4mg/L,可对颤蚓体内·OH产生明显的诱导效应,并且·OH诱导效应与颤蚓灭活率直接相关。接触条件下CAT变化情况表明,颤蚓受到了明显的氧化胁迫,且对颤蚓体内抗氧化系统有破坏作用,MAD变化结果则表明ClO2对颤蚓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不明显,可以对颤蚓表皮层有效渗透。上述结果证实了CIO2对颤蚓成虫的灭活作用机制之一是诱导其体内生成·OH,产生氧化胁迫,而CIO2对颤蚓抗氧化系统的破坏作用和对颤蚓表皮层的有效渗透进一步增强灭活效果。  相似文献   
149.
流域污染分异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中国地表水十大流域水质差异较大,以2013年国家监测网监测数据为例,重度污染水质断面多分布于海河、淮河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究其原因,黄河、海河、淮河单位面积水资源量较少、水资源利用率较高、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同时长年居高不下的污染物排放累积效应严重影响水质改善;重污染行业集聚、排放强度大、城市化进程较快、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等因素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最终影响水质改善。  相似文献   
150.
综述了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侧重介绍了生物技术在三废治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并介绍了一些污染治理技术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