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4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302篇
安全科学   553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159篇
综合类   1052篇
基础理论   165篇
污染及防治   155篇
评价与监测   83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8 毫秒
971.
为探明废铁屑(RSI)对中温厌氧消化特性的影响,利用RSI为外源添加剂研究其投加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水解酸化、产气效率以及污泥表面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剩余污泥酸化水解产物VFAs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其含量随RSI投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②RSI投加量适中(不超过20 g/L)时可促进乙、丁酸型发酵,抑制丙酸型发酵,进而提高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效率.③当RSI投加量分别为0、1、5、10、20和30 g/L时,累积甲烷产率分别为135.4、141.9、159.2、178.9、209.3和180.7 mL/g(以VS计),甲烷含量分别为51.2%~56.4%、53.9%~58.6%、58.1%~62.5%、59.5%~68.3%、61.1%~71.2%和51.9%~61.4%.RSI最佳投加量为20 g/L,与空白组相比,累积甲烷产率和甲烷含量分别提升了54.6%和23.0%.④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X)分析方法发现,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微生物可促进RSI的溶解,且随RSI投加量的增加,消化污泥表面的铁元素含量也随之增加.⑤RSI的投加会提高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但若投加量过高则会产生负面效应.研究显示,外源添加剂RSI投加量适中(不超过20 g/L)时可促进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效率.   相似文献   
972.
我国流域水环境呈现典型的复合污染特征,亟需发展基于生物效应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以实现环境管理和生态修复的精准化.在野外原位暴露下受试生物受到多种污染物的共同胁迫,可以准确表征研究位点复合污染所产生的生态风险.原位生物测试较传统实验室生物测试具有更高的环境真实性和生态相关性,较野外生物监测对生物体承受的外源污染压力更清晰、可控.综述了基于原位生物测试的水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旨在促进该技术在我国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提高生态风险评估的准确度.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原位生物测试的研究特色,详细阐述了实施过程中受试生物选择、暴露装置设计和研究位点选择的原则,以及原位生物测试方法在水环境生态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案例.结果表明:①对原位生物测试实施要素进行规范化形成标准,将有利于该方法在环境管理中的推广应用.②利用原位生物效应、原位生物体内浓度以及二者与环境浓度相结合进行风险评估,是原位生物测试在生态风险评估中的三类应用类型.③原位生物暴露与被动采样的联合应用可同步获取原位生物效应和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浓度,有利于实现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估,应用潜力较大.研究表明,选用本土模式生物,采用多层次的毒性终点,设计简单有效的暴露装置,并同时考虑原位生物效应和环境浓度将有利于原位生物测试方法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3.
974.
Fe-Al改性硅藻土的制备及其对土壤Cd污染固定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硅藻土对土壤镉污染的原位固定化效果,采用羟基Fe-Al对硅藻土进行改性,通过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了Fe/Al摩尔比、OH/cation摩尔比、陈化时间、(Fe+Al)/硅藻土比、反应温度、老化时间对土壤镉污染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改性前后硅藻土理化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改性硅藻土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Fe/Al摩尔比1∶8、OH/cation摩尔比2.0~2.2、陈化时间2 d、(Fe+Al)/硅藻土比10 mmol·g-1、反应温度60℃、老化时间2 d.改性硅藻土显著降低了土壤中可交换态镉的含量,硅藻土改性前后对交换态Cd含量的降低率由11.83%提升到39.52%.SEM与FTIR分析表明,通过改性增加了硅藻土的比表面积和Si—O—H基团,并且羟基铁铝被成功置入硅藻壳体内部,形成了有效柱体,增大了孔道间距,增强了硅藻土的表面活性.因此,羟基铁铝改性能有效地促进硅藻土对土壤镉的固定效果.提供的改性方法和实验结果,为硅藻土固定土壤重金属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5.
研究了外加电压、初始浓度对电化学耦合膜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卡马西平(CBZ)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BZ初始浓度为100μg/L的条件下,随着电压的升高,电化学耦合膜工艺对CBZ的去除率逐渐增加,在外加电压为2V,电化学耦合膜工艺对CBZ的去除率达到88.0%;外加电压为2.0V的条件下,CBZ初始浓度为50~500μg/L时,电化学耦合膜对CBZ的去除率均达到85%以上.而与粉末活性炭/微滤膜(PAC/MF)工艺的比较可知,电化学耦合膜工艺的去除效果更为稳定,运行成本也更低.考察了水中的离子强度和腐殖酸对电化学耦合膜工艺去除CBZ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对系统中·OH的竞争作用,离子强度的增大及腐殖酸浓度的提高将抑制CBZ去除.  相似文献   
976.
为探究不同磷浓度下伊乐藻的生理及生长特征,采用静态模拟试验,通过对伊乐藻生物量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等指标的测定及不同组织亚细胞结构变化的观察,研究伊乐藻对磷浓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氮浓度为0.20 mg/L培养14 d时,伊乐藻对≥0.05 mg/L的磷浓度表现出明显胁迫反应;综合SOD、ASA和MDA等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在试验周期内,伊乐藻对≤0.80 mg/L的磷胁迫可以通过自身抗氧化系统进行调节修复;当磷浓度达1.60 mg/L时,随着胁迫时间延长,伊乐藻体内的抗氧化系统遭到破坏,使植株失去自我调节修复能力,内在表现为伊乐藻根、茎、叶组织中线粒体、叶绿体等亚细胞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977.
正面源污染、居住环境"脏乱差"等已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当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在建设生态农业农村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一、生态农业农村的发展生态农业自提出以来,经历了探索(1920-1960年)、关注(1970-1980年)和稳步发展(1990年至今)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相继采取了政策引导性措施鼓励生态农业发展,使其规模、速度和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978.
为了证实两性粘土对不同层次紫色土吸附Cu~(2+)的促进作用,以不同比例(25%、50%和100%)十四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4)修饰膨润土作为两性基质,将其分别以5%的比例(质量比)添加至表层和粘化层紫色土中,采用批处理法研究不同两性基质添加比例对表层紫色土(ZS)和粘化层紫色土(ZA)吸附Cu~(2+)的等温吸附特征,并对比温度、p H值和离子强度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表层紫色土添加BS膨润土(ZS-BS)和粘化层紫色土添加BS膨润土(ZA-BS)对Cu~(2+)的吸附量均随着BS膨润土中BS-14修饰比例的增大而增加,且相同BS-14修饰比例下ZA-BS对Cu~(2+)的吸附量高于ZS-BS。(2)p H值在3~5范围内,表层和粘化层紫色土对Cu~(2+)的吸附量均随p H值的升高而增大。温度从20℃增加到40℃时,两层次土样对Cu~(2+)的吸附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土样对Cu~(2+)的吸附量在离子强度I=0.1 mol/L时最大,在I=0.01 mol/L时最小。(3)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添加BS膨润土后,不同层次紫色土吸附Cu~(2+)是一个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  相似文献   
979.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理念发生质的跃升;二、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布局日臻完善;三、经济绿色化转型和发展成效显著;四、区域发展的生态管控力度大幅提升;五、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六、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进程加快推进;七、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贡献和影响日益提高;八、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980.
我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现状概述与标准化建设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国地震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典型防震减灾科普与宣传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从传统媒介资料、网站、新媒体三个大方面分别入手,以使用者的角度对于我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的现状概要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对于传统媒介资料,主要从内容、资料整理与分类、形式、管理几个角度进行问题分析;对于网站,主要从网站设计、平台推广、内容、网站建设与管理几个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新媒体,主要考虑内容、渠道选择和运维的相关问题。针对前述的问题,考虑到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我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