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雷州半岛胀缩土地裂缝的特征及分布发育规律;分析了胀缩土地裂缝的成因。认为雷州半岛胀缩土地裂缝的形成发育是胀缩土以及气候、植被、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作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胀缩土含大量的亲水矿物和失水产生向心收缩的特性从而成为地裂缝成生发展的内因。而特定的气候、植被、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作用等外部环境条件则是导致胀缩土失水和发展形成地裂缝的重要外因。桉树是一种吸水-蒸腾能力极强的树种,树根的干燥作用是导致了林区土体干燥-收缩和形成收缩应力场及在林地边缘产生地下暗裂缝的关键因子,而极端的干旱气候环境和久旱后第一场大暴雨则是暗裂牵动式胀缩土地裂缝发育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胀缩土地裂缝灾害应重在预防,有关的策略包括防水保湿、科学植树、建筑设计和地基处理、科学选址。  相似文献   
2.
事故预测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安全管理技术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采用数学的方法,运用数理统计,非线性回归分析及计算机应用等技术,分别对经钢铁公司,吉林省金工业系统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预测验证。  相似文献   
3.
声音     
岁末年初,事故倍出李庆钢在安全管理中流传着一句行话:“岁末年初,事故倍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一是突击任务。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下,往往会出现生产第一,忽视安全的现象。二是各种会议多。诸如总结会、表彰会、团拜会……各级领导相互拜年、迎来送往,使  相似文献   
4.
重庆长江流域鲫鱼和沉积物中17种全氟化合物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利用深圳市深南中路路边自动空气监测站的水溶性离子色谱监测仪的观测数据,对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进行污染特征解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深南中路路边子站PM2.5中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总平均浓度为7.73μg/m3,占PM2.5平均浓度的39.8%,是PM2.5的重要组成。其中二次离子SO42-、NO3-和NH4+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03μg/m3、1.97μg/m3和1.53μg/m3,占总离子平均浓度的84.5%,是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通过观测,分析了此站点发生的多次水溶性离子污染过程的成因、水溶性离子的的日变化特征及影响NH4NO3气粒分配的关键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6.
滇池污染底泥环保疏浚一期工程实施后环境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环保疏浚一期工程实施前后水质、底质及水生生物的监测和分析,评价工程实施后对改善草海水质,减轻内源负荷及对水生态恢复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疏浚工程直接去除了草海污染底泥层,随污染层分别去除TN、TP20 538 t和1 716 t。疏浚后草海水体透明度由0.37 m提高到0.80 m,水体中的TN和TP由疏挖前的8.91 mg/L和1.07 mg/L降低到疏挖后的8.15 mg/L和0.69 mg/L。疏浚后新生界面层促使形成新的水—沉积物的平衡,水质与底质条件改善以及水下光照条件超过沉水植物恢复的需求,是疏浚后水生态呈现恢复趋势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是污泥处置中最有前景的处置方式,但其对焚烧烟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尚未明确。利用生活垃圾焚烧炉开展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市政污泥的试验,研究掺烧5%、10%和15%的市政污泥时焚烧烟气中酸性气体、烟尘、重金属和二噁英等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与单独焚烧生活垃圾的对照组相比,在各掺烧比例下,烟气中SO_2、HCl、NO_x及烟尘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均未超过GB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限值;Cu、Hg排放质量浓度明显下降,Cr、Cd波动下降,Pb在高掺烧比时仍远低于限值,Ni增长幅度小于15%;二噁英总量升高,但仍符合标准限值。因此,在掺烧比例不超过15%的情况下,焚烧烟气中污染物排放仍在安全可控范围。  相似文献   
8.
粉煤灰-混凝-SBR法处理高浓度洗涤剂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车间合成洗涤剂生产废水浓度高、可生化性差、负荷大等特点,采用粉煤灰吸附-混凝进行物化处理和SBR法生物处理洗涤剂废水.运行结果表明:在常温下,当处理车间废水初始COD为6000~7000 mg/L、LAS为600~650 mg/L时,物化处理COD和LAS去除率分别为76.4%和77.1%,其中粉煤灰、PAC的投加...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震救援这一非常态社会活动,在灾情信息上报及时且全面的前提下,对现有救援力量尤其是善于应对困难情况的各支专业救援队进行部署,以达到救援力量的有效利用,尤其是在讲究效率的黄金72 h中显得格外重要。在各救援点优先等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利用图论的路径分析功能在地图上实现救援力量的合理部署。  相似文献   
10.
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PP)在环境介质及生物样本中被广泛检出,为探究TDCPP的潜在神经毒性以及作用机制,以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考察经300 mg·kg-1·d-1的TDCPP持续染毒35 d后,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功能相关因子及血清代谢组学的变化.结果显示,小鼠在TDCPP染毒35 d后,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