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38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对建峰化肥厂包装系统中所使用的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作了介绍,并对运行情况和改进情况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改造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
利用简便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海藻酸钠/锆@钙(SA/Zr@Ca)水凝胶材料,采用SEM、XRD对该材料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拟合吸附等温模型及吸附动力学模型,结合XPS和Zeta电位分析,研究了该材料对磷酸盐吸附的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该材料为非晶态的无定型材料.在溶液初始pH为2~7时,SA/Zr@Ca对磷酸盐(以PO...  相似文献   
43.
采用O3/KMnO4化学氧化法与曝气生物滤池(BAF)联用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二级出水,进行长期连续实验,考察pH、O3/KMnO4投加顺序和投加量对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O3/KMnO4化学氧化法在pH为7.2~7.6的条件下,当O3和KMnO4投加量分别为10和1.5 mg/L时,ρ(BOD)/ρ(COD)由0.13提升至0.26,COD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30.90%和31.97%。在此基础上采用O3/KMnO4/BAF联用工艺,COD和UV254去除率分别提高至71.30%和74.86%。  相似文献   
44.
为有效识别与评估风险动物园中不同类型的隐喻事件,比较不同风险隐喻事件存在的差异性,基于复杂系统思维与脆性理论,分别从确定性、普遍性、周期性、稳定性、容忍性和可逆性6个维度识别分析风险隐喻事件,并基于公共安全三角形理论构建风险隐喻事件评估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复杂系统思维对风险隐喻事件一般性的特征规律进行总结归纳与科学分类,并建立风险隐喻事件多维度定量评估模型,为风险隐喻事件管控提供应用思路和方法逻辑,同时,保证风险隐喻事件建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风险隐喻事件的不同认知特点,提出风险管控4P(禁止、暂停、推迟、预防)策略,为组织开展风险事件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我国淡水藻华长期变动特征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能汪  章颖瑶  李延风 《生态环境》2010,19(8):1994-1998
水体富营养化与淡水藻华(水华)是全球普遍现象,我国是一个高氮磷投入的国家,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条件下,河流湖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文章收集了近30年来我国水华事件的相关文献资料,基于综合研究和统计学分析,回顾性评估了我国水华发生的基本特征、变动规律和成因。数据表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水华发生频率从上世纪80年代每年1~2次上升到2000年以后的每年近10次(不完全统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水华从湖泊向河流库区扩展,从点到面蔓延,且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污染严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在我国化肥施用、畜禽养殖、电站大坝建设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暖的叠加影响下,河流湖库的氮磷浓度上升、氮磷比值下降,水体水化学和生态环境的长期变动加大了水华发生的风险。文章认为,在流域海域综合管理框架下进行氮磷污染的联合控制,以及多学科交叉开展特定水体的水华过程和机理研究是今后藻华防控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46.
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铜铟镓硒光伏电池热稳定性差,一旦建筑物发生火灾,受火作用下,铜铟镓硒电池材料的可燃性会增加建筑物自身的火灾载荷,这会加剧建筑物火灾的蔓延.基于此研究了小尺寸铜铟镓硒光伏电池在不同点火源作用下的受火反应行为.以200 mL及500 mL酒精池火作为辐射热源,分析了铜铟镓硒电池在受到不同大小热辐射后的热解和阴燃特性;以酒精火焰作为点火源,分析了电池接触明火后的着火温度、火焰温度及质量损失速率.结果 表明:当小尺寸铜铟镓硒光伏电池板所受的热辐射小于等于6.15 kW/m2时,温度达到232℃开始热解,阴燃期间电池迎火面温度可达662℃;在明火作用下,小尺寸铜铟镓硒电池板在表面温度达到254℃可以被引燃,10 cm高度火焰温度可达694℃,质量损失速率最大为0.45 g/s.  相似文献   
47.
基于Fenton法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强氧化能力,研究其对餐厨垃圾废水中恶臭物质的去除条件及降解特性.采用GC-MS分流进样(分流比5∶1)的方法,对目标物质进行分离,并选择离子(SIM)模式检测.餐厨垃圾废水各目标污染物质分离情况良好,共检出20种挥发性有机恶臭污染物,其总质量浓度为8.60 mg/m3.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H2O2、Fe2+投加量、pH值、氧化时间对恶臭物质(以甲硫醇、乙酸乙酯和二硫化碳为代表)的去除效果;并利用正交试验进一步确定以上因素的影响程度,从而得出Fenton氧化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初始pH=5,H2O2投加量为0.98 mol/L,Fe2+投加量为10 g/L,反应进行120 min.此时目标分析物质总降解率达99.6%,水样臭阈值降低了 97%以上.试验结果满足环境恶臭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限值,该法对高效降解餐厨垃圾废水异味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8.
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是基于WEBGIS技术,利用通讯网络平台,集中采集监测设备发出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拣、计算、入库、匹配等工作,系统在基础地理数据的支持下,把空气监测点、城市空气、流域水质、噪声数据等按图层进行管理,对污染源进行监控.并将数据及时传送到监控中心.本文阐述了建立在线监测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在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性.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目标以及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功能,指出该系统是应急监测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9.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细菌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利用16S rD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分子生态网络方法,测定了4种利用类型土地中的细菌群落组成,并分别构建了可视化的细菌网络.结果表明,旱田和水田土壤细菌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与模块性较小,而节点数、连接数、平均连通度和聚类系数较高;4个细菌网络均以正相关关系占优,天然林地负相关比例较高;酸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中的部分菌群在土壤细菌网络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4个细菌网络的部分关键节点所属的菌群相对丰度较低(1%),并非本研究区域的主体细菌;旱田土壤菌群主要受TP显著影响(P0.05);水田土壤菌群主要受黏粒、粉粒和含水量显著影响(P0.05);天然林地和城市绿地土壤菌群主要受C/N显著影响(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旱田土壤细菌网络规模更大,物种间关系更加复杂,不同利用类型土地中的细菌均以协同合作关系为主,天然林地土壤细菌之间存在更强的竞争作用.水田和旱田土壤细菌对外界环境因子的扰动更加敏感,响应迅速,群落结构更易发生变化;部分细菌在网络间存在角色转化现象,低丰度菌群在构建土壤细菌网络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生物膜生态浮床对城市尾水净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生物膜对城市尾水的净化特征,通过采用联合生物膜生态浮床技术,考察生物膜长度、水力停留时间(HRT)及生物膜覆盖面积对含氮尾水的净化特征.结果表明,生物膜为1/2水深长度时,NH_4~+-N、NO_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0. 82%、62. 7%和81. 96%,氮去除率较高,而生物膜长度为整个河道水深时,NH_4~+-N的去除率最高只有22. 07%,NO_3~--N和TN的浓度变化不明显.在HRT为6 d时,NH_4~+-N和T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到82. 01%和62. 88%,最低分别为55. 24%和46. 82%;当HRT为12 d时,NH_4~+-N和T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81. 4%和79. 93%,但最低分别达到了8. 73%和17. 23%,对比发现,HRT为6 d时氮的去除效率较高且稳定.在生物膜覆盖面积为10%时,一个运行周期内NH_4~+-N去除率呈下降趋势,而覆盖面积为20%时,去除率呈上升趋势; TN在10%和20%的膜覆盖面积条件下去除率分别为62. 88%和71. 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