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132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239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61.
462.
构建了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探讨了硫酸盐对MFC阴极脱氮效果和产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缺氧阴极室中,硝酸盐氮、硫酸盐的还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且硫酸盐对电子的竞争能力比硝酸盐氮强;当S与N的质量比(记为S/N)为2∶1时,72 h后的硫酸根去除率达96.41%,而硝酸盐氮去除率仅为36.86%;在S/N为2∶1的条件下,当电压达307.6 m V时,功率密度达最大值15.77 W/m2,电池内阻为100Ω,与未加入硫酸盐时相比产电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63.
本文以天津市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为例,对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进行全面剖析,详细阐述了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在实际监察工作中的效用,提出了适合大数据形势下的环境监察执法建设的思路,探讨如何巩固以及深化移动执法系统在监察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64.
华丰煤矿就其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社会环境而言,发展循环经济有着独特优势。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市场机制与煤矿系统的双重作用,尤其离不开煤矿系统发展的推进。  相似文献   
465.
利用控制单元识别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松花江流域划分为27个控制单元,分析各控制单元水环境与水污染现状,筛选水域敏感性强、水质超标严重、排污强度大的控制单元作为优先控制单元,形成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结合全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问题及领域,确定各优先控制单元重点治污方向,形成松花江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重点。结果表明,松花江大庆市段、松花江哈尔滨市段、伊通河长春市段、嫩江齐齐哈尔市段、嫩江松原市—白城市段、饮马河长春市—吉林市段6个控制单元为松花江流域重点治污区域,涉及大庆市、哈尔滨市、长春市等重点城市点源治理、齐齐哈尔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环境风险防控等重点治污方向。  相似文献   
466.
以环卫车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阶段柴油环卫车和电动环卫车污染排放强度对比,分析电动化替代所产生的环境效益。应用模糊数学模型方法从技术、经济、配套设施、污染减排效益方面,综合评估环卫车电动化替代可行性。结果表明:电动环卫车较柴油环卫车具有显著的减排效果,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可减少95.5%。影响柴油环卫车电动化替代的关键因素在电池动力性能、续航能力、经济成本和配套设施充电时长等方面。模糊数学模型的评估结果表明,50%柴油环卫车进行电动化替代是最佳方案,能较好地平衡经济性和大气环境保护的公共利益。未来提高电动化替代比例,还需依靠科技创新改进电动环卫车电池技术和动力等性能,降低购置成本,加强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  相似文献   
467.
468.
基于2015~2020年四川盆地臭氧(O3)浓度监测数据,构建O3区域性持续性污染过程个例库,并进一步时空匹配高低空气象资料,探究夏季南亚高压系统对四川盆地地面气象要素及O3污染生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2015~2018年四川盆地O3区域性持续性污染(ORPP)逐年加重,2018~2020年保持相对稳定的污染态势,且ORPP多集中于春、夏两季.盆地中南部成都、重庆、泸州等城市O3污染形势最为严峻,且高值区逐渐向南北方向转移.(2)基于南亚高压(系统存在率、中心离散度与东西振荡量)对地面气象要素的影响阐释ORPP的生成机制:系统存在率均值偏低且位置偏东时,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及日照时数偏高,相对湿度偏低,利于O3生成;南亚高压东模态中心显著聚集时,气温日较差与日照时数激增,易造成O3异常高值;西模态剧烈振荡时,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及相对湿度改变,易使O3浓度波动.(3)对比清洁期与污染期,南亚高压系统存在率、中心离散度与东西振荡量综合作用于清洁期,而污染期则主要受中心离散度与东西振荡量影响.当南亚高压西模态剧烈振荡与东模态显著聚集配合出现时,极易诱发四川盆地内ORPP二级过程.  相似文献   
469.
470.
本研究以某工业园区内的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使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对11个进水管道和水处理各工艺段的水样进行检测,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探究了污水厂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类别,最后对水质参数和各组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污水主要有5种荧光组分,其中C1,C2,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