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董文成  庄辉 《山东环境》2000,(7):150-150
由于枣庄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增多、自由市场的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城,大大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城市垃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污染源,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善的城市垃圾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并使土地被垃圾占用、自然景观被破坏等问题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72.
一、概述甲壳动物种类繁多,绝大多数种类营水生生活,从很小的水洼到广阔的海洋都有分布。其中有虾蟹类等重要经济动物和枝角类、桡足类等重要经济鱼类的饵料生物。因此,研究水污染对甲壳动物的影响,无论对于保护水产资源或是防治水体污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彰武县阿尔乡围封沙地的植物群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乡围封沙地的植物群落调查结果表明: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地和丘间低地的植物组成和分布状况具有明显差异。流动沙地的植物呈稀疏块状分布。在果实期,植被覆盖率为35%~60%。代表性植物为沙蓬(蒺藜梗)、差巴戈蒿和马唐。流动沙地植物的多度优势种是马唐草,植物生物量优势种是沙蓬(蒺藜梗);半流动沙地的植物呈团块状分布。在果实期,植被覆盖率为40%~70%。代表性植物为差巴戈蒿和沙蓬(蒺藜梗)。半流动沙地植物的多度优势种是差巴戈蒿和马唐草,植物生物量优势种是差巴戈蒿;固定沙地的植物成片分布。植物频度调查结果表明:马唐草的频度为100%,马唐草的适应性非常强。沙生植物—沙蓬和差巴戈蒿的频度达41%~53%,存在度比较高,说明这块沙地流动性比较强。  相似文献   
74.
膜法处理含油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简要概述了微滤、超滤和反渗透等膜法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5.
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机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议题。本文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内涵进行了梳理,从效用论的视角分析了经济发展各阶段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种财富的认识转变,指明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条件,对"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存在的障碍进行剖析,提出了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6.
合成有机物结构—生物降解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树桂  庄源益 《环境化学》1995,14(4):354-364
本文综述了合成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研究方法,以及定性结构-生物降解性关系(SBR),重点综述了芳香类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降解性的关系,研究这一关系有助于有毒化学品生物降解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77.
六价铬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六价铬时,试样混浊、有色;用锌盐沉淀分离法对水样进行前处理时,絮凝效果不佳;试样中含有氧化性、还原性物质;显色剂有色;比色皿厚度不一致等因素对测试结果准确度影响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8.
高锰酸盐指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量。本法基于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作氧化剂,然后在115℃烘箱内加热氧化半小时(从室温放入样本,在烘箱内同时升温至115℃,恒温半小时)的办法代替水浴加热,用亚铁溶液代替草酸还原过剩的高锰酸钾,被氧化出的当量高铁用磺基水杨酸显色,直接在分光光度计上比色测定,用葡萄糖作标准计算结果。本法的检出限为0.02mg/L,当含高锰酸盐指数5mg/L 时,变异系数为4.8%。本法与标准方法同时测定水样,其误差范围在10%以内,有较好的准确度、精密度。本法可批量分析水样,若与流动注射分析连用,  相似文献   
79.
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一般不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因为加标回收率的实施对一个综合指标来说不易找到现成的标准物质,且容量法做加标回收存在一定困难,为加强高锰酸盐指数分析时准确度的控制,文章在加标回收率的测定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80.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推进低碳经济转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行动单元。着力于推动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机统一,低碳发展水平的排名和评价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重要的理论分析和新型政策管理工具。开展低碳城市建设评价,其重点是要在明晰低碳城市建设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导向的基础上,解决如何科学界定低碳城市建设评价的基本模式与分析框架,进而求解以何种速度和规模去推动城市向低碳经济转型。围绕"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本文以城市低碳发展质量(效率)为测量维度,通过突出"探索低碳发展模式、践行低碳发展路径"的政策重点和实践需求,对低碳城市建设评价的内涵进行解析,阐释了低碳城市建设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导向;采用分类分析的评价模式,从核心概念、理论基础、指标设置、评价方法及应用等方面对低碳城市建设评价的国际国内经验进行针对性梳理;构建了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技术路径,提出了推进低碳城市建设评价工作的政策重点和保障措施:(1)厘清气候治理对低碳城市建设的影响机理;(2)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具有最佳拟合优度的指标构建;(3)完善评价程序及对接城市低碳发展蓝图;(4)在明晰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的统计意义和政策内涵的基础上提高已有评价体系之间的衔接与耦合度;(5)加强评价结果的使用,为精准快速把握新型城镇化蕴含的碳生产力机遇、准确研判城镇化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妥善应对城镇化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