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151篇
基础理论   80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为研究铬(Ⅵ)的生物毒理机理,采用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技术--双向电泳和MALDI-TOF-MS,以真核生物细胞周期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粟酒裂殖酵母为模式,研究铬(Ⅵ)处理后粟酒裂殖酵母在蛋白质组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铬(Ⅵ)处理会导致细胞差异表达,其形成的蛋白质斑点有600多个,对其中改变明显的4个斑点进行肽指纹分析发现,电压依赖型阴离子通道和锌结合醌氧化还原酶表达量降低,而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和肌动蛋白表达量上升,说明铬(Ⅵ)可能通过氧化胁迫应答、离子通道、氨基酸生物合成等发挥生物毒理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铬分子毒理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揭示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新方法学在环境科学领域具有特别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2.
围绕长江流域地表水中镉(Cd)的水质基准和生态风险的区域差异展开分析.首先,根据我国《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镉》推荐的方法,结合长江流域地表水的硬度分布对Cd长期水质基准值进行了校正;在此基础上,考虑长江流域的物种区系特征,进一步修正得到了Cd长期水质风险阈值,并依此阐释了长江流域的Cd长期水质风险阈值分布和风险商分布的区域差异性.结果发现,经硬度校正和物种修正后,长江流域不同城市间Cd长期水质风险阈值的最大值为0.75 μg·L-1,最小值为0.08 μg·L-1,二者相差近10倍;不同城市间Cd风险商的最高值为1.12,最低值为0.035,二者相差达32倍.长江流域上中游交界区和洞庭湖水系等重点区域的Cd生态风险高,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73.
2-氨基-5-二乙基氨基甲苯盐酸盐(简称CD_(-2),下同),分子式为(C_2H_5)_2NC_6H_3CH_3NH_2·HCI,分子量214.75,外观呈无色或微带粉红色的晶状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放置后,逐渐变成淡红、深红或紫褐色,影片洗印生产中,CD_(-2)作为彩色显影剂,随生产废水排入水体后,可能造成水质污染,本工作结合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任务,研究了CD_(-2)对水质  相似文献   
274.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已成为我国沿海危害严重的恶性入侵植物,严重威胁海洋生态安全,特别是互花米草入侵对环渤海地区的生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本文综述了环渤海地区互花米草引种历史和入侵情况,简析了互花米草治理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环渤海各沿海省市应形成联防联治机制,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管理体系,制定互花米草分区防治措施,形成“最优治理决策支持系统+综合去除技术+去除后长效维持技术”三位一体的互花米草“长效治理”技术与管理体系,同时加快互花米草利用的研发进程。  相似文献   
275.
绿色发展背景下,生态创新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基于对237篇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首先明确了生态创新对企业绩效(包括财务、市场、环境绩效)的影响作用;再从环境动态性、绿色形象等方面,分析了生态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调节变量;然后,从竞争优势、资源获取等视角,探究了生态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最后,对以往研究成果做出了总结,并指出了生态创新与企业绩效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276.
针对天然蛭石的吸附能力,开发了天然蛭石组合工艺,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并分析其处理效果.通过对生活污水的浊度、CODcr、TN和TP的质量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组合工艺对于初始ρ(CODcr)低于500.0 mg·L-1的污水,处理后其浊度、ρ(CODcr)和ρ(TN)分别下降了86.6%、80.3%和70.7%,出水可达到污水二级排放标准(GB 8978-1996);同时,组合工艺也能有效降低生活污水的ρ(TP),获得了49.0%的下降效果.另外,在曝气强度为10.0 m3·m-3·h-1和投加有效微生物菌群时,均能提高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77.
最近 ,由武汉现代工业技术研究院发明的一种NWP新型仿不锈钢处理剂在汉通过技术鉴定。该处理剂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将 1 0多种化学原料及催化剂进行复合而成 ,无毒副作用。使用该处理剂时 ,将要处理的普通碳钢、铸铁、塑料等各类金属物件或非金属物件浸入处理剂中30 min左右 ,物件即神奇般地形成了光亮如镜、洁白美观、如同豪华不锈钢的金属表面层。这种仿不锈钢的金属表面 ,不但装饰性好、成本低 ,而且硬度高、耐磨、结合力强、耐腐蚀。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轻工、机电、五金、石油、化工、汽车、航天、食品、矿山、纺织、塑料、电子、计…  相似文献   
278.
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中山市一个关闭了5a左右的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植被恢复、土壤、填埋气和植物自然定居与植被恢复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的土壤偏碱性,场内土壤的盐分、含水量、有机质和重金属等含量远远高于场外的对照土壤。填埋场的植被自然恢复得很好,总盖度达到98%,以草本植物为主,灌木为辅,另外还有少量的藤本植物和乔本存在。本次调查共记录高等植物74种,隶属63属30科。优势种为狗牙根,亚优势种包括苦楝、胜红蓟、蟛蜞菊、加拿大飞蓬、小牵牛、鸭跖草、少花龙葵、鸡矢藤、红斑一品红、牛筋草、类芦和田菁等12种植物。其中类芦、加拿大飞蓬和胜红蓟是本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先锋植物。场内的填埋气含量显著地高于对照样方,但与其它垃圾填埋场相比,其填埋气的含量较低,因此填埋气对植被恢复的限制作用也相对较小。影响本填埋场植被恢复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土壤的营养成分、重金属和填埋气。最后,提出了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植被恢复时应采取的关键措施。图1表5参19。  相似文献   
279.
考察炼铅高砷烟尘中砷在水中的浸出行为。采用响应曲面法常用的中心复合设计对液固比、温度和时间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砷浸出率的影响最大,时间次之,液固比最小。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佳浸出工艺为:液固比=14∶1,温度85℃,时间120 min。该条件下3次验证实验的砷浸出率平均值为89.64%,与预测值89.88%无显著差异,表明所建模型切实可行。烟尘经过二次水浸后砷的总浸出率达到98.1%。  相似文献   
280.
通过加入不同比例的乙醇辅助高盐高浓度废水条件下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的启动实验,发现在加入乙醇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启动,较不加入乙醇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启动更容易。分别进行了乙醇加入量(经换算后所得COD值)为原水COD值的0%、5%、10%、15%和20%这5组实验,通过比较得出,乙醇加入量为原水COD值10%左右时,启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