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36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91.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四氢呋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测定水中四氢呋喃的方法,不用有机溶剂萃取和浓缩,减少了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定量准确、操作简便等特点。当进样量为5 mL时,检出限可达到0.18μg/L级,相对标准偏差为0.9%-4.0%,加标回收率在77.2%-100.8%之间。  相似文献   
192.
利用微生物膜法快速测定水中的BOD,用质控样和标液进行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考察,标准偏差在0.9%~5.2%之间,相对误差≤4.0%,加标回收率为95.5%~103%.与接种稀释法进行对比实验,相对误差在1.5%~10.3%范围内,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3.
汉中天坑群是在我国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北界首次发现的岩溶地质景观,已查明区内发育岩溶洞穴160余处,对研究中国南北方乃至全球古地理环境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目前该区域地貌演化、岩溶洞穴发育研究刚刚起步,尚没有该岩溶区年代学研究成果报道。本文尝试运用加速器质谱仪(AMS)宇宙成因核素~(26)Al/~(10)Be埋藏年龄测试技术,对汉中南郑岩溶洞穴大佛洞内次生沉积石英砾石进行年龄测定,获得~(26)Al/~(10)Be埋藏年龄为(1.07±0.71)Ma,初步限定了汉中岩溶洞穴大佛洞的发育时期;同时获得大佛洞石英砾石样品在埋藏前该流域侵蚀速率为(156.5±73.4)m?Ma-1。  相似文献   
194.
地表侵蚀速率是衡量地貌演化的一个重要因子。本研究利用原地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对合黎山西南部地表岩石侵蚀速率进行了首次测定。结果显示:约30 ka以来,合黎山西南部的地表岩石侵蚀速率约为24 mm?ka~(-1)。这一结果与已见报道的其他基岩侵蚀速率值一致。这一结果与Small et al获得的非干旱地区的基岩侵蚀速率也基本一致,但是显著高于干旱的南极地区和半干旱的澳大利亚。~(10)Be和26Al获得的侵蚀速率的良好一致性表明本研究中所用侵蚀模式的有效性。所得的侵蚀速率小于Palumbo et al测定的合黎山平均流域侵蚀速率(99 mm?ka-1),原因解释尚待更多地点和样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5.
我国东南典型侵蚀区坡地磷素流失机制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侵蚀区坡地坡面径流和壤中流磷素流失特征,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花岗岩风化母质上发育的红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坡面径流和壤中流中的总磷流失浓度、总磷流失量均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产流初期坡面冲刷效应显现;坡面径流总磷流失量所占每场降雨总磷流失量百分比分布在51%~92%;坡面径流总磷流失浓度在整个过程中波动幅度很大;坡面径流中总磷流失浓度在坡度25°下最高,壤中流中的总磷流失浓度在坡度8°下最高;坡度8°下坡面TP流失量最大,坡面总磷流失量受坡面径流量和雨强影响极显著(p0.01);壤中流总磷流失量较小,受雨强影响极显著(p0.01);磷素流失以坡面径流流失为主,壤中流流失为辅,磷素主要以颗粒态通过坡面径流流失,以溶解态通过壤中流流失.  相似文献   
196.
为探究河流水体和污水厂出水中全氟烷基酸(Perfluoroalkyl Acids,PFAAs)及其前体物的污染特征,采用羟基自由基氧化、WAX固相萃取分离富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相结合的方法,以泗河水体及其附近污水厂出水为例,对上述不同水体中的PFAAs及其前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前体物对水体污染的贡献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泗河水体和附近污水厂出水中PFAAs的总浓度(∑PFAAs)分别为3.87~40.84和55.59~110.91 ng·L~(-1),均值分别为24.92和88.04 ng·L~(-1);PFOS、PFHx S、PFOA、PFHx A和PFNA是浓度较高的污染物;污水厂出水中PFAAs的浓度明显高于泗河,泗河上游水体PFAAs的浓度低于下游.在对水样进行氧化处理后,泗河水体中碳原子数为4~12的全氟羧酸类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arboxylic Acids,PFCAs)浓度增加值(∑Δ[PFCAC4-12])低于附近污水厂出水,但污水厂出水中前体物的转化率(Δ[PFCAs]/[PFCAs]氧化前)低于泗河水体,因此,污水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前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197.
鉴于蒸汽爆破(简称"汽爆")预处理对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的影响还鲜有报道,为探讨汽爆预处理对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中温厌氧消化的促进效果及经济可行性,利用小型发酵罐在35℃下开展了未预处理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消化、汽爆污泥单独消化、汽爆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消化的试验,并进行能耗分析.结果表明,未预处理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消化阶段,VS(挥发性固体)去除率为33.9%,沼气产率为311.0 mL/g(以投料VS计);汽爆污泥单独消化阶段,VS去除率和沼气产率均略高于未预处理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消化阶段,但反应器ρ(NH4+-N)过高,影响产气稳定性,沼气φ(CH4)较低.汽爆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消化阶段,VS去除率和沼气产率分别达到49.5%和420.5 mL/g,显著优于未预处理联合消化阶段.能耗分析表明,预处理的升温过程使汽爆预处理整体能耗偏高,但若能有效回收70%的热量,则汽爆预处理可提高污泥-餐厨垃圾联合中温厌氧消化工艺3.34 kW·h/t(以污泥量计)的能量产率.研究显示,汽爆预处理可提高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中温厌氧消化工艺35.2%的沼气产率,但由于预处理能耗较高,预处理过程中热能的有效回收是汽爆预处理应用于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中温厌氧消化经济可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8.
199.
以花生壳为原料,分别使用程序控温法和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活性炭.采用高分辨电子扫描电镜(SEM)和氮吸脱附曲线对花生壳活性炭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法制备的花生壳活性炭比表面积大于程序控温法制备的花生壳活性炭比表面积,且微波法制备活性炭成本远低于程序控温法.将制得的两种活性炭和商用活性炭分别辅助微波处理氨氮废水,确定了生物质活性炭辅助微波处理氨氮废水的最佳条件.初步讨论了活性炭辅助微波处理氨氮废水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0.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孙村煤矿掘进一区班长刘海春,每天带领11名员工列队下井接班,到达现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大家进行现场安全说明,然后,在带领大家进行了现场安全隐患排查后,才组织分工、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并随时检查现场质量标准化工作。据悉,使这种规范的班组操作流程不走样、不变形的关键,就是该矿为班组管理创造的紧、严、暖“三字经”在做保障。“紧”即学习培训紧。该矿从改善提高班组长队伍业务素质、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上下功夫,认真抓好班组长的培、复训工作。除每年一次安全培训外,所有新任班组长还要参加不少于7天的岗前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