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三氯生在水环境中的存在行为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内外开始关注药品与个人护理品(PPCPs)对环境的污染.三氯生(TCS)作为药品与个人护理品的杀菌、防腐剂在环境中普遍存在.详细介绍了三氯生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水环境中的赋存现状,并初步比较了污水处理工艺对三氯生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2.
CaO2不同投加方式对底泥磷释放的抑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利用CaO2进行底泥修复,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2种不同的CaO2投加方式(混匀和覆盖)上覆水活性磷酸盐(SRP)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底泥磷形态之间的转变来分析其不同效果的原因.结果表明,混匀条件和覆盖条件下上覆水的SRP浓度呈现2种不同的变化趋势,前者先降低后增加而后者则持续降低,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6.077 mg/(m2·d)和-0.879mg/(m2·d).底泥磷的分级提取实验结果表明,铁磷的不同变化趋势是CaO2投加方式引起底泥磷释放不同效果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3.
有机碳是地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重要化学组分,是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循环的重要介质。有机碳作为河流榆移的主要物质,榆运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效应不容忽视。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动态,探讨并总结了河流作为碳源/汇角色的作用,有机碳对重金属迁移过程和水体生产力产生的影响;指出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河流有机碳正发生着显著变化,并影响到我们自身的生活;总结了传统的研究有机碳的方法,并对正在发展的研究方法做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44.
2020年6—12月,在崇明生态岛“两无化”水稻种植基地进行大田实验,检测并分析了生物降解地膜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相对分子量,探究不同厚度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覆膜时间延长,不同厚度的生物降解地膜表面均出现孔洞且数量逐渐增多;生物降解地膜中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可能发生了诺里什Ⅱ型反应,导致高分子材料分子链的断裂;生物降解地膜相对分子量均先增后减,地膜中高分子在稻田环境中发生了的断裂、重组、分解,形成分子量相对较小的降解物;覆膜135 d时厚度为0.0100、0.0090、0.0085 mm的生物降解地膜的数均分子量分别比初始下降了15.32%、28.54%、22.88%,重均分子量则分别下降了17.00%、21.73%、16.21%。  相似文献   
45.
建立了一种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体中10种磺胺类抗生素的方法.样品经自制PEP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乙腈-二氯甲烷(2∶1,体积比)洗脱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检测波长λ=268 nm,柱温33℃,流动相为乙腈-0.4%乙酸/水(体积比),采用梯度洗脱程序,实现了10种待测组分的基线分离,线性范围为10~2 000μg.L-1.去离子水和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73.4%~95.6%和70.2%~92.5%(磺胺除外,分别为8.5%和8.0%).整个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为1.42~7.25 ng.L-1.应用此方法对上海市黄浦江部分河段江水、崇明岛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测定表明在这几种不同水体环境中,不同频率地检出了磺胺类药物,浓度范围为13.3~241.5 ng.L-1,从而证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高效等优点,可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46.
厌氧污水处理工艺已经成功地应用到很多领域,目前大多数高效厌氧反应器的良好效果来自于高活性厌氧颗粒污泥。而颗粒污泥的性质、结构以及形成机理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重点阐述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厌氧颗粒污泥的性质以及影响颗粒化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47.
焚烧城市固体垃圾所产生的烟气是一种含有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文章分析了垃圾焚烧烟气的产生与特性 ,探讨了一些典型垃圾焚烧厂的烟气净化方法 ,比选推荐了垃圾焚烧烟气净化的主工艺 ,以确保焚烧后烟气排放降低到最低水平 ,满足日趋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介绍了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净化处理的最新实例  相似文献   
48.
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建立浓度换算标准曲线,研究了三种水生植物水葱、香蒲和石菖蒲对水溶液中乐果的降解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了水葱对乐果降解的动力学过程和各因素对乐果去除的贡献。结果表明,三种植物对乐果去除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水葱,香蒲,石菖蒲。水葱10天内对乐果的去除率为58%,香蒲和石菖蒲组对乐果的去除率分别为39%和33%。乐果的自然降解和挥发、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作用对乐果去除的贡献率约为:20%、40%、30%。水体的pH升高能够加速乐果的降解,营养盐质量浓度的下降不利于植物去除乐果。  相似文献   
49.
烷烃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正十二烷、正十五烷和正十六烷为唯一碳源,从腈纶废水及其处理构筑物的生物膜中,分离、筛选出两株高效降解正烷烃的菌株C-14-1和C-14-2.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两者均鉴定为诺卡氏菌(Nocardia spp.).通过摇瓶试验得出两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为35℃,pH6,摇床转速(间接反映通气量)为250r/min,接种量为0.1%.在最适生长条件下,分别对不同初始浓度烷烃进行降解率试验.结果表明,两菌株降解正烷烃的能力显著,当混合烷烃中各烷烃的初始浓度约为50mg/L时,培养11h对正十二烷、正十五烷和正十六烷的降解率达到93%~100%;各烷烃的初始浓度约为100mg/L时,培养22h降解率达到97%~100%;各烷烃的初始浓度约为150mg/L时,培养22h降解率达到85%~93%.这两菌株在实际工程中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生物强化技术处理2,6-二叔丁基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从腈纶废水处理厂中分离出来的一株2,6二叔丁基酚高效降解菌F34菌株,进行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通过对照环境中的2,6二叔丁基酚降解效果的比较分析,发现包埋后的F34菌株降解底物的能力相比游离的略有提高;F34菌株在活性污泥存在时受到其抑制作用,通过包埋,菌株所受的抑制作用减弱;在含活性污泥的B.H.和实际废水的环境中,投加F34菌株包埋颗粒显著改善了原系统对底物的处理能力,其对底物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64%和7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