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3篇
安全科学   185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310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71.
简述了国内外遥感监测平台的发展现状,基于湖南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遥感监测平台存在遥感监测与评估技术缺乏、监测能力薄弱以及监测网络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从平台建设架构出发,构建了数据平台,对卫星遥感数据、地面调查/监测资料、无人机航测数据进行管理、存储、分析等;业务平台,主要围绕水、气、土壤等整个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开展相应的监测和管理,还可针对重点区域,环境督察等业务进行拓展;展示平台,主要是通过各种终端设备和硬件对各类业务进行可视化。提出发射独立高分遥感卫星、深化遥感监测应用研究、加强各部门协同合作等建议,以期为湖南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平台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2.
本文主要围绕新时代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关键技术发展与应用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的现状。然后,阐述了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的关键技术。最后,探讨了新时代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措施应用,包括河道缓冲带工程技术、生态浮床工程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旨在为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提供重要参考,推动我国水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相似文献   
673.
钢铁行业冷轧、硅钢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铬废水,目前一般采用亚硫酸钠还原法处理,药剂消耗量非常大。在2 m3/h的中试规模上研究了铁/碳微电解还原工艺对钝化液含铬废水的处理,六价铬通过铁炭填料后浓度有一定降低,废水pH稍有升高,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研究结果表明,铁炭微电解工艺对于钝化液含铬废水有一定的处理效果,但由于可能存在含铬废水对铁屑表面造成钝化导致处理不够彻底。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微电解技术相比单独采用亚硫酸钠还原法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且处理出水效果好,可直接排放,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674.
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协调流域保护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自2012年全国首个跨省界流域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以来,截至目前已有10个跨省界流域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是在机制建立和实践过程中还存在概念泛化、动能不足、效益不明显以及方法指导少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优先考虑在水源地上游,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的补偿方式,加快形成一套技术方法体系等建议,以期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推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5.
以城市给水厂污泥为原料,制备了2种不同粒径的颗粒状吸附剂,探讨了这2种颗粒吸附剂不同应用方式动态吸附初沉池水中磷的效果,并对吸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使用2 mm粒径的吸附剂进行动态吸附时,在颗粒投加量固液比为20 g·L~(-1)的条件下,运行8 h后,出水磷浓度最低,总磷、可溶性总磷、可溶性活性磷酸盐的出水浓度分别可达到1.52、0.27、0.16 mg·L~(-1)。干化大颗粒的固定床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空床停留时间应控制在30 min左右,有效滤层高度为11.5 cm,滤柱连续运行前80 h,对初沉池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为该吸附剂投入使用提供了初步依据。对给水厂污泥颗粒吸附剂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得出颗粒吸附剂理论上处理初沉池水所需药剂费用为0.021 2元·t~(-1),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以上结果可为给水厂的污泥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6.
纳米二氧化钛(TiO_2-NP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纳米材料之一,进入到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中的TiO_2-NPs会在湿地生物、基质、水体之间进行迁移转化和归趋。目前针对TiO_2-NPs对湿地植物芦苇的毒性研究很少。本文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TiO_2对芦苇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的影响,解析了TiO_2-NPs对芦苇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粒径的TiO_2-NPs在较低浓度(≤200 mg·L~(-1))下对芦苇种子发芽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处理会抑制芦苇种子发芽;当TiO_2-NPs浓度为500 mg·L~(-1)时,处理后的芦苇种子的发芽指标较空白对照均出现显著降低,4 nm和20 nm的TiO_2-NPs对芦苇种子发芽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1 075 mg·L~(-1)和1 680 mg·L~(-1)。TiO_2-NPs对芦苇植株的毒害作用表现为植株生长速度减缓甚至停滞、叶片失绿、植株萎焉或枯死、芦苇倒二叶面积增长率降低,并且TiO_2-NPs的粒径越小、浓度越高毒害作用越明显。随TiO_2-NPs浓度升高,处理后芦苇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植株体内的Mg含量均降低,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均升高,而且越小粒径的TiO_2-NPs对芦苇的处理效果越明显。3种粒径的TiO_2-NPs均能进入芦苇体内,粒径越小、浓度越高进入的量越多,但是TiO_2-NPs比较难以从根迁移转运至茎和叶。  相似文献   
677.
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分布式能源具有污染低、效率高等特点,是缓解当前能源和环保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引起了世界能源界的广泛关注。简要叙述了我国和世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状况、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对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678.
采用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HFMBR)去除气态复合苯系物。挂膜后期,生物反应器的去除效率可以稳定达到80%左右(去除能力(EC)≥225 g/(m3.h))。研究了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对于单一二甲苯以及混合二甲苯的性能,并且发现HFMBR对于去除单一二甲苯和混合二甲苯都有明显的效果,去除效率均达到90%以上;表明二甲苯之间竞争效应带来的相互抑制作用小。在低浓度的情况下,单一二甲苯和混合二甲苯的去除能力呈线性增加,在高浓度阶段,去除能力增加变缓。比较了混合二甲苯与甲苯联合降解,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但相比传统生物反应器有明显的改善。与传统生物过滤系统比较而言,膜生物反应器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9.
为积极稳妥推进全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本文紧紧围绕《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以环境执法改革为主体主线,从环境执法的总体方向、基本路径、主要任务三个方面进行政策分析解读,给各地在环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有效推进环境执法改革,提供改革路径指引和参考。  相似文献   
680.
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降解膨化玉米秸秆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协同降解经过膨化预处理的玉米秸秆,以提高玉米秸秆相比于单酶解的产糖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还原糖产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来优化设计实验。实验数据分析得出,膨化玉米秸秆酶解的最佳工艺为:pH 4.8,液固比13∶1,酶解时间60 h,酶浓度6 g/L,温度51℃。对比纤维素酶单独作用于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双酶协同酶解使酶解液的还原糖产率提高到24%,还原糖产率提高了14.3%。协同酶解的研究为木质纤维素原料的降解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