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05篇 |
免费 | 542篇 |
国内免费 | 40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20篇 |
废物处理 | 96篇 |
环保管理 | 429篇 |
综合类 | 2126篇 |
基础理论 | 425篇 |
污染及防治 | 322篇 |
评价与监测 | 133篇 |
社会与环境 | 102篇 |
灾害及防治 | 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8篇 |
2023年 | 150篇 |
2022年 | 164篇 |
2021年 | 173篇 |
2020年 | 160篇 |
2019年 | 127篇 |
2018年 | 144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122篇 |
2014年 | 218篇 |
2013年 | 148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201篇 |
2010年 | 155篇 |
2009年 | 150篇 |
2008年 | 172篇 |
2007年 | 141篇 |
2006年 | 153篇 |
2005年 | 140篇 |
2004年 | 123篇 |
2003年 | 117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117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106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85篇 |
1994年 | 63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59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282.
采用铁镁改性粉煤灰絮凝剂絮凝沉淀得到光合细菌和小球藻絮凝颗粒,然后通过颗粒化菌藻系统进行了缓流微污染水体原水净化处理,优化了絮凝剂投加量,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菌、藻比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液(藻液)中絮凝剂质量浓度达到500 mg/L以上即可使光合细菌和小球藻絮凝率均超过94%;光合细菌、小球藻絮体颗粒总投加量为0.5%(体积比),HRT为48 h,菌/藻比(体积比)为1:1时,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9.86%~62.16%、61.35%~63.72%、76.98%~79.42%和65.48%~68.32%,出水中COD、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为1.75~4.31 mg/L、0.18~0.59 mg/L、0.30~0.96 mg/L和0.05~0.09 mg/L,系统具有稳定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283.
<正>2019年,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对标国家"7+4"标志性战役和专项行动,认真落实《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甘肃省污染防治攻坚方案》及其配套的30个专项行动方案,统筹谋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把绿色发展作 相似文献
284.
285.
286.
287.
基于分形方法确定合肥大兴地区土壤中Cd元素的异常下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壤元素异常下限值的确定对环境地球化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异常下限值计算方法仅适用于元素含量数据呈正态分布的情况,而事实上土壤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极其复杂,很可能具有多重分形分布特征,元素背景和异常有各自独立的幂指数关系。本文探讨利用分形方法确定典型工业区土壤中Cd元素的异常下限值。基于分形的含量一面积方法确定了合肥大兴地区(典型工业区)土壤中污染元素Cd的异常下限值为0.445mg/kg,并根据该异常下限值圈定了异常范围。同时与传统方法(平均值加两倍标准离差)确定的土壤中Cd元素异常下限值及异常范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分形方法圈定的异常区域是有效的、合理的,控制了区内主要的导致土壤Cd元素污染的企业。 相似文献
288.
289.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渗滤水中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用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土壤渗滤水的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铁,铝,无机酸以钙测定的影响与加入不同改进剂以消除干扰的实验,并利用正交试验L9(3^4)优选出测定钙的最佳测定条件,从而大大提高了火焰原子吸收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相似文献
290.
采用O3/KMnO4化学氧化法与曝气生物滤池(BAF)联用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二级出水,进行长期连续实验,考察pH、O3/KMnO4投加顺序和投加量对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O3/KMnO4化学氧化法在pH为7.2~7.6的条件下,当O3和KMnO4投加量分别为10和1.5 mg/L时,ρ(BOD)/ρ(COD)由0.13提升至0.26,COD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30.90%和31.97%。在此基础上采用O3/KMnO4/BAF联用工艺,COD和UV254去除率分别提高至71.30%和74.8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