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6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725篇
安全科学   1000篇
废物处理   121篇
环保管理   538篇
综合类   2611篇
基础理论   503篇
污染及防治   385篇
评价与监测   175篇
社会与环境   143篇
灾害及防治   133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1.
湖北省长江三峡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大坝所在地,是长江中上游关键节点,是三峡库区水土保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地位极其重要。针对长江三峡地区长江干支流水体部分断面总磷超标、“化工围江”、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废弃矿山破坏生态环境、珍稀濒危物种生境遭到破坏、生态保护修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围绕保障“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总目标,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路径。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草为有机整体,优化空间布局,将长江三峡地区划分为11个生态保护修复片区,统筹实施重要干支流水环境治理与修复、“化工围江”综合治理与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重要生态系统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生态保护修复体制机制创新六大类任务措施,构建分区分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体系,创新跨区域、跨部门的生态修复长效机制,积极探索长江三峡地区生态修复模式,推动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以期为其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12.
本文对国内外低海拔炎热地区培育耐热杜鹃花的研究和报道进行了综述,海外筛选出微笑杜鹃、猴头杜鹃等23种杜鹃花用于培育耐热常绿杜鹃,采用大颗粒有机物或无机物为生长介质,高苗床或二重底的方式栽培杜鹃花,国内的研究结果同海外略有差异.此外,简要描述了部分杜鹃花的特性,以期为国内耐热杜鹃的培育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3.
水生态系统中的微塑料对生态安全和环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揭示水-苦草-沉积物系统对于微塑料暴露的响应,将苦草暴露于不同质量分数(1%~5%,沉积物湿重质量分数)的聚乙烯微塑料(PE-MPs)中,分别研究了PE-MPs对系统中水质理化指标、沉水植物形态特征、生理性状、抗氧化系统和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E-MPs处理组对于水体理化性质的改变不显著,PE-MPs处理组显著抑制了植株株高、氧化应激指标和抗氧化系统. 1% PE-MPs处理组株高的增长仅为对照组的47.44%,叶绿素a含量为对照组的81.04%,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33.70%、 117.82%和61.62%.不同质量分数的PE-MPs对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影响.上述结果有助于完善水-沉水植物-沉积物系统中PE-MPs生态风险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14.
张蕊蕊  关翔宇 《环境化学》2021,40(4):1243-1253
细菌在环境胁迫下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不再分裂但具有代谢活性,且能够在适宜条件下复苏.VBNC状态限制了功能菌群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作用,开展关于VBNC状态的形成及复苏机制研究可为激发VBNC状态功能菌在生物修复中发挥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对环境中VBNC...  相似文献   
915.
藻细胞破裂后会向水体释放大量的胞内有机质 (intracellular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DOM) 。I-DOM在河道中将经历复杂的光降解和生物降解过程,影响其在河道中的迁移转化和环境效应。为了探明光照和微生物对I-DOM的降解机制,开展了光降解、生物降解和光-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I-DOM经7 d光降解和生物降解后,溶解性有机碳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的去除率分别为70%和81%;虽然光照1 d能去除38%的DOC,但后续生物降解 (光-生物降解) 与无光照生物降解对DOC的去除效率一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生物降解过程中的呼吸商 (respiratory quotient, RQ) 低于光-生物降解过程,说明相比于生物降解过程,光-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光照后生物呼吸时所利用I-DOM的性质发生了改变,进而影响了生物呼吸时O2的消耗和CO2的产生。生物降解过程中微生物主要利用原始的I-DOM分子;而在光-生物降解过程中,生物降解过程的微生物主要利用经光降解转化后的I-DOM分子。光-生物降解过程中,光照消耗了I-DOM中可生物降解的脂质、蛋白质和木质素类组分,导致I-DOM的生物降解效率降低;同时,光照将I-DOM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高O/C的小分子物质,使微生物代谢需要的O2减少,小分子物质则更易被生物降解矿化生成CO2,导致RQ升高。本研究结果可为河道水质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6.
采用作者自行设计制作的混凝-微纳米气浮装置对炼化企业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工作压力、回流比和水力停留时间对气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混凝剂FeCl3 30 mg/L,工作压力0.2 MPa,回流比为20%,水力停留时间6 min。在此实验条件下,COD去除率为39.13%,SS去除率为51.85%,气浮出水COD<60 mg/L,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917.
氨氮抑制是影响高含固厌氧消化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批式实验,采用外源氨氮投加方式,考察了厌氧消化过程中不同氨氮浓度对鲜猪粪产甲烷效果和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添加量为2 000 mg·L-1(TAN≈3 596.7 mg·L-1)时,日产甲烷速率及累积产甲烷量均明显下降;添加量大于4 000 mg·L-1(TAN≈5 618.7 mg·L-1)时,氨氮抑制加剧,出现VFAs累积、产甲烷高峰期后移、丙酸降解失败。不同氨氮投加量下猪粪中挥发性固体(VS)产甲烷率分别为(369.0 ± 17.3)、(318.5 ± 7.6)、(234.7 ± 2.5)、(165.4 ± 19.4)mL·g-1,产甲烷效率较对照组分别下降14%、36%和55%。超过4 000 mg·L-1的外源氨氮投加促使产甲烷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乙酸利用型产甲烷优势菌Methanosaeta 逐渐被Methanosarcina代替,而氢利用型产甲烷菌属中Methanospirillum的优势性逐渐被Methanoculleus和Methanomassiliicoccus取代,说明后者均有较强的氨氮耐受性。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高浓度氨氮会促使产甲烷途径由乙酸利用型为主向氢利用型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918.
为了厘清改革开放以来忻州市各类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格局的时空特征,使用忻州全市1980、2000、2018年的土地利用和覆盖(LULC)二级分类数据,经过土地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探讨分析了忻州市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LULC及格局的长时间序列时空变化特征,以揭示忻州市的生态环境变化态势。研究区近40年来以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增加为主,其他各类减少,城镇化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土地和生态压力主要集中在草地、耕地以及湿地上;其中2000—2018年的变化更剧烈,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加剧,但同时在这一阶段已经开始了森林、湿地的保护,开展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同步建设。  相似文献   
919.
实验室内的化学反应和规模化生产的化学反应,在化学、物理和操作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是生产扩大要面临的主要挑战.规模化生产蕴含的风险,大多数都是因为热损失发生了变化. 政府还制定了专门的文件来帮助企业识别和削减风险,如英国职业安全与健康执行局(HSE)的《设计和操作安全化学反应过程》.热损失变化还会带来次生影响,如压...  相似文献   
920.
青霉素废菌丝体是一种制药行业的危险固体废弃物。利用其富含蛋白质的特点,采用微波加热水解法制备一种新型建筑石膏缓凝剂(WPM缓凝剂),同时将制备缓凝剂后的滤渣用于制备活性炭。经过实验研究,确定的缓凝剂制备适宜工艺条件为:温度80 ℃,pH值11,时间10 min。得到滤渣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炭化时间为1 h,炭化温度为300 ℃,活化剂ZnCl2浓度为20%,液固比为3.0。 本工艺较好地解决了焚烧处置、堆放填埋或直接生产活性炭等处理方法造成的环境二次污染问题以及用作动物饲料可能导致的抗生素滥用问题,实现了青霉素废菌丝体的安全、清洁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