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复杂地形条件下根系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彦军  郭胜利 《环境科学》2019,40(2):961-969
在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量化根系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对科学评价水土流失区的土壤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砖窑沟小流域内,基于地貌类型(梁峁坡、沟坡和沟谷)和植被措施(农田、林地和草地措施)两大因素采集土壤和根系样品,在流域尺度上研究根系密度(FRD)对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贡献.在砖窑沟小流域内,地形、植被措施和土层厚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SOCD和FRD的空间分布. SOCD和FRD在不同地形部位下均呈现出沟谷沟坡梁峁坡的趋势,在不同植被措施下均呈现出林地措施草地措施农田措施的趋势,在不同土层厚度上均呈现出表层(0~20 cm)大于下层(20~100 cm)的趋势.此外,FRD对SOCD的影响显著(P 0. 05),SOCD随着FRD增加呈现出对数增加的趋势,且不同地形和植被措施下的根系-碳转化效率差异显著(P 0. 05).在农田措施下,沟谷(0. 87)的根系-碳转化效率均是沟坡(0. 43)和梁峁坡(0. 43)的2. 0倍;在草地措施下,沟坡(0. 57)的根系-碳转化效率分别是沟谷(0. 45)和梁峁坡(0. 27)的1. 3倍和2. 1倍;在林地措施下,梁峁坡(0. 56)的根系-碳转化效率是沟坡(0. 44)的1. 3倍.因此,在砖窑沟小流域内,从增加根系-碳转化效率的角度而言,沟谷适合进行农业生产,沟坡适宜进行退耕还草,而梁峁坡适合进行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12.
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积累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形和土地利用决定的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空间分布格局为研究水碳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但土壤水分的强变异性和SOC的相对稳定性对土壤水碳关系的研究提出了挑战。研究基于陆地水量平衡角度,选择雨季后土壤水分恢复期在晋西黄土丘陵小流域尺度进行了重复采样,按照3种地貌类型(沟底、 沟坡、 峁坡)和3种土地利用方式(农地、 林地、 草地)共布置37个样点,采集0~10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水分和SOC,探讨土壤水分与SOC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和SOC总体上沟底>沟坡>峁坡;同一地貌类型下,土壤水分农地>草地>林地,SOC农地<草地<林地。SOC与土壤水分呈现正相关关系,二者符合指数增长(y=y0+log a×ax,y为SOC,x为土壤水分)关系,因地貌部位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决定系数在7%~37%之间变化。这一结果为基于土壤水分变化预测SOC积累和分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氮和水热条件对夏闲期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张芳  郭胜利  邹俊亮  李泽  张彦军 《环境科学》2011,32(11):3174-3180
在黄土高原地区,夏季休闲期既是高温多雨期也是土壤微生物强烈活动期.研究该时期土壤呼吸变化与土壤水分、温度和施氮之间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1984年设立在黄土旱塬区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为平台,选取了5个不同施氮处理(N0、N45、N90、N135和N180),于2009年夏...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碳氮比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土壤C:N的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壤有机碳氮的积累过程及其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砖窑沟小流域为单元,基于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两大因素,采集737个土壤样品,研究流域内土壤C:N的变化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梁峁坡上,林地和草地0~20 cm土层的土壤C:N分别是农田土壤C:N的1.13和1.03倍;沟坡上,林地、草地和农田土壤的C:N分别为13.88、12.58、9.02。农田条件下,梁峁坡、沟坡和沟谷的土壤C:N分别为10.34、9.02和10.77;林地条件下,沟坡和梁峁坡的土壤C:N分别为13.88、11.67;草地条件下,沟坡土壤C:N是梁峁坡土壤C:N的1.19倍。同一地貌类型或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土壤C:N均呈现表层大于深层的趋势,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C:N分别是40~100 cm土层土壤C:N的1.05~1.17和1.16~1.42倍。  相似文献   
15.
煤电行业是我国最大的碳排放来源,随着“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煤电行业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阵地。固体替代燃料作为优质环保的再生资源,将其与煤掺烧发电是煤电行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大型燃煤电厂中,煤粉炉占比约为80%,目前国外利用煤粉炉掺烧生物质、污泥等替代燃料已广泛应用,而国内缺少相关研究及应用。梳理了国内外燃煤电厂煤粉炉掺烧替代燃料现状,基于替代燃料团体标准研究用于煤粉炉的固体替代燃料制备技术和掺烧技术,分析煤粉炉掺烧固体替代燃料在政策、技术、市场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建议,包括出台激励政策及相关排放标准、加强掺混技术研究、推动建立供需市场等。  相似文献   
16.
施氮对黄土旱塬区春玉米土壤呼吸和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了解施氮对土壤呼吸和温度敏感性的影响,是研究农田土壤呼吸变化的重要环节,对预测农田土壤呼吸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的氮肥管理试验,于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利用LI-8100系统(LICOR,Lincoln,NE,USA)监测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旱地春玉米生长季土壤呼吸、温度、水分以及根系生物量的变化,研究施氮条件下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对土壤呼吸速率和温度敏感性(Q10)的影响.施氮显著提高了生长季土壤的累积呼吸量(P0.05),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处理累积呼吸量2013年提高了35%,2014年提高了54%.但施氮显著降低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P0.05),施氮处理的Q10较对照2013年降低了27%,2014年降低了17%.施氮显著提高了春玉米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P0.05).施氮处理根系生物量较不施氮处理2013年提高了0.32倍,2014年提高了1.23倍.施氮对土壤温度和水分无显著影响,根系生物量是施氮条件下导致土壤呼吸差异的重要生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黄土区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明确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对预测黄土区退耕还草条件下的土壤碳循环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于2010年7月~2011年12月,利用Li-8100系统(Li-COR,Lincoln,NE,USA)监测黄土高原沟壑区塬坡上相邻农田和草地的土壤呼吸速率,用以验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导致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发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导致了土壤呼吸速率的显著(P<0.05)变化,试验期间草地平均土壤呼吸速率[1.67μmol·(m2.s)-1]较相邻农田[1.35μmol·(m2.s)-1]提高24%(P<0.05),累积土壤呼吸草地(856 g·m-2)较农田(694 g·m-2)提高了23%(P<0.05).农田与草地的土壤温度差异显著,草地平均土壤温度(14.9℃)较农田(12.4℃)高2.5℃(P<0.05).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均呈显著的指数关系(P<0.000 1).但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呼吸对温度响应存在本质差异(α=0.05),农田土壤呼吸的Q10(2.30)高于草地(1.74).土壤温度能够很好地解释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之间土壤呼吸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Q10)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准确理解地区的气候变暖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长武农田生态试验站的裸地处理,利用土壤碳通量系统(Li~8100)连续6a(2008~2013年)监测裸地处理下的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和水分,探究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日变化尺度上,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的变化特征呈单峰曲线,且这种变化趋势主要与土壤温度有关(P0.05),然而日平均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和Q10在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不同,均呈现出适度的土壤水分条件较高的土壤水分条件较低土壤水分条件的趋势[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1.20?mol·(m2·s)-1vs.0.95?mol·(m2·s)-1vs.0.79?mol·(m2·s)-1;Q10:2.12vs.1.93 vs.1.59]。在季节尺度上,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和Q10均呈现出雨季大于非雨季的趋势[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1.11?mol·(m2·s)-1vs.0.90?mol·(m2·s)-1;Q10:1.96 vs.1.59],且这种变化趋势与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变化有关(P0.05),然而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双变量模型比土壤温度或者土壤水分的单变量模型能解释更多的土壤微生物呼吸季节变异性(R2:0.45~0.82 vs.0.32~0.67 vs.0.35~0.86;模拟值和实测值的拟合系数:0.76 vs.0.64 vs.0.58)。在年际尺度上,年累积土壤微生物呼吸变化于226 g·(m2·a)-1和298 g·(m2·a)-1之间,Q10变化于1.48~1.94之间,而年累积土壤微生物呼吸和Q10的年际变异性主要与年平均土壤水分含量有关(P0.05),且年平均土壤水分别可以解释39%和54%的年累积土壤微生物呼吸和Q10年际变异性。在裸地处理上,土壤有机碳由试验初的6.5 g·kg-1下降到目前的5.5 g·kg-1,但是年累积土壤微生物呼吸却高达255 g·(m2·a)-1,即裸地处理的呼吸流失量比土壤有机碳的流失量高达2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9.
某油气集输管线腐蚀失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掌握管道腐蚀机理,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腐方案。方法现场进行腐蚀管段截取和介质取样,采用腐蚀失效管段管材分析、腐蚀介质成分分析和腐蚀产物分析的试验方法,室内开展管道腐蚀失效原因检测和分析。结果失效管段内表面存在不均匀的沉积物,且部分位置发生了剥离脱落,存在裂缝。管道管材性能满足20#钢的性能指标要求。输送介质矿化度高,Cl-和SO42-含量高。腐蚀产物主要成分是几种Fe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如Fe(OH)2、Fe2O3和Fe O(OH)等,也含有部分氯化物和硫化物。结论管道在介质中主要腐蚀类型为腐蚀产物引起的闭塞腐蚀,介质内含有H2S,在含水条件下管道发生了O2和H2S腐蚀,最终使管壁减薄失效。  相似文献   
20.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Q10)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准确理解地区的气候变暖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长武农田生态试验站的裸地处理,利用土壤碳通量系统(Li~8100)连续6a(2008~2013年)监测裸地处理下的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和水分,探究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日变化尺度上,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的变化特征呈单峰曲线,且这种变化趋势主要与土壤温度有关(P0.05),然而日平均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和Q10在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不同,均呈现出适度的土壤水分条件较高的土壤水分条件较低土壤水分条件的趋势[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1.20?mol·(m2·s)-1vs.0.95?mol·(m2·s)-1vs.0.79?mol·(m2·s)-1;Q10:2.12vs.1.93 vs.1.59]。在季节尺度上,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和Q10均呈现出雨季大于非雨季的趋势[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1.11?mol·(m2·s)-1vs.0.90?mol·(m2·s)-1;Q10:1.96 vs.1.59],且这种变化趋势与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变化有关(P0.05),然而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双变量模型比土壤温度或者土壤水分的单变量模型能解释更多的土壤微生物呼吸季节变异性(R2:0.45~0.82 vs.0.32~0.67 vs.0.35~0.86;模拟值和实测值的拟合系数:0.76 vs.0.64 vs.0.58)。在年际尺度上,年累积土壤微生物呼吸变化于226 g·(m2·a)-1和298 g·(m2·a)-1之间,Q10变化于1.48~1.94之间,而年累积土壤微生物呼吸和Q10的年际变异性主要与年平均土壤水分含量有关(P0.05),且年平均土壤水分别可以解释39%和54%的年累积土壤微生物呼吸和Q10年际变异性。在裸地处理上,土壤有机碳由试验初的6.5 g·kg-1下降到目前的5.5 g·kg-1,但是年累积土壤微生物呼吸却高达255 g·(m2·a)-1,即裸地处理的呼吸流失量比土壤有机碳的流失量高达20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